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东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东兴之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在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东吴与蜀国联合北伐曹魏,在这其中,东吴有一场大胜利不得不提起。这一场大胜利就是由诸葛恪所指挥的"东兴之战"。在这场战役当中,东吴取得的战国远远找过了北伐时期的其他战国,甚至逼得曹魏不得不简化丧礼。单从这一点来看,可想这场战争有多么的惨烈了。那么接下来吾爱诗经网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东兴之战。
  1、"东兴之战"的导火索
  "东兴之战"是在曹魏嘉平四年、东吴建兴元年(即公元252年),这个时候东吴刚刚出现一场剧变,孙权去世,他的小儿子孙亮成为东吴的第二任皇帝。孙权给孙亮留下五个辅政大臣,分别是诸葛恪、孙弘、孙峻、滕胤、吕据。其中诸葛恪是辅政大臣之首,他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东吴的栋梁之臣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恪在执政初期的表现很好,"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用这些政策来安抚人心,取得其他人的支持。另外诸葛恪又修筑了东兴大堤,在东兴堤左右的山上修建城池,各自留下一千守军,由全端、留略镇守。这两个人物在现在来看好像没有什么名气,但是在当时也是名将子弟。留略是留赞的儿子,全端是全琮的儿子。从这些举措当中可以看出诸葛恪对东兴堤的重视。
  东兴堤在濡须水上,这里一直都是东吴和曹魏比较胶着的地方,算是双方的前线战场。诸葛恪修筑东兴堤,就让曹魏群臣非常受不了,认为这是东吴的一次入侵的举动。于是曹魏发动反击。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曹魏不仅派大军进攻东兴堤,还派出两支军队分别进攻武昌和江陵。诸葛恪当然不愿意放弃东兴堤,也率领军队支援。于是"东兴之战"就爆发了。
  2、丁奉雪夜奋短兵
  在"东兴之战"当中,诸葛恪是东吴的主将,不过关于他的表现的记载不多,而另外一个人物比诸葛恪更加亮眼,就是丁奉。丁奉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也算是大器晚成的典型。此时他正与吕据、留赞等人作为先锋支援东兴堤。
  丁奉认为兵贵神速,即便已经是先锋,他还想要更快赶到东兴堤。于是丁奉抛开吕据、留赞等人,率领自己麾下的三千军队赶赴东兴堤。当时天气寒冷下起雪来,曹魏的军队在置酒高会。丁奉看到敌人前部的士兵并不是很多,于是打算趁这个时候攀上东兴堤。
  为了轻便一些,丁奉命令士兵都脱去铠甲,只戴着头盔;又放弃长兵器,只带短兵器。这样一来丁奉的军队的作战能力当然会下降,但也受到曹魏士兵的轻视。这倒是一个意外之喜。敌人们哈哈大笑,松懈了防备,结果让丁奉一举登上东兴堤,攻破曹魏军队的前屯。等到吕据等人感到,曹魏军队已经溃败。
  既然东兴堤待不下去了,曹魏军队就往后撤退。之前曹魏军队是利用浮桥登上东兴堤的。等他们撤退的时候,浮桥已经被东吴将领朱异毁坏掉。曹魏的士兵陆战很厉害,但是水性非常差。失去了浮桥就等于失去了生路,大量的士兵被迫跳入水中被淹死。
  3、"东兴之战"的影响
  在"东兴之战"当中,几万的曹魏士兵阵亡。这是三国中后期鲜有的战损。在这场战役中,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是曹魏方面的主将。虽然在这个时候司马氏已经逐步地控制了曹魏的政权,但是毕竟没有完全取代曹魏,所以司马师不敢轻易处罚其他人,将"东兴之战"的失败归咎于己,和其他曹魏将领没有关系,还削夺了司马昭的爵位。
  由于大量的士兵淹死在水里,曹魏根本没有机会去打捞。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曹魏不得不简化丧礼,让这些士兵的家眷能够恢复正常生活,正常婚嫁、入仕,而不用收殓下葬。由此可见"东兴之战"的失败给曹魏造成的影响,也足见这场大战的惨烈。
  而另一方面东吴作为胜利者,也受到了影响。不过对于诸葛恪来说,这种影响却未必是正面的。诸葛恪本来就是辅政大臣之首,经过"东兴之战"的巨大胜利之后,名望更是高得不得了。这就让诸葛恪变得骄傲自满,对曹魏也有些轻敌。诸葛恪不顾别人的反对,在第二年坚持进行北伐,而且是规模非常庞大,达到了二十万的规模。结果这次北伐失败得很惨,诸葛恪不久就被孙峻发动政变除掉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目录投稿:绿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