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王昌龄大唐最勇敢的追梦人


  开元十五年,准备多年的王昌龄,应进士试时一举登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
  这官始置东汉,目的是典司图籍。
  作为基层官员,在大唐其主要工作是校雠典籍,订正讹误,官小责任大。
  这样的官当然不能满足王昌龄的心。
  按照他的意思,他是个有野心,有抱负的人。
  这一点他的诗最能表明他的理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__《从军行二首·其一》
  一个诗人有文采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诗人有了杀敌的人,有了做飞将军的梦想。
  这个梦想注定是孤独的。
  但王昌龄并不怕,孤独和梦想相比,终究是渺茫了些。
  为了实现心中的飞将梦,他于开元二十二年再应博学宏词科的考试,七绝圣手的名头不是吹出来,那是实
  打实的才华。
  这一次,他再次登第。
  他很高兴,在这个注重科举的时代,高中就意味着梦想又近了一步。
  然而,命运的残酷在于,你觉得理想近在咫尺,现实却给你来了一场相隔天涯的打击。
  二次登第后官职仍旧未见升迁,仅被授予祀水尉。
  理想破灭,让王昌龄受到打击。在做了祀水尉五年后,他远离了官场。
  远贬荒僻的岭南,任江宁丞。
  想着这里远离京城,远离理想的最初之地,他很苦恼。
  偏偏这种苦楚没人可说。
  只能付诸笔下,看到了这儿,我们应该感谢历史,感谢在这一刻,历史没有让给王昌龄太多的朋友的宣泄。否则历史也许会少了一首可以背诵的好诗。
  离开的这一夜,压在心头的苦闷与伤感,让王昌龄再也坐不住,他起身下床,提笔写了心头的苦楚与伤感。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这首诗好不好,用不着笔者多说。
  陆时雍《唐诗镜》:炼格最高。"孤"字时作一语。后二句别有深情。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神骨莹然如玉。薛应旂曰:多写己意。送客有此一法者。
  《唐诗摘钞》:古诗"清如玉壶冰",此自喻其志行之洁,却将古句运用得妙。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自夜至晓饯别,风景尽情描出。下二句写临别之语。意在言外。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唐人多送别妙。少伯请送别诗,俱情极深,味极永,调极高,悠然不尽,使人无限留连。
  这些评语足以看得出,作为诗人,文学家,王昌龄是顶尖的,如果一直这么下去,也许他一生要平稳得多。
  但历史没有如果。
  理想得不到实现,和所有怀才不遇的人一样,王昌龄开始了放浪形骸的生活,从长安赴江宁任所,他故意迟迟不去报到,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销愁。到江宁后,又曾去太湖、浙江一带游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明显以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手段,无疑不为朝廷所喜欢。
  他的官职,一贬再贬。
  这种流放的生活,反而给了他更大的自由,心中的苦闷反而激发了他更高的才情。
  他的诗越写越好。
  七绝除李白之外,再无敌手。
  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过高的名声,让他渐渐成了许多人的眼中钉。
  在哪个以诗出名的时代,你的好,永远压在其他的人头顶上。
  只可惜,王昌龄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依旧幻想着金戈铁马的战场生涯。
  命运,并非一成不变。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辉煌的大唐终于被安禄山这匹北方的狼,撕破了脸面。
  万里江山一片狼烟。
  与百姓而言,乱世是一场噩梦,与王昌龄而言,这也许是一次机会。
  公元756年,59岁的王昌龄亦如一个年轻的将士,带着一腔热血返回老家,哪里才是敌人最多,战火最旺盛的地方。
  唯有哪里,自己的才华,自己的理想才可以实现。
  他几乎是一路飞奔而去。
  然而,历史就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59岁的王昌龄辗转回老家途中,经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这是一个让人错愕的结果,但这就是历史。
  至于闾丘晓为什么要杀害王昌龄?史书记载甚少,留下千古之谜。但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王昌龄"名下,有一句发人深思的话:"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一个"忌"字让多少人无奈对苍天!
  就是这么简单,没有理由,你有才,我有刀,仅此而已!
  皮外话(闾丘晓在《全唐诗》留下了唯一一首诗《夜渡江》:舟人自相报,落日下芳潭。夜火连淮市,春风满客帆。水穷沧海畔,路尽小山南。且喜乡园近,言荣意未甘。)诗不错,只是诗坛的名声不及王昌龄的万分之一了。)
  59岁的王昌龄当然想不到,他苦苦等待的机会,就要展开手脚的时候,性命就此结束,死在一介武夫的手里。
  天大的不甘,这一刻,也化为了尘土。
  所幸,历史终究是给了他公道。
  公元757年,张镐gǎo奉命平定"安史之乱"。
  这位张大人是王昌龄的小迷弟,对偶像的死,万分的心疼,对于刽子手自是万分的痛恨。
  这年的秋天,睢阳张巡告急,为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带)之围,令亳州刺史闾丘晓率兵救援。
  为人傲慢、刚愎自用的闾丘晓,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张镐,更怕仗打败了"祸及于己",于是故意拖延时间,按兵不动,致使贻误战机,宋州陷落。
  张镐以贻误军机罪,处死闾丘晓。在行刑时,闾丘晓露出一幅可怜相,乞求张镐放他一条生路:"有亲,乞贷余命"。
  家里有老妈要养,不能死。
  张镐不愧是宰相之材,一句话就把闾丘晓挡了回去:"你有老妈,王昌龄就没有?你把他杀了,他的老妈谁来养?"(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新唐书·王昌龄传》)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来不缺席。
  我想,这一刻,王昌龄泉下有知,足以瞑目了。
网站目录投稿:靖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