纵观中国古代的星辰神话传说其中最为民间所熟悉和喜爱的应该是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神话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天河会,虽然版本不一,但无一例外都与美丽的银河息息相关。每当我们在晴朗的夏夜,仰望星空所看见的那条横贯苍弯的光带,在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或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我们肉眼所看到的银河平均宽度约为20度。在天文学上,它被称为‘银河系,大约包含创拟亿颗星体其中约有1亿颗恒星―我们的太阳就是其中之一。 "银河系是一个典型螺旋状恒星系,直径约功万光年,我们的太阳系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8以刃光年。银河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银盘、银核和晕轮。四条巨大的悬臂环绕组成了银河系的银盘。因盘的主体是无数年轻的蓝色恒星。星系的中心突出球状部分是银核它非常明亮,主要由大量密度很高的恒星组成―年龄在100万年以上的老年红色恒星。在银盘周围的一个球形区域内弥散着晕轮,这里恒星的密度很低,存在着许多由l万至100万颗老年恒星组成的星团。 同一条银河,被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它各种名称。古埃及人称其为"灵魂之路"南非的土著部落则称它为夜晚的脊梁";而比较有趣的称谓来自西欧,它被叫做牛奶路(milky棚,)。这一称谓来源于希腊神话中国神话视银河为天体,把注意力扩大到河东和河西的牛郎织女两个星座,想象编织出牛郎织女爱清的故事,那么美好的爱情中间偏偏出现个天帝王母从中作梗这是封建社会男女爱情时常遭遇外力阻挠的反映,子女没有力量反抗只好通过鹊桥相会等方式,获得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在我国历史上,不同年代银河的称谓也有不同。我们现在所谓的银河是隋唐至今的传统称呼。在先秦时期银河单称"漠(汉)或银汉、天河、云汉、天汉、天津等,这大概源于古人在观天象时,看到银河闪烁着光芒,好像是汉水流到了天卜。如《诗·小雅·大东》所说:维天有汉,盗亦有光。 ’ 古人觉得这种现象难以理解,水怎么会上天呢?于是把它想象成是水的精气上了天,所谓‘星者,元气之英也;汉,水之精也。 "传云,"汉也者,河也,由此可见,"河,和汉,其实是同物异名,一音之转,古籍上也有河汉连称的记载"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简举几例,我们不难看出银河在古代诗文和典籍中有不少富于诗意的别称下而就让我们梳理一下。 1、河汉: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古诗于九首》。 (2)隔津叹:牵牛语织女,离徊益河汉。 ― 《华山徽》。 2、星汉: (3)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4)杳杳涯欲辨,蒙蒙云复闭。言垂星汉明,又睹爱撅势。 ―常建(湖中晚算》。 3、天河: (5)大河悠悠漏水长,南楼北斗两相当。 ―王建《秋夜曲》。 (6)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杜甫《洗兵马》。 4、星河: (7)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韦应物《新秋夜寄诸弟》。 (8)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白居易《长恨歌》。 5、绛河: (9)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杜审言《七夕》。 (10)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蝉娟。一p永《戚氏》。 除此之外,银河还有沿河诸如天汉、云汉、天河、银浦、银湾等多达十余种的称谓。从上述所引的诗句、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出,人们多借银河这一意象来抒发情感,以求‘月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经过诸多题外话,现在让我们回到牛郎织女故事这一主题中来。牛郎织女之间相隔的为何是一条银河,而不是高山或是火海?王母拔替所画的为何是一条河,而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首先,从牛郎织女故事的起源来看。早在上古时代,古人便开始观察天象变化,并将星象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联系起来。为了便于辨认和记录,古人将星空中若干相邻的恒星组合在一起,用统治机构和官员命名所以称为星官,意思是天帝的官员。天空被分为三垣四象。三垣位于天顶,那是皇权的范围;四象则是皇权统治下的四方臣民二而银河就被看作是天上的河流。天上的银河和地上的汉水是相对应的,汉水是效法天上的银河而存在,也像天上的银河一样熠熠生辉。据考证,《诗小雅大东》中的践彼织女" 、皖彼牵牛还是作为星象而存在的。后世对牛郎织女传说的附会演变是建立在牛郎织女隔河而望这一基本框架下对具体故事晴节进行的修饰与杜撰。 其次从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来看。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气势磅礴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的母亲河。她经草原、越沙漠,劈开莽莽的黄土高原滋润丰饶的华北大地孕育了华夏灿烂的文明。在人民的心目中水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反映在牛郎织女的神话中,阻隔爱清的就是银河。冉者常言道水致柔者,致坚,能以柔克刚。而高山虽险阻,却有愚公移山;虽有精卫填海尚未闻东海变桑田。 最后,古人认为天上银河,一头通着黄河,一头连接大海。另外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说法,则表明在占史传说里,黄河与天河确实存在着某种相互转换和替代的关系。 在晋代张华(字茂先,晋代文人)所著的《博物志》中更是记载了一位蜀人探访牵牛星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宇宙最初的认识。故事是这样的,一位蜀人在一个筏子上面盖了一个小屋,并备足了食物,就乘着这个筏子出海了。在海上航行的前10天还可以者到日月星辰的出没和昼夜的循环变化,又过了10天,他就只能见到茫茫忽忽的状态不再觉得有昼夜的变化。这时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处地面,那里建有城市和房屋而宫廷中有许多织女在织布、还有一名男子手牵一头牛,走到水边让牛喝水。于是筏子上的人问牵牛的人: 这是什么地方?,牵牛的人让他回去后问当时的天文官严君平,于是他乘着筏子如期返回到蜀地见到了严君平,严君平告诉他: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牵牛。而屈指算来那天正是他见到牵牛人的口子。唐代刘禹锡(公元772一842年)《浪淘沙》写道: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白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郎织女家。 《明河篇》(宋之问著,公元656一713年)说得更明白:明河叮望不可亲,愿得乘搓(ch 。茶)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 "明河即银河,成都卖卜人,指严君平。 浮搓访牛郎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对宇宙认识的一种观念,即认为人地是浮在水卜的。在古人的想象中或许将对现实爱情阻隔的悲愤寄托于牛郎织女这样一个神话故事也未为不可。换句话说,天上的银河实际上就是阻断人间痴情男女情感的障碍投影正是莫道双星恩情隔。人间亦自有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