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乔治·萧伯纳 掌握公共财产的人必须遵守公共条件,就像我拿手杖一样,我不能愿意用它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不能用它来敲你的脑袋。 【演讲词】 近年来公众舆论一直千方百计想要把我整垮。此计不成,又反过来把我捧成一个伟人。谁碰上了这种事都是极为倒霉的。现在出于另一企图,有人又在干同样的事了。为了这个缘故,对于庆祝我七十岁生日的活动,我完全拒绝发表任何意见。但是,当我的老朋友工党请我到这里来时,我知道一切都没有问题。我们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世界上没有什么伟人。我们还发现另一秘密,那就是,世界上没有什么伟大的民族,也没有什么伟大的国家。 …… 资本主义者说,将向全世界保证,在这国家里,每人都能得到一份职业。他们并不主张那是一份收入很好的职业,因为假如收入很好,这个人只要做一星期的工,就能节余足够的钱,下星期就不工作了。他们要使每个人全时工作来挣得仅能维持生计的工薪,另外,他们还要分得一份积累的资本。 他们说,资本主义不仅为工人提供了上述的保证,而且由于确保巨大的财富集中在一小阶层人手里,那么,不论这些人自己愿意与否,都必须将钱储蓄起来,用于投资。这就是资本主义,而我们政府的政策却常常和资本主义相抵触。政府既不为人提供工作,又不让他们饿死,而是给他们一点救济——当然,首先得肯定受施者已经为这点救济付足了钱。政府给资本主义者津贴,却又订出各种各样规定,破坏他们的制度。政府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我们告诉他们这是破坏,他们却不懂。 我们批评资本主义时说道:你们的制度自公布以来,就从未有哪一天实践过你们的诺言。我们的生产是荒唐的,我们本需要盖更多的房屋,却去生产八十匹马力的汽车。孩子们在挨饿,我们却生产各种最豪华的奢侈品。你们把生产本末倒置了,不首先生产国民最需要的东西,却恰恰相反。…… 我们反对这种资本主义理论。明白无误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分配制度。我们必须从这个问题入手。如果私有财产妨碍分配制度的实行,那么就必须废除私有财产。 掌握公共财产的人必须遵守公共条件,就像我拿手杖一样,我不能愿意用它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不能用它来敲你的脑袋。我们说,如果分配制度出了差错,那么,宗教、道德、政府等,一切都会跟着出问题。因此,我们说,必须从分配着手,并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部意义。 我以为,我们应当记住上述的一点,因为我们的任务是要处理好世界财富的分配问题。我告诉过你们,现在还要告诉你们,我认为在我们四千七百万人口中,没有两个人,也许连一个人也没有,会赞同现存的财富分配制度。我甚至要说,你们在整个文明世界中也找不出一个赞同现存财富分配制度的人来。这分配制度已成为毫无意义、荒谬绝伦的东西了。 …… 我认为我们能够将自己和资本主义者区别开的一天终会到来。我们必须将我们的指导思想公之于众。我们必须宣称我们要实现的不是旧概念中的再分配,而是收入的再分配。我们始终指的是收入的问题。 今天晚上我很高兴,我们的主席说,你们对我的社会地位有很高的评价,也对我有很深的个人感情,我感到非常光荣。我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但也不能对此无动于衷。我知道这一切的价值。我已经七十岁了,一个人一生只能有一次七十岁,我说这话也就是这一次了。我十分高兴能够在这里说出了一些许多人不能说的话。 现在我确信,在我年轻时,思想转变,加入工党,这转变从一切方面都可以说,我的道路走对了。 【鉴赏】 萧伯纳(GeorgeBernardShaw,1856—1950)是英国现代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家。他的作品充满幽默和睿智的光芒。这篇《在七十寿辰宴会上的讲话》也不例外,显示了萧伯纳嬉笑怒骂、亦庄亦谐的风格。 萧伯纳善于用通俗的生活实例来表达自己对社会重大问题的看法。在这篇演讲词中,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了犀利的抨击,提出了对社会改良的见解,表达了自己不与资本主义政府相妥协的决心和坚定信念。 在本篇演讲中,萧伯纳着重指出"掌握公共财产的人必须遵守公共条件"。对此,他以自己的手杖作比喻,"就像我拿手杖一样,我不能愿意用它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不能用它来敲你的脑袋",生动形象,极有说服力。萧伯纳围绕资产阶级政府的所作所为展开论述,紧紧抓住资产阶级政府的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的自相矛盾之处进行批驳,树起了倡导社会制度改良的大旗。萧伯纳于1884年加入了费边社,这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组织,他们主张采取阶级调和的手段,想用和缓的方式使资本主义和平进入社会主义,因此在演讲词中萧伯纳始终还是在和资产阶级政府探讨有关"分配制度"和"收入问题"。尽管萧伯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犀利而辛辣的,却在其剧本中提出"百万富翁的社会主义"这一尴尬的口号,他认为"社会主义"会给百万富翁带来最大的利益,也只有依靠百万富翁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正如演讲词所说:"我们说,必须从分配着手,并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部意义。"因此,萧伯纳是改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代表。 整篇演讲词的特点是开门见山,态度诚恳而坚定,寓幽默于冷静,寄说理于嬉笑怒骂之间,充分显示出70岁的萧伯纳老人敏捷的思维和反应。 萧伯纳的雄辩才能使他的演讲富于论战性,非常机警,针锋相对,富有吸引力,能使听众以高昂的情绪聆听他对重大问题的阐述。萧伯纳是承继了阿里斯托芬、拉伯雷、菲尔丁等人的讽刺文学传统的,这一特色在本篇演讲词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1926年,萧伯纳没有出席瑞典文学院为其获奖所举行的盛大宴会,因而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中少了一篇充满幽默诗意的答谢词,而在萧伯纳七十寿辰上的讲话中,我们却领略到了老人充满睿智的语言和坦诚真挚的情怀,朴素平实的语言中透露出对生命的通达乐观,勇于面对人生戏剧变化,表现了萧伯纳的盎然情趣和机智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