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是一本由[日] 松本清张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45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驿路》精选点评: ●这版的校对问题蛮多的,字体 、错别字什么的。感觉松本的短篇量很大,有很多像练笔,几篇里能看到一两篇非常喜欢的。喜欢《陆行水行》:他们是诗人,白天远眺太阳运行,夜晚凝视北斗七星。他们绝不会"认错南为东"。 ●可读性很强 ●文风朴实。小故事有小故事的韵味。个人最喜欢《置身于侦查圈外的条件》、《偶数》、《化淡妆的男人》。 ●最近读了一圈其他人再回到清张老师,还是忍不住想高喊一声:清张大法好!期待本系列后三本。 ●其中的《水行陆行》尤为喜欢。真大师也。 ●三星半,很好读,但短篇的篇幅对推理小说来说发挥空间还是太有限,保持悬念变得难上加难。关于一桩民间考古学诈骗的《陆行水行》最荒诞好笑。 ●老套但又不俗气 ●除了中间两篇讲历史读起来有点费劲 其他都很棒啊 ●45好看。有一篇叫书法老师,忘了是在哪部短篇集里了,那个最好看。 ●精简,比起现在很多冗长的故事,返过来再看回要求更高的短篇,感觉"风暴"来的又急又猛; 这套书的装帧是难得小开本,如果不是分体式封面,这个绝对是伪·文库尺寸的好版子,可惜了 《驿路》读后感(一):驿路 松本清张笔下的女人有种特别的魔力,可悲,可叹,可怜,却又欲罢不能,大多都是以悲剧收场。 即使是处于不同的年代,旧事女性的保守,传统恰恰是当今女性最缺失的地方。 本书没有特别亮眼的诡计,也没有特别深刻的人性,简单的杀人,不能叫"伏笔"的伏笔轻而易举的猜出结局,就是这样的"简单",却没有一点乏味。讲个故事简单,讲个好故事很难,花上数十页讲个简单的故事更难,并不是作者功力又多深厚,而是作者写故事,刻画人物之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最后,我只想吐槽朱田云这个翻译,《佐渡流人行》一书错别字以及语句不顺给我留下的阴影至今未散。 《驿路》读后感(二):平实的文字背后映射出当时的社会 最早认识松本清张是看了蔡骏《生死河》的腰封,当时就在想连号称中国悬疑第一人的蔡大大都奉为偶像,结果回头再去查百度,原来是社会派开山鼻祖,之后就立马买了《点与线》、《零的焦点》和《砂器》,一读之后就被深深吸引,后来又买了几部短篇,一如既往的好。 可能松本清张的文字和篇幅不太适合当下快节奏社会的阅读,文风也偏于朴实,但是当你细细品味你就会发现这些文字背后折射出当年日本社会的一些情况:职场竞争的残酷,学术诈骗、家庭感情纠纷等等,社会不同阶层的现状跃然纸上,仿佛就发生在你身边一样…… 《驿路》读后感(三):松本清张式推理 读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其感受非比寻常,不会因过分悬疑而血脉喷张,也不会因逻辑漏洞而扼腕。用一个或许不太恰当的比喻,他的推理小说之模样,倒有些接近于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家庭伦理剧或者上海柏阿姨社会调解。在每一个没有太多起伏波澜的社会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蛛网,当真相水落石出时,特别想道一声:"哦,原来是这样啊。" 从《死之枝》到《驿路》,松本清张可谓走出了一套独特的日式推理之路。其不故弄玄虚,甚至没有节奏,似乎作者只专注于布下数线交织的人情天罗地网,不经意间织成了一座迷宫,只待蝴蝶一飞,凶手满盘皆输。 在《驿路》中,令人难忘的并不是那些案件本身,而是那些松本笔下的小人物,他们算不上社会底层,多是些小官吏、银行职员、美貌女子,更接近于我们所热议的那类"焦虑的中产阶级"。而这一类人虽然未沦陷于最底部,活得亦谨小慎微,却生得痛苦,死得潦草。在松本清张看似轻描淡写的推理中,他们的命运轮廓被勾勒出来,带着无奈和反讽,逻辑与情节皆是细密的,日式小哀伤的情绪贯彻其中,与犯罪心理一样卑微不已。 真正罪恶的,大抵是人心。如果将松本清张的凶杀案拍成影像,应该几乎看不到什么血腥残暴的镜头,但细思极恐。无论是作案还是破案,着力点均在细节,无论是雾气或是精致的茶具,都可能成为至关重要的线索。在书的同名篇目《驿路》一篇中,高更的画作,成了主题,也成了解谜的钥匙。而每个故事的曲折,都可以在情感中找到些许答案。杀戮的源头,在于觊觎,在于欲望,无论是男女之间的勉强,还是事业之上的野心,均由一种迂回的方式进行,符合中产阶级一贯的懦弱,真实地令人背脊发凉。在《驿路》选集中,《化淡妆的男人》一篇令人极为难忘,正式和小三,为了共同的仇恨,合作杀死了丈夫与情夫,并继续大演血海深仇,为彼此洗脱嫌疑。自我良好的中产阶级,在亲密的人那里走向死亡。 没有无缘无故的死亡,只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庸常。人情洞察皆文章,撕下伪装,才是真相,揭开的时候,无论表现得多么云淡风轻,内里都是伤疼的。这是松本清张式推理的实质,也是其力量之所在。 《驿路》读后感(四):凶手背后的世情风貌 三岛由纪夫曾说:"描写人的表面行为和太阳底下的事物,反而更能显露出人性的困境和黑暗面。"这句话用在松本清张的作品里真是最适合不过了。松本清张因为不满足于传统推理小说中的诡计啊、悬疑,于是在作品中加入社会写实、人类欲望等。没想到从此开创出一个新的流派,成为"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与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并列为世界推理小说三大宗师。 这本松本清张的短经典系列中的《驿路》,共收录了描写昭和时代的10篇文章。这10篇文章的主人公身份职业都各不相同,因着各种看似莫名奇妙的原因成为凶手或是被害者。松本清张并不会在文章中制造出什么诡异紧张的氛围,来作为引诱读者爱不释卷的诱饵。可是好的短篇就是能在有限的篇幅里用情节的跌宕或是细节的出彩,让人不自觉陷入到一个个非常好看的故事中去,读完还能意味深长。阅读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你根本无需担心提前的剧透。因为你根本不会在意是否有剧透,找出真凶不是阅读的重点。本书在排版中甚至特意用加黑字体,标注出来的文字让人留意到这就是推理所需的关键所在。有些人物刚登场几分钟,你就能猜出来——没错,这个人一定是凶手。可是你明明能猜出来凶手,故事的吸引力并未减弱反而加强了。每个人身上都是有故事的呀,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切又是怎么发生的,于是就成了支撑着故事的出奇不意。 《白色之暗》中简单平淡的叙述,没有任何波澜,不讲破案不讲线索,淡淡的看着信子在精一消息后继续过日子。这一切正如最后的十和田湖,平静湖面中会出现浓雾,一切皆看不清一切又都真相大白。其它发生在旅馆的谋杀也罢,隐忍布局七年的报复也好,因为一个杯子的偶数而牵出的破案线索,细节的无处可逃带着真凶露出面目。每次杀人动机的揭示,是最触动人心的地方。"人性的困境和黑暗面"从来不是在暗处狰狞,每个凶手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同样,太阳底下所有的事物,都无法隐藏。一粒种子也能成为揭示真凶的线索,没有万无一失的谋杀,做过的事总能留下痕迹。靠着细节顺藤摸瓜再加一点执着的不放弃,万事万物皆能找到联系。 《误差》并不仅仅是在判断死亡时间上会存在误差,整个杀人事件都有一种"误差"之感。一个被极力描写的美人,被另一种误差所杀害。这个隐藏的凶手,甚至无需再着墨过多,一笔带过留下的是无数感慨。《驿路》又何尝不是这样一种误差,熬到退休以为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谁能料到迎来却是他人的贪婪带来的毁灭。《俳句刊登在卷首的女人》是一个关于阴谋的故事,《化淡妆的男人》是一次合谋,两个女人的反抗。《陆行小行》与《万叶翡翠》两篇,似乎带着一种忍不住要告诉读者"有逻辑的推理是怎样一回事"的冲劲。这两篇都是从对古文中的某个句子展开各种解释并加探索开始,层层递进之后却突然顺理成章的转入另一个意外故事。诡计不重要,而对每个可能的知识点进行思索并展开,这是很重要的呀。 10个故事看完,会发现里每个人物,每场对话都显得很平常,却能行云流水般讲完一个个故事。故事的最后,留在心底的却不是关于谋杀,更多的却是生活。比如那句"对男人来说,家庭通常就是一个忍气吞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