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家长们在适当的时候咱狠心点


  我想先给父母们分享一个小故事。
  一个男孩打小就喜欢吃糖,这也许是每个小孩子的天性,对甜的东西就是爱不释手。他当然记得父母的话,糖吃多了会有蛀牙,因此他每天认真地刷牙,不会让牙齿烂掉。当他心情不好时,一颗甜甜的糖,让他的内心慢慢趋于平静;喜悦时,一颗酸酸的糖,让他感怀满满。他喜欢吃糖,小学,中学,大学,直至踏入社会,从未停止过。
  与之而来的,是父母的不解,时不时会唠叨,这么大的孩子还喜欢吃糖是不是不正常,糖吃多了还会得病,会烂牙齿,长这么大了应该懂得克制......
  他当然会克制,他没有坏牙齿,也没有病,他就是喜欢。可父母越来越不待见他吃糖,只要是看见就一定会说。他生病,难过,甚至工作不顺,慢慢都被冠以"吃糖"的名义,正是因为吃糖,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在。慢慢地,他不敢吃糖了。
  一次工作、情感都不称心时,父母又把"吃糖"理论说了又说,他说不上来话,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当他从楼上掉落到地面上时,他觉得那一刻,是最幸福的,终于摆脱了纷纷扰扰,即便是不负责任的行径,他也无所谓了,他只是知道,那一刻有一种甜甜的味道,甜的就像是那颗最酸的糖。而父母呢,顿足捶胸,到处说是"糖"害了自己的孩子,早知道就不该让他吃糖。听者落泪,闻者动容,糖成了"元凶"。
  是"糖"害了孩子,这"糖"甜的不是时候,酸的正是时候。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何尝不是把"吃糖"说了一遍又一遍,说的孩子两耳生茧,自己口舌冒烟,自己把自己都说感动了,评个"感动中国人物"都绰绰有余,可就是没有改变孩子。直气得自己暗自落泪又跺脚,生了个榆木疙瘩,油盐不进,死活不听,还脾气大,造的什么孽,可不是上辈子欠他的……
  我们成了"祥林嫂",现代版的,家庭版的。但是,这何尝不是我们自找的呢?
  对于成人来说,即便懂得万千条生活的法则,却依旧是过不好这碌碌忙忙的一生。更何况,那还只是个孩子?哪能禁得住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唠叨呢!老话说,一句话说百遍,狗都烦。何况是处于青春叛逆的孩子?何必为难了自己,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咱千万别说,我不说就没人再说了,我都是为了你好啊!
  这是"伪"亲情理论。为谁好,为你好,为他好,是我们自己以为的,还是真的以为的?为他好,他不领情,可你为何还要为他?你就不能潇洒一点,该放手就放手吗?何苦累死了自己,还没人说自己好呢?不能把"从来便是如此"就当成是对的,不能把自己想当然的"为你好"就当成是"至宝圭臬""人生哲理""教育准则"。
  设身处地,推心置腹,于我来说,我一个知识点讲了多遍孩子记不住,我便不再讲了。我先反思,是我讲得不够好,不够生动,不够具体,还是他不仔细听,觉得无所谓。原因在我,必然调整直到他熟记。原因不在我,我必然要等着他吃了亏再好好教训一番。这好比你好心告诉一个人,前面那条路有个坑,千万不要过会掉进去。可他不听,不当回事,非要去,那你就让他去,到边直接给他揣坑里,再扔几块砖,下次他必然不走这路了。你不"狠心",他就不长记性。你此刻不狠心,自然有比你更狠心的会帮你教训的,到那时候,可就晚了。
  我们不能束缚了孩子的天性,还要嫌他不灵巧太木讷。早些时候你剪去了孩子的翅膀,这时候又怪他不能在天空飞翔,这种心态,无异于"偃苗助长"。毁掉孩子的,是自己,不是别人。给他一点时间,给自己一点时间,他始终是要飞走的,那一刻,会心痛,会不舍,会揪心,可这必然是成长的过程,由不得自己舍得不舍得。只有蓝天才是属于鹰翱翔的,泥鳅只会钻到淤泥里。
  给自己一些空间,给孩子一些时间,提线的木偶不会有灵活的表演,有灵魂的生命才会有表演的空间。你是生活的"导演",你的孩子才会是出色的"演员"。
网站目录投稿: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