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人认为甘肃是大明边防体系不可缺失的一环,是整个大明的踵足。 NO.121 时间魔法师/文 陕甘合体 — 画/一条人文主义狗图/地缘谷 今天的陕西省和甘肃省是中国西北两个重要的省份。早在中国省制刚刚出现的元朝,这两个省就已存在。但是到了明朝的时候,却没有了甘肃省,这是怎么回事? 大元帝国的遗产 唐朝崩溃后,中华大地就陷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虽然赵匡胤和赵匡义兄弟扫平了唐末的藩镇势力,但大宋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朝。 北方的幽云以及辽东被契丹人建立的大辽政权统治着,西北方向的河西走廊被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占据。整个中华大地陷入三分天下的状态。 12世纪早期,女真人建立的大金朝灭辽平宋,还把赵构逼到了海上。但在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的抵抗下,女真人最终止步于淮河,中华大地又回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到了1206年,中华大地上又兴起了另外一支力量,那就是活跃在漠北的蒙古人。原本一盘散沙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一路攻城掠地,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遗志,相继灭掉了西夏、金以及南宋,最终中华大地统一在蒙古人建立的大元朝廷之下。 在蒙古人灭金以及灭宋的过程中,由于战乱的原因,中原地区很多的地方监察系统陷入瘫痪,丧失了原本的职能。 鉴于这种混乱的情况,忽必烈将中书省的宰值派到地方去临时主持地方上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等事务。因为忽必烈即位后,统领全国政务的机构叫作中书省,因此人们就把这种由中央派出的机构叫做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忽必烈 ﹀ 1260年忽必烈继位成为新的蒙古大汗。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压分封在河西地区的蒙古诸王,忽必烈即位的第二年就在原来的西夏故地设置了西夏中兴行省。 、 按照忽必烈的规定,河西地区的蒙古诸王必须要受到西夏中兴行省的管辖,至此西夏故地正式被纳入蒙元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 除了收拾国内的宗王,忽必烈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统治好已经征服的中原,并加紧对南宋政权发动进攻。在即位后的第三年,忽必烈在宋金陕西路还有四川路的基础上设立了陕西四川行省。 统一全国后,元朝又对全国的行省进行调整。原来的陕西四川行省被一分为二,分为陕西行省和四川行省。西夏中兴行省的面积经过一定的调整后,改名为甘肃行省。这样西北地区陕西和甘肃两省的地方建制基本稳定下来。 平定大西北 元朝末年,朝政庸腐,民不聊生,忍无可忍的人民终于联合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1351年,刘福通和韩林儿发动反元起义。随后张士诚、明玉珍、徐寿辉等英雄豪杰都加入到反元起义的队伍中。一时间反元起义声浪响彻大江南北。 一番厮杀后,朱元璋相继兼并了其他的反元起义队伍。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就在明朝建立的当年,朱元璋派去的北伐大军攻破元朝的都城大都,元顺帝逃亡漠北,至此蒙古人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结束。 元顺帝 ﹀ 虽然中原和江南的大部分地区已经纳入明朝的版图,但蒙古的残余势力依旧在漠北、东北、西北还有西南负隅顽抗。 为了解决掉这些威胁明朝统治的蒙古残余势力,朱元璋命明军继续向这四个方向进军。元朝灭亡后第二年,徐达率领的明军主力攻入陕西,元朝的陕西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李思齐在抵抗一阵后,被迫向明朝投降,至此陕西被明朝平定。 平定完陕西后,明军继续向西进发,很快就拿下了兰州。镇守甘肃的蒙古名将王保保见明军气势正盛,便将主力后撤至定西沈儿峪附近,准备在此构筑防线与明军对峙。 洪武三年四月,徐达抓住王保保偷袭明军的战机,指挥明军主力杀向王保保大营。此战明军大胜王保保的军队,王保保率领的这支元军几乎被徐达全歼,王保保本人只率领少量部队逃回和林。 此战之后,徐达等人率领的明军经过短暂休整,紧接着向河湟、陇南和宁夏地区挺近,很快这三地也被大明平定。 沈儿峪之战大败后,王保保并不甘心失败,在北元朝廷的支持下,王保保又拉起了一支队伍,经常骚扰明朝西北边境。 洪武五年,朱元璋决定彻底解决北元问题,于是命徐达为明军总指挥,率领三路共计四十万明军向北元发动进攻。在这三路明军中,西路的一支军队由名将冯胜率领。 当年五月,冯胜率领的西路军攻入河西走廊,在此大败蒙古将领不花。随后冯胜率军向西挺近,相继攻克了甘州、肃州、瓜州、沙洲等河西重镇,至此甘肃基本被明朝平定。 大明的踵足 拿下甘肃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想办法守住这个地方。但对于明朝来说,镇守甘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甘肃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利于明朝防守。甘肃的北方是与明朝长期敌对的蒙古势力,也是明朝防御的重点;甘肃的西部是察合台汗国的余部,同样是蒙古人;甘肃南部则是藏区,虽说明朝时期藏区的宗教领袖已经归附明朝,但毕竟这不是明朝中央直接管辖的地区,保不齐藏区的一些反明势力会勾结蒙古人。 因此明朝的甘肃,可以说北、西、南三个方向都不太平。 而且甘肃的自然环境也非常不利于明朝的防守。甘肃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降水非常稀少,因此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不利于农耕生产。 甘肃降水分布 ﹀ 只有狭窄的河西走廊,依靠着祁连山的冰川融水,可以进行农耕生产。因此明朝部署在甘肃驻防的军队主要以一字长蛇阵的形式部署在河西走廊地区。这种阵势在战时极容易被机动灵活的蒙古骑兵拦腰截断,导致整个河西防线崩溃。 自唐朝后期以来,甘肃的大部分地区先后被吐蕃、党项统治过,中原还没开始大规模人口迁移,就占领了甘肃。 甘肃人口分布 ﹀ 经过多年少数民族族统治,甘肃呈现出与中原不同的文化。对于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明王朝来说,镇守不同文化区域的边疆,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所以明朝大臣杨一清曾用"难治"二字来形容防守甘肃之难。既然镇守甘肃那么难,那么能不能放弃甘肃,把军队撤回关中呢? 虽然甘肃远离明朝的政治中心,而且经济落后,但它的位置却非常重要。 往北,甘肃是明朝防御蒙古的重要一环。虽然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两代皇帝取得了多次对蒙古战争的胜利,但在那个年代,实行农耕经济中原人难以在蒙古草原长期生活。 河西草原 ﹀ 而且蒙古草原地势平坦,不利于筑城防守。所以在打败蒙古军队后,明军尽数南撤。为了防御蒙古人南下,明朝在帝国的北部边疆构建了一条防线,而甘肃正是这条防线的最西端,是大明帝国西部的屏障。 一旦甘肃有失,那么防御蒙古的防线将陷入崩溃。届时蒙古人将沿着河西走廊杀入关中,进而威胁大明的核心区域,这样蒙古人将会像他们的祖先灭金平宋那样,再次统治中原。 甘肃除了担负防御蒙古的重任外,还可以防止蒙藏联合。自接受藏传佛教以来,蒙古与藏区就保持着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元朝时期藏区就直接归属于中央的宣政院管辖,由此可见蒙古人对藏区的重视。 元朝虽然灭亡,但由于宗教的关系,蒙古与藏区依旧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一旦蒙古与藏区联合起来,那么整个大明的西部将永无宁日。而从关中延伸出去的甘肃,正好将蒙古和藏区隔绝开,让他们无法建立直接的联系。 除了防御,甘肃也是大明对外发展的前沿阵地。甘肃往西便可以直通西域中亚等地,是中原通往中亚诸国交流的必经之路。只有将甘肃握在自己手里,明朝才能与中亚诸国进行朝贡贸易,保持明朝在中亚的影响力。 除了对外交流,在甘肃周边还有大量臣服于大明的游牧民族,一旦甘肃有失,这些游牧民族将会转投北方的蒙古政权,从而威胁明朝的统治。 明朝时期的人认为甘肃是大明边防体系不可缺失的一环,是整个大明的踵足。明孝宗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盖以本朝边境惟甘肃最远,亦惟甘肃最重"。由此可见,甘肃对于明朝的重要性。 甘肃与陕西合体 想要镇守好甘肃,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防止别的势力占领甘肃,另一个就是防止甘肃地区形成割据势力。由于甘肃西、北、南三面都有可能是敌对势力,为了防止外敌入侵,明朝在甘肃部署了大量驻防军队。 但在一个地区的军队过多,又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尤其是甘肃这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自古就是形成割据势力的好地方。东汉末年的马腾、东晋十六国的五凉政权,以及唐宋时期党项人,都是甘肃的割据势力。 新三国马腾 ﹀ 明朝的做法是将整个甘肃纳入陕西,打造陕甘一体化的行政区。 洪武二年,明朝设立了自己的陕西行省,总管整个大明在西北地区的军政工作。在平定甘肃后,明朝并没有设立甘肃行省,而是将整个甘肃纳入陕西行省。 到了洪武九年,朱元璋觉得行中书省的权力太大,不利于中央集权,于是废除行中书省,将原本归属行中书省的职责一分为三:布政司负责行政,都司负责军事以及省内驻防的卫所,按察使司负责司法。 由于甘肃位于明朝的西北边陲,分布的民族众多,所以驻防在甘肃河西走廊的明军卫所大多为"实土卫所",即这些卫所除了承担军事驻防职责外,还统辖有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口,承担地方行政机构的部分职能。 明朝士兵 ﹀ 因此明朝时期的甘肃地区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现象,甘肃东部靠近陕西的部分,军政分明;而西部河西走廊这部分,军政一体,全部由都司负责。 把陕西和甘肃和在一块,对大明有什么好处呢?明朝最主要的目的是将整个甘肃打造成一个巨型军事堡垒,防御外敌,因此明朝在甘肃派驻了大量的军队。 这些军队在不打仗的时候还从事屯垦等生产活动。这样在甘肃内部的军队就形成了一套相对封闭的体系,军队外部的人很难插手军队内部的管理,时间久了,容易在地方上形成自己的势力。 河西农垦 ﹀ 尤其是河西走廊一带的军事卫所,还负担有民政职责,久而久之,非常容易形成边疆割据势力。加上甘肃地区位于边疆,如果放任不管,将会重蹈唐朝河北藩镇割据的覆辙。 明朝将甘肃和陕西合为一体,既利用了陕西文化去影响甘肃,同时又防止了甘肃形成割据势力。这样一来,明朝可以放心大胆地在甘肃部署重兵,而不用担心形成割据势力。地缘谷 参考资料 陕西省志.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 李志安 薛磊 元代河西诸王与甘肃行省关系论述. 胡小鹏 明代甘肃镇边境保障体系述论. 田澍 明代陕西行都司历史地理妞究. 宋建莹 明代陕西政区建置研究. 张虎 甘肃省志. 甘肃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甘肃通史.明清卷 . 武沐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明代卷 . 郭红 . 靳润成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