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只有厚植尊重人才的沃土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住桂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师超再次谈到西部高校人才缺失问题。"大量人才、资源都集中在发达地区,很多优秀人才不愿意来西部,而西部高校又没有条件自行培养。"张师超直言,我国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基本上密布在东部,一些紧缺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在西部一些省份是空白。(3月6日广西日报)
  西部高校人才缺失乃至流失不是一个新问题,学界对如何解决西部高校人才流失现象也早有探索。但现实却差强人意:一拨拨"孔雀"不断飞往东南。张师超的发言实际上再次印证了西部高校人才流失这一尴尬。兰州大学王乘校长去年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也曾表示, "人才流失最严重的时候,国内不少院校派专人驻守在学校周边的宾馆,许以优厚待遇‘挖人’"。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更是大声呼吁"东部各高校,请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他说:"挖走这些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
  种种情况表明,西部高校人才缺失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全面开展,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如箭在弦。张师超呼吁国家应建立面向西部发展需求的博士生导师制度,制定西部地区博士生导师评定,博士生招生指标和培养机制等办法,希望以此来增强西部高校培养本土化人才的自我生长能力。但在笔者看来,这种建立在国家政策倾斜基础上的建议,或许能够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恐非治本之策。
  如果说高层次人才是枝头红花,那么广大普通教职工就是滋养枝头红花的浓密绿叶,叶不壮花难红。如何使叶壮花红?最根本的就是要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理念落地生根。其中的关键就是要给这片曾经贫瘠的发展热土整体施肥,确保整体土壤质量的改善,才能根深蒂固、叶壮花红。
  从现实来看,西部高校既有东部高校抢挖人才的挑战,也有"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关键在于西部高校自身如何把握。积极寻求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经费支持固然是一个重要选项,但积极发挥地方和高校的主观能动性更不可少。与其担忧东部高校抢挖人才,坐立不安,不如痛定思痛,下大力气改善人才生存环境和土壤,切实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落到实处。
  从根本上来讲,高校自身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因,国家和地方政府是外因。两者要协同发力,普遍改善西部高校教职工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不仅要提高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待遇,更应创造条件普遍改善广大教职工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不仅要对高层次人才付出真感情,更应对一般人才乃至普通教职工付出真感情;不仅给高层次人才提供梦想出彩的机遇和平台,更要竭力构建使广大教职工都能心情舒畅、爱岗敬业的体制机制。如此,才能厚植出"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沃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孔雀东南飞"的不利局面。
网站目录投稿: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