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公侯伯子男哪个大公侯伯子男制度介绍


  公侯伯子男出自《礼记·王制》,是一套针对古代等级划分的制度。公、侯、伯、子、男分别对应五种爵位,而爵位是由皇帝册封,一般是会赏给国戚功臣。西周到春秋战国,一般是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个等级,其中王最大男爵最小。秦朝以后爵位分成赐爵和封爵,爵位的性质也有所不同,爵并没有行政职能,但有经济权利。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古代公侯伯子男的制度,一起来看看吧。
  西周时期,贵族爵位分为六个等级,即王、公、侯、伯、子、男。
  当时天下最高地位的人是天子,称为"王",原则上是没有"王爵"的。
  到了东周末年,一些诸侯擅自称王,自封王爵,但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认可。
  如秦国、楚国、徐国、宋国、越国,这些称王者和周宗室的姬姓亲缘关系较远,因而他们率先破坏周朝的礼制。
  一些戎狄首领也称王,如邵王、吕王、丰王等,但同样也没有得到周天子的承认。
  到了秦朝时期,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去掉了王爵,废除了封国制,改为郡县制,只保留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的爵位。
  汉朝时期,也没有王爵,但是爵位增加到二十个等级。
  西汉时期虽然没有王爵,但恢复了封国制,天子之下为诸侯王。
  魏晋时期,又恢复了王爵,同时把王又细化为亲王、郡王,以体现与皇帝的亲疏程度。
  事实上,使用"亲王"字样为称号的朝代,只有清朝。
  《白虎通》记载: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的爵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
  公爵
  其中,公爵的"公"意为正直无私,善于治理百姓,凭着一颗公正的心为天下百姓做主,故称为"公"。
  公爵在臣子中地位最高,如周公、召公等,较大一些诸侯国的国君一般都是公爵,如鲁昭公、秦穆公、齐桓公等等。
  《周礼》记载:公爵封地为方圆五百里。
  侯爵
  《逸周书》记载:侯爵的"侯"意为等待、顺从、迎候,做事依照天道。
  较小的诸侯国的国君一般为侯爵,如曾侯、蔡侯、虞侯等等。
  侯爵朝见天子,需手持玉器信圭,以此提醒"侯"应该尊重天子,谨慎从事。
  伯爵
  伯爵的"伯"意为率百姓顺应天时耕作的长者,或为治理封地辅佐天子。
  再小一些的诸侯国国君一般为伯爵,如井伯、荣伯、单伯等等。
  "伯"朝见天子手执玉器躬圭,寓意着绝对服从天子。
  子爵
  子爵朝见天子时,手持玉器谷璧。
  "子"最初为姓氏,源于古老的殷商部落,其后代建立了商朝,子姓成为了国姓。
  一些与姬姓疏远的诸侯国,或较小的诸侯国国君为子爵,如楚国、越国、耿国、巴国、邾国、莒国等等。
  楚国最初为子爵,曾要求周天子提升爵位而遭到拒绝,于是自封为王爵。
  男爵
  男爵朝见天子时,手持玉器蒲璧。
  "男"有担当、担任等含义。
  可见记载的诸侯国中,惟有许国国君为男爵。
  周天子在国家发生战争、迁都等重大事件时,对有功于周王室的低等爵位国君,有晋升爵位的惯例。
网站目录投稿: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