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品 必是精品 1:【文化龙乡】 文化龙乡 历史探秘 一一我们知道,濮阳出过武状元张三甲,还出过文榜眼刘矩,文状元还没发现有过。但在民间却时不时流传有文状元之类的传说。传说归传说,但没有依据不能瞎说。不过笔者在《开州志》中却发现了一个致仕后,在濮阳安度晚年的状元,并且此人在历史上不仅有传,而且金哀宗、元世祖均对其刮目相看。他是谁?请接着往下看。 一一据光绪《开州志》卷二"建置-寺院"记载:云峰寺,在古定镇,一名延寿寺(旧志),元状元王鹗别墅,至正二年捐为寺。又据卷八"艺文-诗"记载: 云峰寺 岹嶢古刹望云峰, 殿撰读书有旧踪。 谁见烟峦平地起, 何年杖锡住禅宗。 瀛洲独步人如玉, 十道抡才金在镕。 故迹当年曾相像, 愁闻斜阳一声钟。 一一并附注释:云峰寺,在州城南四十里外一带高阜。前代因天晦时,仿佛见有云峰之现,遂相传以云峰名之。乡前辈金时状元王鹗故里。鹗仕元曾建设十道提举科,今各省设科取士本此。 一一很明显这两处记载有误,一说在古定镇,一说在州城南四十里,因为古定镇即为小濮州,应为州东南方向。再者一说元状元,一说金时状元,哪朝的状元也没弄清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云峰寺与王鹗有关。 一一笔者根据《王鹗传》、《金状元榜》及云峰寺断碑碑文来还原一下王鹗的生平及云峰寺的来历。 一一王鹗,曹州东明(今属山东)人,字鹗鸣(据《东明县志》),一说百一(据《王鹗传》)。曾祖名成,祖父名立,父名琛。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卒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自幼聪敏,能每天背诵诗文千余言,长大长于词赋。 一一王鹗出生之时,其父因有一只大鸟飞落庭院,故依乡里先生张奫之说,命名王鹗。 一一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年)甲申科状元。中状元后,授为应奉翰林文字。正大六年(1229年),授归德府判官,行亳州城父令。七年,改同知申州事,行蔡州汝阳令,此时因母亲去世回家守丧。 一一天兴二年(1233年),金朝皇帝迁都蔡州后召见,授任尚书省右司都事,后升为左右司郎中。天兴三年(1234年),金朝灭亡,被俘,将被杀,蒙古军万户侯张柔久闻王鹗之名,将其救出并安置于保州。 一一十年后(1244年),当时元世祖尚未即位,访求名士,遣使聘请王鹗至王府,每日为世祖讲解《孝经》、《书经》、《易经》及齐家治国之道,讲述古今事物之变化,常常讲到夜深时刻,如此一年有余。请求还乡,世祖道:"我虽未能即行汝言,安知异日不能行之耶!"世祖留他居大都,并赐宅一所。又特准其祭奠金哀宗。 一一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即位后,授王鹗为翰林学士承旨,当时朝中制诰典章,皆出自其手。 一一至元元年(1264年),已为资善大夫的王鹗,建议并直接参与编纂了《太祖实录》及辽、金二史的修订工作。 不久,又上奏请效唐宋之制,设翰林院,并推荐李冶、李昶、王磐、徐世隆、高鸣等为翰林院学士。还奏请设立十道提举学校官。以重视教育,均为世祖采纳。 一一王鹗忠直敢言,在阿合马争夺相位之时,曾奋然掷笔于地道:"吾以衰老之年,无以报国,即欲举任此人为相,吾不能插驴尾矣。"言罢,振袖而起,遂使阿合马奸计为之中止。 一一至元五年(1268年),王鹗辞官,获享廪禄终身。 一一至元六年(1269年),王鹗在开州八公桥延寿寺东面,盖了栋养老别墅。元世祖每有大事,必遣使就问。选择在此处安身,既离故里不远,又离开州州城较近,比较适合当时情况。 一一至元十年(1273年),王鹗病逝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谥文康。王鹗为文不事雕饰,著有《论语集义》一卷,《汝南遗事》二卷,其诗文四十卷,自命为《应物集》。 一一至正二年(1342年),王鹗别墅捐为寺,始东西二寺。由于统一寺名为云峰寺,为求区别,王鹗别墅称为东寺,原来的延寿寺称为西寺。据碑文,延寿寺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后唐重修。 一一至正九年(1349年),统筹规划,使东寺更加具备寺院的形制。当年,廉访使东明李好文与亢宗在游东寺时,受托邀请当时的按察使濮阳人李可道撰文记录此事。并由濮阳人卢克柔书丹,濮阳人魏诚甫篆额,勒石记之。 一一在碑文中,李可道写到:"愚闻云峰名闻天下,致帝王将相路经必之于此,士大夫宴饯宾客,亦必之於此,四方贵人名流之士接踵鉴赏,多有奉寺助缘之念。","而自建寺以来,今千余年虽屡坏而屡兴。其飞甍傑构,凌云翘角,气势恢宏。四方香火经久而不衰者,固佛之道,足以鼓动天下,亦必其徒多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该寺兴盛程度,香火的旺盛程度。 一一由于该碑为清康熙三十四年三月十七日重立,至少说明到了清康熙年间,该寺还是当时四方游人的好去处。 一一到此,不免使人想到了"开州八景"之一的"东寺晓钟"。有人说东寺是太平兴国寺,但我更认同云峰寺的东寺,即王鹗别墅。因为云峰寺不仅"飞甍傑构,凌云翘角,气势恢宏",而且"瑰丽典雅,讲殿叠奇,房庑连属"。王鹗家人捐别墅为寺院意义更为深远,正如碑文所写:当是時,王氏父子兄弟,宠禄隆显,家资殷实。然其审,虽荣亦若脱屣焉,岂独以为福利之资乎?其亦审,夫富贵之不可久处一时,声誉显赫不足以永垂,髙明正大不足以庶几。范希文之为而无所系累乎!外物视溺,何如乐善好施之行?意尽于此也。 一一而这恰似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历代文人所推崇的修身之道,"东寺晓钟"像"警钟"一样来唤醒那些沉迷于追名遂利的人们,云峰寺的东寺也就无形中成一处"廉政"教育基地。 一一下面以王崇庆的《东寺晓钟》作结束。 东寺晓钟 苦爱疎钟云里寒, 翻嫌清漏梦中残。 浮生唤觉知多少, 谩说韩家熊胆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