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的阅读推广策略构想


  【摘要】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当做好地方文献的资源建设和阅读推广工作。地方文献某些固有的性质对全民阅读提出了特别的要求,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其研究结论对于全民阅读战略的实施和地方文化品牌的打造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策略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全民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诚如某些学者指出的那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推进全民阅读"。在全面阅读的整体格局之下,阅读推广显得极为重要,它对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与竞争力,均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理应在阅读推广和文化服务方面作出应用的贡献。如何促进全民阅读工作迈上新台阶?不少研究者建议"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尤其是"各地公共图书馆要重点建设和形成若干特色文献专藏",并指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全国各地的民俗风情、文化传统、物质条件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历史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图书馆地方文化文献的资源建设和阅读推广,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本文主要以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化文献的阅读推广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一般来说,所有类型的图书馆都具有"人类信息交流的平台"以及"保存文献信息"等功能,除此之外,当代中国图书馆又是"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在我国,各区域、各类型的图书馆都应当为其所在地的地方文化建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都应当积极推动区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除了具备普通图书馆的功能和义务之外,在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方面应当起到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是因为高校图书馆具备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图书馆能为地方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专业化和系统性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既是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的文献保障机构,又是人类知识储存和汇聚的信息宝库。由于高校聚集了大批精通区域文化和文献情报研究的专家学者,所以,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地方文化的學术研究提供最系统化的文献信息服务,并通过学术研究进一步传承和传播地方文化。
  (二)高校图书馆能为地方文化的知识传播提供科学化和高效率的平台支撑。与社会上的其他公共文化结构相比,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存储和传播的公益性服务部门,"不但拥有专门的人才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细致和系统的分析,而且具备比较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源的挖掘及保护经验,对于信息的数字化和信息资源的整理也具有其他单位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是传播地方文化知识的极佳平台。
  (三)高校图书馆能为地方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优质化和开放式的资源保障。地方文化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多元互动的文化生态,而当今的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在建设同时面向校内师生和校外公众的资源共享中心,在信息传播的空间、议题和载体等方面均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大众研讨地方文化专题、表演地方文化艺术、交流地方文化体验、规划地方文化发展等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丰富充足的信息资源保障。
  二、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文献阅读推广之必要
  地方文献的阅读推广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各地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公共文化机构精心组织以及大众读者积极响应,等等。在这些因素当中,高校图书馆的作用不容轻视,因为地方文献固有的某些性质对全民阅读提出了特别的要求,而高校图书馆可以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文献具有分散性,需要高校图书馆进行系统性的收集和整理。相比较而言,地方文献"存在着分散性和复杂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这就给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构成严峻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操作规范,在文献细目分类、网络资源更新、搜索引擎升级、电子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信息检索和传播条件,因而更能有效地收集和整理那些分布广泛、种类庞杂的地方文献资料。
  (二)地方文献具有地域性,需要高校图书馆予以针对性开发和宣传。"鲜明的地域性"被研究者视为地方文献的"本质特点"和"基本条件"。这种"地域性"固然能给地方文献增添一些文化特色,但另一方面却增加了地方文献推广和传播难度,因为一部分地方文献需要推广者进行"甄别挑选和引导",还有一些地方文献"对读者的古文知识、方志、族谱类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比较高"。高校是传播人类文明知识的教育场所,开设了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课程,师生员工又来自四面八方,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高校文化场域优点,在开发地方文献资源的过程中获得广阔的文化视野,在兼顾文献地域性的文化特色的同时,能够超越地域空间的局限性,更好地向社会大众宣传地方文献的内容和价值。
  (三)地方文献具有多样性,需要高校图书馆加以整合性的利用和推广。地方文献涉及的知识范围和学科领域十分广泛,例如特定地区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地理、民俗、宗教、地理等方面的内容。另外,地方文献的载体形式也多种多样,除了书籍、报刊、档案、方志、游记、画册、图片、手稿、碑帖、家谱、族谱等传统形态之外,又出现了录音、录像、光盘、网盘等电子载体的文献资料。这些错综复杂的地方文献,如果未经精细的分类与合理的转化,很难向广大读者进行阅读推广,因为它们往往超出了普通读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高校正是消化和整合这些地方文献的理想场所。
  三、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的阅读推广策略构想
  高校图书馆应当不遗余力地做好地方文献的阅读推广工作,在推进全民阅读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高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以及传承文化等功能。基于前面分析的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及挑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提炼区域文化主题,加强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系统性整理与建设。针对地方文献的分散性和庞杂性,高校图书馆需整合地方文献资源,从中提炼出区域文化的核心主题,按照地方文化的个性特色来指导文献的收集与整理。要按照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安排地方文献的分类、编目、辑录、诠释,另外,还要仔细评估地方文献的独特价值,为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以及馆藏精品文献的阅读推广做好前期准备。
  (二)组建相关专业队伍,发挥高校图书馆人才优势,普及地方文化基础知识。针对地方文献的地域性和综合性,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运用高等教育人才库的力量,通过聘请或招募的方式,将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等专业背景的高校师生组建成跨学科合作的人才队伍,使他们在文献整理、图书导读、课程培训、艺术鉴赏、创客服务等各种活动中发挥作用,有助于传播地方文化知识,提高社会大众对地方文献的阅读质量,增强地方文献的推广效果。
  (三)调查受众接受特点,利用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以优化地方文献推广路径。针对地方文献内容和载体的多样性,高校图书馆应当全面调查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审美习惯,根据受众对地方文献的接受特点,做好阅读推广活动内容及形式的设计工作,强化地方文献与当代生活的现实关联感。在地方文献的阅读方式和推广渠道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利用馆内先进技术平台,使用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的新媒体手段,不断创新地方文献的信息传播模式。
  (四)拓宽师生阅读渠道,在学术研究和文化活动中推动地方文献开发与传播。针对地方文献的 "碎片"化与"局域"化,高校图书馆除了做好常规的地方文献管理与服务工作之外,还要彰显高等院校在学术文化领域的影响力,经常举办一些以地方文献知识普及为导向的学术论坛、知识讲座、文化沙龙、专题研讨会、读书报告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等交流活动,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地方文献的开发与传播。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及"讲好中国故事"。为了更好地丰富各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传播、讲述全国各地的美好故事,我们应当千方百计做好地方文献的阅读推广工作,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因为"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能,同时也具有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以及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公共服务职能"。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论证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的必要性,并且针对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当前的全民阅读战略实施和地方文化品牌打造起到一定的理论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磊,李岩.中国全民阅读工程发展简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7:13.
  [2]王宇等.全民閱读新常态发展策略探索[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8-9.
  [3]吴莉萍.图书馆学基础与工作实务[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2.
  [4]周和平.周和平文集(上)·图书馆事业[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206.
  [5]赵静.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演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48.
  [6]浦绍鑫.现代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144.
  [7]赵大志.地方文献建设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9.
  [8]罗铿.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12):10-14.
  [9]江涛,穆颖丽,等.现代图书馆服务理论与实践[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373.
网站目录投稿:千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