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和小店经济,就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是老百姓离不开的经济,是总理所说的人间烟火。 为地摊经济松绑不是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我们更期待疫情结束之后仍能为地摊经济留有充足的发展空间。 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这并不是李克强总理第一次给地摊经济点赞。在今年两会之后的记者会上他就曾给予地摊经济高度评价。总理的点赞既是为地摊经济撑腰打气也是给城市治理点题。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靠每个人的奋斗,大家都好了,国家就更好! 在民间,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面对有些人高谈阔论、不顾实际、不问下情,或者在老百姓面前一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样子,工作不接地气的人,就会有人厉声责问:你不食人间烟火啊?!你是石头缝里冒出来的啊?! 顯然,这是"不食人间烟火"被民间内涵扩大、意思贬义化了,"不食人间烟火"的最初含义,是指不俗、清高,是不太容易跟人交往、接触。而民间将其贬义化,自然也没什么错。不合群、不与人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官员,不与群众打成一片,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东西看成档次不高、要清除,当然会导致群众的反感和不满了。 地摊经济和小店经济,就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是老百姓离不开的经济,是总理所说的人间烟火。因为它确实不够"高大上",也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老百姓喜欢,老百姓离不开,老百姓更容易接受。不仅老百姓对地摊经济、小店经济喜爱,自己也是地摊经济、小店经济的直接参与者,地摊、小店经济不仅能服务于百姓、服务于生活,也能够为创造生活、创造就业提供很大的空间,可谓是一举多得。 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不受城市管理者欢迎的,也是受到很多城市排挤和排斥的,在一些城市,甚至把地摊经济、小店经济从业者当作城市的低素质人才,出台相关政策,不仅要取缔地摊经济、小店经济,特别是地摊经济,还要把从业人员赶出城市,以体现城市的"高大上"、高素质、高档次。这样的举措,显然是不得人心的,是受到舆论和公众广泛批评的。城市需要管理,城市也需要提高档次,但是绝不是将地摊经济、小店经济全部取消。一个没有地摊经济、小店经济的城市,至少在今天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有缺陷的。 事实也是,当一个城市在没有做到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完全与地摊经济、小店经济脱钩的。不错,地摊经济、小店经济的档次不够,但是,城市有相当一部分居民是需要的,是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不仅仅是普通居民,一些看似"高大上"、实质也没有脱俗的居民,也需要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提供的服务,特别是小吃,是大饭店、大宾馆无法提供的享受和感觉。如果将这些味道全部取缔,城市的味道就会变得比较单一,没有情调和感觉。正如一个城市一样,全部变成了钢筋混凝土,这座城市也就没有值得留恋的地方了,城市的空气就会凝固成没有生命的固化物。 城市也像画家笔下的画、摄影家镜头中的作品一样,需要有层次感,需要有远景近影,需要有粗糙和精细,需要有各种色彩,单一的颜色和格调、景色和笔墨,就难以让人有美的感觉、生的希望。城市需要有高楼大厦,有大型商场、超市,有漂亮的门面和景观,但是免不了也要有地摊、小店这种有点煞风景的东西。因为,只有这些不像风景却恰到好处的点缀,才会让城市的生活更加具有味道,让城市的生命更加具有活力,才会让广大市民更加对"高大上"的生活充满期待。都已经高大上了,也就没有生活追求了。而恰恰是那些生活水准没有达到"高大上"的居民,会对城市失去感情,对生活失去追求。 说到底,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的一条纽带。如果政府真正关心群众、关心中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就可以从地摊经济、小店经济中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情况,了解到城市的薄弱环节,了解到城市的短板,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城市的短板问题、缺陷问题。同时,也能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增进政府与群众的感情。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有多少与地摊、小店感情深厚的群众,参与到了疫情防控之中,且热情高涨、工作认真。包括一些生活用品的供应和配送,很多也是地摊、小店经济的从业人员完成的。如果没有他们,疫情防控就很难做得如此圆满。 必须看到,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地摊经济、小店经济的数量也会减少、品质会提升、档次会提高。但是,决不能将其当作城市的疤和瘤,而要当作别样风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监管、教育引导、政策激励等,让他们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服务水准和管理能力,从而与城市管理一道进步。那么,城市就不会嫌弃他们,而会像对待"高大上"一样,让其充满生机,也让城市更加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