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家庭教育警惕无菌生长


  记得读大学时老师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从事医务工作的家长,自从孩子出生之后,为了让他成为一个健康的儿童,就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每当孩子就餐前,必须给孩子双手进行酒精消毒。有此因为匆忙,忘记了消毒,孩子饭后突然不适,全身痉挛,吓得大夫面如土色。后来医院抢救,终于救回孩子一条命。
  我医学知识比较贫乏,但也能看出其中的蹊跷:孩子肌体所接受的那种纯粹的无菌的环境被突然而至的细菌打乱,免疫系统长期的松懈状态在突然而至的细菌面前束手就擒,人体出故障就成为必然。
  在生活中,像这位家长这样对孩子进行纯粹的无菌生长的例子并不多见。但是,在教育上,很多家长却给孩子提供了类似于无菌的教育环境,因此屡屡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故。
  最近,有关大学生自杀的消息屡屡见于报端。前几天看到青岛海洋大学大四女生坠楼身亡的报道,很为风华正茂的青年感到可惜,心情尚未平静,昨天读报,无意间又看到《齐鲁晚报》3月23日登载的《济南女孩澳门跳楼身亡》的报道。
  在这则报道的右下角,链接了两条性质相类的消息:2007年11月10日,香港科技大学内地博士研究生葛炜炜疑因不适应香港生活,在校内宿舍留下遗书后,上吊自杀身亡。
  2007年8月,香港科技大学的湖南尖子生尹日强离家出走,自我流放13天;事后,这名离家出走的尖子生对媒体表示:在香港读书一直不适应。
  根据对济南女孩小薛的情况调查,薛是个活泼的孩子,家里条件不错,读中学时非常优秀,在学校一路绿灯,是优秀团员,辩论赛冠军队的一辩手,毕业时为毕业生代表致辞。
  应该说,这几个孩子的生活环境,是相当纯净和有利于学习的,所以,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在这样清纯的环境中顺利的升上理想的大学。但是升了大学,生活的复杂面孔一点点在他们面前展开的时候,这些自身肌体内从未"注射"过应对复杂生活免疫疫苗的心灵会突然如临大敌,无所适从。这样激烈的内部冲突常常使得刚刚成年的孩子救助无门,最终得不到心灵安顿的,当然会出现开篇所描述的后果。
  其实,我们早应该在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事件发生之后,就应该敲响家庭教育"无菌化"对孩子的负面影响的警钟。刘海洋的母亲为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把与应试无关的其他因素一概排斥在外,孩子想踢足球,她怕孩子跌伤了腿,孩子想学别的东西,她怕孩子耽误了功课,到上大学时,刘海洋也没有什么爱好,也没有什么朋友,连洗澡都要在家里,他的世界除了他母亲的教诲,就是书本、课堂、考试、大学。所以当他面对动物园里的可爱的狗熊时,竟然幼稚到"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能力强"而先后几次拿硫酸泼到五只黑熊身上,就不足为怪了。他不知道,这个世界绝对不像他自幼生活的环境一样纯粹到可以拿动物园当实验室,他内心的单一无法应对生活世界的复杂和不纯粹,出问题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还有两个名人的例子。三毛和顾城。他们的相似之处是,那一直长不大的童话般的世界离不开他们那一直就没有融入这个普通的、平凡的、复杂的、也是不纯的,我们正常地生活的世界之中的整体教育经历。
  国外有个同样的例子。一个在数学家父亲的私塾式家教模式辅导下13岁就升入牛津大学的女神童,因为不适应社会,最近沦为街头拉客的妓女。同样,她也是自幼接受一种纯而又纯的脱离社会环境的无菌式教育。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这样的纯粹的家庭教育环境仍然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在我的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孩子没有见过小麦植株,真正触摸农家畜禽的经历很多孩子没有过。至于交友,很多孩子不曾接触过同学之外的朋友,有独自出门经历的也比较少,这与农村学生形成鲜明对比。很多家长规定孩子周末不准单独外出,除了单纯的学习和网上游戏,他们很少独自出来了解外面的世界。
  有很多事业上非常成功的家长,谈论孩子时,总是说:我的孩子单纯的连死个鸟雀都哭半天,社会的阴暗面我们从来不在他(她)面前提起,怕玷污了孩子的纯洁;有个学生从家到学校很近的距离,父母一定用车接送,自从孩子读小学起,母亲就开始做全职太太,孩子学业和才艺品德都非常优秀,但是心理年龄明显的比同龄孩子幼稚单纯。现在全家因为孩子读高中,又搬到学校附近,全力支持孩子读书。我不敢想像,将来孩子读大学的时候,这位母亲如何辛苦的陪读完毕,再如何辛苦的陪着走上工作岗位。父母的辛苦且不提,这样一路绿灯的呵护,孩子一定会优秀吗?
  其实,自始至终,我们做家长的出发点就错了――不管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管今后多么有出息,他(她)总得生活在这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世界之中,还得像个普通人一样跟这个世界上周遭于他的人、物、事接触,还得像个普通人那样生活。所以,不管孩子如何会读书,如何出类拔萃,还得时不时的从自己那"无菌"的世界里抬起头来,去看看并且尝试着适应这个不纯也不伟大的世界,以增加心灵的丰富性、敏感性和灵活性,而不是始终以"不平凡"的姿态游离于这个平凡的世界之上。
  从这种意义上,教育的第一要著,不是让孩子变得不平凡,她恰恰就是要以平凡的姿态让受教育者首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的为社会所接纳和能够接纳社会现实的普通人,而不是高智商的机器人。
  所以,在今天这个花样迭出的社会中,对于教育,对于人,对于社会,我们何妨不多抱一份自然朴实的宽厚情怀?这样,才会把孩子还给社会,还给他所自然生长的土壤,他(她)才能在风雨到来时及时站稳脚跟,一味的追求孩子的优秀而忽略了现实环境,只能使孩子走向免疫力崩溃,那样,悔之晚矣。
  家长们,警惕"无土栽培"啊。
网站目录投稿: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