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525.cn 随着社会离婚率的提高,单亲家庭也逐渐增多。而单亲家庭子女因父母离婚,对家庭没有安全感,心理比一般孩子更脆弱,面对艰难的现实,他们更加渴望亲情来抚平创伤的心灵。然而在中国家庭,不少夫妻离婚后就老死不相往来,生生隔断另一方对孩子的爱。在单亲家庭中,别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单亲",因为心理上的单亲对孩子是一种更为严重的创伤性伤害,"心理单亲"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出现封闭自锁、自卑、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 夫妻记仇孩子遭殃 23岁的小玉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份不错的工作,他父亲悬着的心总算落下来了。可工作没多久,小玉就再也不愿干下去了,坚持要辞职。这样一年多的时间,竟换了好几份工作,每一份工作都是干一段时间就干不下去了。他父亲去公司了解了才发现,小玉在公司里极其内向,根本不跟任何人沟通,还特别惧怕任何有挑战性的工作。 小玉虽然早已成年,但几乎不敢与人对视,说话声音也特别小,基本上不主动跟人沟通。问了之后才发现,原来小玉是单亲家庭长大的。用她父亲的话就是,在她三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就跟别人跑了,在外地重组了家庭。因此,从小玉小的时候起,只要是一提起小玉的母亲,她的父亲就开始发怒、谩骂、诅咒,并且决不允许小玉母亲和小玉联系,一旦发现小玉母亲偷偷跟小玉联系就大发雷霆。而周围的亲戚和邻居说起小玉的母亲也都说她不负责任,抛家弃子。而这在小玉心里落下了很大的阴影,从小小玉就觉得特别羞耻,在人群里抬不起头来,看到别的孩子跟父母共享绕膝之欢的时候,总是在想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母亲,因此性格极其内向、自卑。 "心理单亲"的孩子易出现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要区分形式上的单亲还是心理上的单亲。如果夫妻两人离婚的过程比较平和,离婚之后对方仍然可以和孩子见面,继续关心孩子的成长,那么相对来讲这种形式上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出现问题并不是很严重。而心理上的单亲,就是孩子完全与父亲或母亲关系断离,大多数是因为离婚之后父母双方怀着敌视、仇恨的心态,离婚后的父母选择"生不见面,死不烧香"的处事方式。像小玉所处的家庭环境就是典型的后者。 由于缺失父亲或母亲的关爱,就会给一些脆弱的孩子造成诸多心理障碍,如自卑、自闭、怯弱、狭隘、孤独、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也更加容易出现封闭自锁、自暴自弃、双重人格等心理问题。 首先,"心理单亲"家庭的孩子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自卑心理。单身家庭中的子女对"家庭"这两个字非常敏感,生怕别人提到他们的家庭,谈到他们的父母,更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导致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其次,"心理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自闭。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们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们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心里会产生落差,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再次,"心理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自暴自弃。父母离异后,很多小孩长年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做事情得不到认可和鼓励。因此很多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孩子的问题父母身上找原因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孩子们身上发现了问题,家长们都要先检查自己,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原因:有的家长觉得离异对孩子有亏欠,过分溺爱。而对孩子的情感暗示过多,反而会营造一种"被抛弃、被背叛"的感觉,给孩子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带孩子的一方不愿意让对方与自己有任何瓜葛,更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家让对方找不着。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 一般而言,家庭的缺损必定带来家庭教育的缺损。要使离异家庭子女同完整家庭子女一样得到健康成长,关键还在于弥补已缺损的家庭教育,为此,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离异父亲或母亲,首先应该尽快忘却离婚带来的痛苦,努力控制消极情绪,创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不要在子女面前流露自己对离异而去的丈夫或妻子的不满、愤怒和怨恨,并设法去抚平家庭离异对自己和子女带来的心理创伤。和子女不生活在一起的离异父亲和母亲,也不能就此终结与子女在生活上、精神上的联系,而应该通过各种适合的渠道和方式去沟通这种联系,使离异子女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和满足。 其次,和离异家庭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离异父亲或母亲,在具体处理和子女关系时,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对家庭前途悲观失望、心灰意冷,对孩子也不闻不问。使孩子像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荡。使孩子从小失去父母之爱和家庭温暖;一种是溺爱有加,认为孩子已经失去父爱或母爱,理应把父母双方之爱由自己一个人来偿还,从而把自己的全部爱心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百依百顺。但结果过分娇宠迁就,把热爱变成溺爱,结果就可能适得其反。和子女不生活在一起的离异父亲或母亲,也既不能不闻不问、老死不相往来,又不能过分溺爱,以至于自觉不自觉地冲淡甚至破坏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离异父亲或母亲的生活感情。 父母其实是子女的一面镜子,他们如何处理自己的关系,给孩子创造怎样的环境,孩子往往会如法炮制。因此处理孩子的问题也是处理家长自己的问题,家长的问题处理好了,孩子的问题也就相对容易了。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