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最早是被司马懿发现然后带到朝中发展的,没想到邓艾不仅精通农业而且带兵打仗也是很有一手。后期就是邓艾带兵灭了蜀国,但是邓艾的下场就非常冤枉了,钟会想占领蜀地自立为王,所以陷害邓艾导致后者被杀。不过当时邓艾和钟会的官职应该是差不多的,邓艾为什么没有机会自证呢?只能说人心凶险,邓艾和钟会也是很早就认识的朋友了。 公元263年,实际掌握魏国军政大权的司马昭派出三路大军讨伐蜀国。邓艾、诸葛绪各统兵三万,钟会统兵十万分道前进,卫瓘担任监军。蜀国大将姜维组织抵抗,坚守剑阁。当年十月,邓艾率军进至阴平,要求与诸葛绪一起通过阴平小路进占江油,进而攻打成都。诸葛绪拒绝邓艾的要求,率军去与钟会汇合。钟会却密报司马昭,说诸葛绪"畏懦不进",结果诸葛绪被剥夺兵权,他率领的人马都归钟会统领。 邓艾率部从阴平小路历尽艰险,到达江油。蜀国守将马邈投降。接着,邓艾率部长驱直入,在绵竹打破诸葛瞻(诸葛亮之子)的军队,进至成都。蜀国皇帝刘禅投降,蜀国灭亡。姜维得到消息,就率部向尚未到达成都的钟会投降。邓艾因功被封为太尉,钟会因功被封为司徒。可是,此后的局势急剧变化,邓艾有大功却被杀,其中原因何在呢? 第一,从邓艾个人的角度来分析。 邓艾首先进入成都,接受刘禅的投降,居功至伟,但是"颇自矜伐"。他在蜀国旧臣面前表现得洋洋自得,说:"你们幸亏遇见了我,才能有今天。要是像当年遇到吴汉(指东汉初年吴汉讨伐公孙述时,在成都大肆屠杀的事)那样,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他还向司马昭提出应该趁机讨伐吴国,当司马昭让卫瓘明确告诉邓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之后,邓艾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还说:"如果等待命令,在路上往返,白白耽误时间。"邓艾的这些话,让心机深沉的司马昭疑虑骤增,担心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 第二,从邓艾的搭档钟会的角度来分析。 钟会是个野心家,吞并诸葛绪的部队后,钟会属下的军队是邓艾的好几倍。再加上姜维的投降和劝说,钟会打算以蜀地为根据地谋反。谋反的最大障碍就是邓艾。 于是,钟会与监军卫瓘一起密报邓艾想谋反。钟会还模仿邓艾的笔迹,篡改了邓艾写过的文稿,写了一些悖逆傲慢的言辞。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司马昭的疑心。次年正月,司马昭以魏国皇帝的名义下诏"槛车徵邓艾",同时命令钟会向成都进军,司马昭则率领大军跟皇帝一起到了长安,以防有变。 第三,从监军卫瓘的角度来分析。 卫瓘奉命到成都抓邓艾,为防止邓艾的属下杀害自己,就说只是奉命逮捕邓艾一人,与其他人无关。卫瓘同时向其他将领表示,自己将向司马昭申明邓艾是冤枉的,"诸将信之"。于是邓艾被押解上路。 钟会到成都后果然谋反,事情败露,死于乱军之中。"军众钞略,死丧狼藉"。卫瓘率领军队平定局势,经过好几天才稳定下来。这时,邓艾原来的部下似乎明白邓艾是被钟会构陷获罪的,打算追回邓艾。卫瓘因曾与钟会一起诬陷过邓艾,就派曾与邓艾结怨的田续抢先一步杀掉了在押解途中的邓艾。 邓艾之死是魏国军事集团内部矛盾爆发的结果,也表明司马氏虽然控制了魏国的政权,但根基尚不十分稳固。邓艾死后,他的儿子们在洛阳也被杀害,妻子和孙子被迁往西域。邓艾的冤案直到晋朝建立数年之后才获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