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上,可能很多小伙伴们都认为当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后是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的。然而在这次战役过后,德军在哈尔科夫一带进行了反击战。哈尔科夫这场战役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日过不是当年第三帝国的这次反击战,纳粹德国的覆灭至少要提前一至两年。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对哈尔科夫反击战进行了解下吧。 1943年2月1日,斯大林格勒合围圈中的德军停止了最后的抵抗。在此之前,为了挽救合围圈中的第6集团军,曼施坦因不顾自己薄弱的左翼,打开了一道通往斯大林格勒的空中走廊,如果不是戈林的无能,第6集团军还是可能通过空运获得补给——第4装甲集团军在他们卓越的首领霍斯上将的指挥下,也曾面对着数倍的苏联红军前进到距离斯大林格勒约30公里的地域。然而,保卢斯的愚忠使他不敢违逆希特勒的坚守命令,他坚决不肯率领他的部队突围,这样一来,顿河集团军群不得不同时进行三个方面的作战,一是拯救第6集团军,一是保护高加索地区的德军的交通生命线,还有一个就是使他们自己不被优势敌军围歼。等到斯大林格勒的守军终于不支倒地,曼施坦因总算说服希特勒暂时放弃征服高加索的战略,让A集团军群从高加索撤退下来。到2月6日,希特勒也终于认识到整个南线德军的危险处境,他同意全部撤出顿涅茨盆地。 不久,顿河集团军群更名为南方集团军群,在他们的防线上漏洞百出,因为敌人的实力要超出德军好几倍,而且现在苏军享有行动的自由,他们不断以大兵团迂回德军两翼,力求歼灭更大量的德军,不过,靠了霍立特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巧妙防御,他们成功地运用一系列的跳跃式后撤瓦解了苏军的企图,并且在亚速海和顿涅茨河之间重建了防线。 虽然如此,战场上的兵力对比对于德国人来说也实在承受不起,他们在顿涅茨河以北由意大利人和匈牙利人扼守的地区再次被红军突破,这样,苏军就迂回到曼施坦因的左翼,他们一下子击溃了防守哈尔科夫的德军,到21日,他们又攻占了位于第聂伯河大河弯处的重镇扎波罗什,这是曼施坦因原来的老窝。 这时的曼施坦因格外镇定,因为他终于看到了自己期盼良久的战略形势,可以让自己先前的战略设想得以实施,他因此拒绝了希特勒要他收复哈尔科夫的命令,同时他也不肯运用刚刚拨给他的党卫军的装甲军来防守第聂伯河一线——敌军向西南方向的大迂回攻势,给他提供了一个大好战机:他可以集中起自己全部的机械化部队,击打敌军毫无防备的右翼。 2月19日,经过三天唇焦舌烂的讨论,曼施坦因终于说服希特勒放弃他那不切实际的坚守战略,代之以自己的反击计划,他现在已经将三个残破不全的装甲军从米乌斯河上撤了下来,面向西北方向构成反正面——在他们周围,苏军一共有三百四十多个旅级以上的作战单位已被确认,以师的数目计算,德军现在处于一对八的劣势——曼施泰因以霍立特集团军防守米乌斯河正面,同时命令第4装甲集团军开始反攻——指向第聂伯河渡口一带敌军的接合部,不久就击溃了四个军的敌人,这样一来,第1装甲集团军也从困难的防御战中解脱出来了,这两个集团军通力合作,又打垮了从西正面上攻击米乌斯河防线的四个军的苏联人。 现在,德军就以霍立特集团军防守的米乌斯河一线为砧板,两个装甲集团军为铁锤,合击位于第聂伯河和顿涅茨河之间的苏军西南方面军,由于从三个方向遭到夹击,这个方面军迅速土崩瓦解,拚死向北顿涅茨河以东地区逃走,包括第6集团军、第1近卫集团军和波波夫集团军在内,一共有八个军、十个步兵师和五个特种旅都被击溃,他们也为此损失了四万余人,而德军因为兵力太少,不能构成一个连续的合围圈,所以大多数的苏军还是跑掉了。 在这个胜利的鼓舞下,曼施坦因继续向北进攻,打击哈尔科夫一线敌军的南翼,第4装甲集团军击败了苏军第3坦克集团军,然后德军向北方作了一个旋转,迫使哈尔科夫一带的敌人(伏洛尼兹方面军)弃城而走,到3月14日,德国人重新占领了哈尔科夫,而在他们对面,所有的敌军都处于溃退状态。可是,曼施坦因已经没有预备兵力可以用于扩大战果了。 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取得的胜利,暂时解除了苏德战场上德军的不利形势,使战局僵持下来。不过,希特勒很快就把这个得之不易的胜利给糟蹋了。 哈尔科夫反击战役救援行动开始前,曼施坦因便认为在缺乏物资补给的情况下,被围的第6集团军最好不要以自身的兵力突围。而在战斗开始后的1942年12月21日,曼施坦因又向希特勒表示,他的坦克部队不能救出第6集团军(虽然曼施坦因此前承认他的坦克比苏联人还多,当然战后他的说法恰恰相反)。此时,由于大量红军被包围圈内的德军所牵制,因此如果允许第6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向外突围,那么德军的整个南部战线都将被发动追击的苏联人打垮。有鉴于此,在德军能得到更大的装甲部队以前,让第6集团军继续留在斯大林格勒,将是整个南线德军生死存亡的保证。 德国第6集团军的命运就这样决定了。1943年1月31日,被红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6集团军主力在其司令保卢斯陆军元帅率领下放下了武器。2月2日,在斯大林格勒地区轰鸣了200多天的枪炮声终于停息。将近30万德国陆军的精华在白雪茫茫、狂风怒吼的俄罗斯大地和斯大林格勒的断壁残垣间化为乌有。苏德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人类历史都在这一时刻改变了方向。 取得了斯大林格勒胜利的苏联军队并未停止进攻,从高加索到顿河上游,从俄罗斯南部到乌克兰,红军的装甲洪流仍在滚滚向前。在漫长的暴风雪和风雪肆虐的大地上,到处是翻倒的载重汽车、残缺不全的尸体、漫天飞舞的文件、空空如也的酒瓶、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和打字机。 此时,在苏德战场南翼作战的红军分为2个主要突击方向:一个是由瓦杜丁将军指挥的红军西南方面军,该方面军从顿涅茨河下游发动进攻,一路扑向第聂伯河,力图夺回顿巴斯工业区,并且切断高加索德军和乌克兰德军的联系。另一路是戈利科夫上将指挥下的沃罗涅日方面军。按照朱可夫元帅制定的"星"计划,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坦克履带正朝着正西方向一路轰鸣。2月8日,该方面军所属第60集团军收复了库尔斯克,2月9日,又收复了别尔戈罗德。2月16日12时,沃罗涅日方面军以3个集团军的兵力,赶走了由德军原山地步兵第1师师长兰茨将军指挥的"兰茨"战役集群(包括党卫队装甲军和"劳斯"步兵军)。在80辆坦克导引下,红军解放了乌克兰工业重镇哈尔科夫。德国人从该城撤退时不仅狼狈不堪,而且还充分暴露了他们的腐败:按照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在日记中的说法,落荒而逃的德国陆军把物资和弹药全部弃之不顾,却没有忘记把抢来的地毯、油画甚至苏联打字机装上汽车带走。由于哈尔科夫的失守而大为恼火的希特勒撤了兰茨的职,取而代之的是肯普夫将军。于是从1943年2月21日起,"兰茨"战役集群在德国陆军的东线态势报告图册和作战文件中就变成了"肯普夫"战役集群。 对红军来说,哈尔科夫不仅是苏联第6大城市和诞生过T-34坦克的重要工业基地,而且还是一个曾令他们蒙羞的伤心之地。就在9个月前的1942年5月,红军西南方面军向被德国占领的哈尔科夫发动进攻,结果却撞上了实力强大的德国"克莱斯特"第一装甲集群。红军损失惨重,曾被寄予极大希望的苏军哈尔科夫进攻战役却变成了纳粹德军1942年夏季进攻战役的序曲。 经过200多天血战,红军终于扭转了战局,收复了哈尔科夫。在1941年首次大反攻时,曾经在苏联将军和士兵中弥漫的情绪再度高涨了起来:从斯大林到前线的列兵都相信,似乎只要继续挥师西进,红旗就会很快飘扬在柏林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