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不理解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会失败,在他们眼里,诸葛亮是整个三国时期最为出众的人才之一,就算没有刘关张,诸葛亮也能完成刘备留下的遗愿。不过这只是理想上的美好想法,就现实来说,蜀国当时的国力难以和魏国相抗衡,或许诸葛亮早就明白这一点,他曾说"魏殊多士邪",这句话就道出了两国之间差距的真相。那魏殊多士邪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 1、计划北伐 诸葛亮是蜀汉顶梁柱一般的人物,要是没有诸葛亮的存在,夷陵之战后,蜀汉就会走向分崩离析。当时刘备率领蜀汉精锐伐吴,结果在夷陵之战中遭到了大败,蜀汉精锐尽丧,损失了大量的人才,使得国内出现了许多的反对之声。当时刘备仍然在世,然而蜀汉边疆已经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叛乱,究其原因就是蜀汉内部人心不稳,大家本来就不服刘备这个外来势力,现在刘备遭到大败,损兵折将,很多人想趁此起兵,彻底击溃刘备。 形势逐渐走向恶化,外有东吴大兵压境,内有叛乱不断,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刘备又突然去世了,使得蜀汉政权更加不稳,颇有大厦将倾之势。关键时刻,诸葛亮站了出来,成功稳住了蜀汉内部,之后又大力发展国内经济,打造出了一支强兵,使得局势稍微得到改善。之后他又率军平定了西南部边疆,使得那边的资源得以源源不断输送到蜀汉,增加蜀汉的国力。短短数年,蜀汉的局势焕然一新,颇有中兴之势,于是诸葛亮又开启了北伐大计,准备讨伐魏国,统一中原。 2、诸葛亮看透实情 事实上,单从诸葛亮对蜀汉的治理情况来看,他是非常厉害的,就连敌对势力的人,也对诸葛亮的治国理政能力大加赞赏。而除了擅长治国,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也非常强,他屡次率军北伐,曾一度压着曹魏打,使得魏国大军不敢接战,只能龟缩于城池中,可以说,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诸葛亮的超凡军事能力了。司马懿多么厉害的人,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可是面对诸葛亮,他仍然不敢出战,就算是被诸葛亮用女人衣服羞辱,他也只能坚守营地。 有人会说了,既然诸葛亮这么厉害,为啥没能彻底击败魏军,一统中原呢?实际上,这是因为魏蜀两国国力不对等、人才不对等,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蜀汉的最终灭亡!而对于这个原因,诸葛亮其实也是看得比较明白的,在他北伐时期,曾对此发出了无限感慨。 《魏略》: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当时诸葛亮兵出陇右,听闻徐庶在魏国的官职并不高,十分疑惑。因为当初在荆州时期,徐庶和诸葛亮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互相之间都了解对方的才华,刘备之所以会去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其实就是因为徐庶在背后推荐。可以说,徐庶是诸葛亮在刘备处的介绍人,他们互相之间了解比较深。在诸葛亮看来,徐庶这个人的才能是非常高的,所以当他听闻徐庶在魏国的官职不高时,非常奇怪,而后发出了这么一句感叹:"魏殊多士邪!" 3、魏殊多士邪的含义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这话翻译成现代文,意思就是说,魏国的人才难道这么多吗?连徐庶这等人才都只能做一个不高的官职?诸葛亮发出的如下感叹,实际上正是魏蜀两国的真实情况!魏蜀吴三国虽然号称三国鼎立,国土面积差距不大,然而实际上魏国的人口是远远超过蜀汉的,人才更是多于蜀汉。尤其是当夷陵之战,蜀汉人才大量损失后,在人才方面蜀汉是远远不能和魏国相比的,这也是为何诸葛亮虽然每次出兵都占据优势,但总是无法彻底击败魏国的原因。 诸葛亮知道魏国人才众多,发出如下感叹,那为何他还要执意北伐,耗损国力呢?实际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魏蜀两国国力、人才差距本来就比较大,如果双方都各自发展,差距只能越拉越大,蜀汉注定不是魏国的对手,不在一个量级上,这样下去的话,蜀汉很可能更快灭亡。所以诸葛亮只能选择北伐魏国,拉住魏国不让魏国和平发展,这样至少魏蜀两国的差距没有被快速拉大,至少能让蜀汉多活几年! 听闻徐庶在曹营的遭遇,诸葛亮说了5个字"魏殊多士邪",也正是这5个字道出了蜀汉灭亡的真正原因!蜀汉之所以灭亡,其实就是因为人才不足,国力不如魏国。对比一下魏蜀两国后期的名将,蜀汉也就只有姜维还叫得出名字,可魏国就多了,这其实就是因为蜀汉的人口少,人才队伍跟不上,国力弱,后期和魏国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终只能走向灭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