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徽省职业教育会议的召开,为当前和今后—段时期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职业院校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步伐,建立健全更加灵活、开放、多元,更具安徽特色、全国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必须结合安徽实际,理清办学思路,多措并举,促进我省职业教育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推进安徽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方向 问题 思路 机制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加快发展安徽现代职业教育,我省及时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会议,并颁布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确定了新时期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这对于推动新时期全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深入学习全面理解,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点 实施意见》是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蓝本,结合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来制定的,具有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前瞻性,为我们在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指明了方向,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可理解为: 1.指导思想更加鲜明。在《实施意见》的指导恩想中,开篇名义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为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这一指导思想既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也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领域的根本任务和要求,同样是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和"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服务发展"不仅包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同样也包括服务学生的发展,要实现两个服务的有机统一,关键在于遵循经济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使职业教育成为受教育者选择成才的重要通道之一。 2.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到2020年,形成与现代产业体系及社会服务体系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多样、中职高职有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学校企业社会相互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更加灵活、开放、多元,更具安徽特色、全国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中可以看出,到"十三五"期末,安徽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需要建立健全什么样的职业教育体系一目了然。 3.层次定位更加科学。"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应用技术型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的立交桥"。这样就打通了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打破了制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天花板",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为加快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开放衔接,为受教育者在职场和校园流动转换提供了便利。 4.办学机制更加多元。"创新建立包括企业参与、行业指导服务的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机制,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职业院校现代治理机制,完善促进就业保障机制等。"由此形成了引导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公民个人积极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多元主体办学;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多种形式办学;政府建立与职业教育特点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等多种筹措资金的渠道;教师队伍可以实行学校编制内、政府购买服务岗位、企业兼职、社会聘用等多种来源;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入股等多种分配形式,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从而完善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 二、摸清情况细心对照,找出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点 近些年来,安徽经济管理学院职业教育秉承"明志、求是、创新、笃行"的校训,弘扬"忠诚、融合、创新、卓越"的学院精神,围绕培养"经管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坚持特色立院、质量兴院、人才强院、开放活院,大力推进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开设了包括营销与策划、会计与审计、电子商务等省级特色专业在内的30多个专业,高职在校生规模8000余人,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由于受投入、师资、机制和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院职业教育呈现了发展缓慢的态势。主要表现在: 1.思想观念存在偏差。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精英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存在重普教、轻职教,重大学、轻职校,重文职、轻工人的观念,学生和家长习惯于把就读职校当作最后的选择,职校在招生上存在先天弱势。学院同时承担干部培训、学历教育和科研咨询三大职能,在学院内部有存在重干部培训、轻职业教育的倾向,认为发展职业教育不是学院的主业,特别是随着2009年的升本目标未实现,再加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整体素质日趋下降,这种认识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2.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相关政策落实不够,高等职业学校的财政性经费偏少,但与高等教育相比,与其所占半壁江山的地位不相称。更何况学院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特殊体制,造成了许多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财政优惠政策分享不到,极大地制约了教学设施和环境的改善。 3.师资力量比较短缺。学院老师大多数是从学校至Ⅱ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企业一线的生产经历,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数量短缺。 4.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一是政府、职校、企业"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尚未建立,校企合作呈现职校"一头热"的现象,企业虽有需求,但合作积极性不高;二是校企合作仅停留在学生实习和劳务人员输送的层面,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升级、企业发展需求对接不到位,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不强。 5.发展后劲存在隐患。近年来全国报考学生人数和招生数都在不断减少,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校,报考的人数更是在减少。安徽经济管理学院近几年还能维持每年有2500A左右的入学规模,主要是得力于坐落在省会城市的位置优势和有助于"安徽行政学院"(安徽经济管理学院与安徽行政学院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这块品牌。 三、理清思路,多措并举,找准职业教育发展的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共同的经验。如韩国在60年代初,就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尽管在8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基本完成,韩国政府一度放松了职业教育,却带来了严重削弱韩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后果。为此,90年代初开始,韩国政府有积极调整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因此,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教训,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对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以及人才培养计划,与时俱进,培养出当前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坚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不动摇。 1.整合优化资源。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办学时间长,既有传统的优势专业如工商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也有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建专业如电子商务、物流物业等,要整合优化全院职业教育资源功能,把学院打造成适应安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综合性职教基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主要为产业升级、企业发展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接旅游、物流两大特色产业开展学历教育,培养实用人才;同时适应企业需求举办各类培训,打造一流的高职技能综合实训基地。 2.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支持,更多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政府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二是想法利用"安徽经济管理学院"这块牌子积极向教育部门靠拢,寻求财政部门每年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支持,重点用于支持实训设施设备建设、师资培养培训等;三是积极申报教学质量工程和科研项目,争取项目经费;四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建立健全办学风险保证金制度,用于发生意外事故的处理,化解办学风险。 3.强化师资建设。按照"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制师资队伍"的原则,研究制订面向社会招聘、选拔专门人才的优惠政策;依托相关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院教师到企业兼职或阶段性任职和从行业、企业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学院担任专兼职教师。培育打造一批"双师型"骨干教师、"职教名师"。 4.创新办学机制。"用改革的方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建立学院与企业对接的育人与用人机制。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推行企业冠名班教学,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等制度。探索"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发展途径,为企业输送更多实用型技能人才。积极推进学院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模式,实现实训设备和教学资源共享。共同加强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开发,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和操作技能,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实施意见》给我省学历教育撑起了"—片星空",让我们上下求索,合力追随。用我们永恒的炽热,为安徽职业教育的发展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作者简介 何柏林,1963—,安徽金寨人,安徽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