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可以让一个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也可以让一个人变得白发满头。对于一个30年始终如一为中国民间收藏事业辛勤操劳的人来说,他经历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也是对整个行业发展的见证?他就是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 《中国收藏》:上海市收藏协会发展到现在,有多少会员? 吴少华:现在上海市收藏协会有会员将近7000人,而刚成立时只有50人。一路走来,其实协会的功能一直都是组织、协调、沟通民间收藏者之间的关系,但在这个平台上不能有利益诉求,有的只是奉献精神。做到这些,自然会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协会的壮大,也能佐证我国民间收藏的发展势头。 《中圉收藏》:与30年前相比,现在协会会员的构成发生了哪些变化? 吴少华:这要分几个时间段来看。在协会创办的最初10年,也就是1995年之前,会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工薪阶层,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收藏。从1995年以后到2005年,协会会员逐渐多元化,知识分子、农民甚至官员都有加入,收藏范围也开始更高端、更广泛。而到了现在,更多社会精英人士开始参与收藏。他们的需求与工薪阶层不同,收藏也已经成为一一种投资方式和生活方式,文化消费的理念更趋成熟。 《中国收藏》:人员的变化有没有给协会的组织带来困难?您是怎样应对的? 吴少华:怍为办会人不能陈旧保守、一成不变,但前提是不忘初心。我们在这次签署的《上海宣言》中倡導了一个新理念一一收藏经济,这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同时,我们依然把每一件事做得很接地气,不能因为协会成员的变化而改变初衷。 《中国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协会发展至今,您认为遇到的最大发展瓶颈是什么? 吴少华:互联网时代改变了靠一辈子干辛万苦积累的收藏方式,可能你用很短的时间就能达到一定的收藏规模。但当收藏品有了商品甚至快消品属性以后,市场中谁成为主流可能就不是文化内涵所能决定的了。而在资本时代有多少人还能冷静下来对现状及未来进行研究?那种为了收藏而收藏,把藏品放在保险柜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收藏家更多是把艺术生活化,同时也把生活艺术化。所谓的瓶颈,也会随着收藏格局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收藏》:在上海市收藏协会迎来30岁生日之际,您对未来协会的发展和布局有没有新的想法? 吴少华:任何一个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其实都需要有理论的指导,这恰恰是目前中国民间收藏最缺乏的东两。未来我们主要想推动民间收藏的理论建设,改变目前只重视鉴赏的现状。其实你会发现,在国内一个所渭的收藏家往往会有另外的社会身份,如企业家、知名艺术家、某领域成功人士等。在外人看来,收藏家可能只是很有钱、很有地位,但不是被认可的社会身份。这是由于我们的民间收藏还进不了主流文化,往往具有草根性。我们希望通过理沦研究,把中国收藏,带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