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上映到目前来看,票房还是不错的,但是对于该影评口碑却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争议点,其中重复镜头引起网友吐槽,那么,《金刚川》口碑评分为什么两极分化?下面小编就带来影评观后感大全。 《金刚川》口碑评分为什么两极分化 作为少有的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电影,《金刚川》自官宣以来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恰逢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这部主旋律电影的出台不仅非常及时而且很有必要。不仅引发了国人的集体共鸣,而且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宣传。 不过,该片口碑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此片结构分为四段,前三段分别以士兵,对手,高炮手3个视觉下经历同一时间线内美军炸桥经过。 打低分者看到的剧情是: 炸桥修桥炸桥修桥炸桥修桥,死人复活死人复活死人复活~~~重复又重复,无聊,烂片! 打高分者看到的剧情是: 在同一时间线内,不同角色各自不同经历,不同的心理活动,从而看到不一样的"剧情",第四段是为这类观众准备,情愫累积到最后爆发,才能真正感受到志愿军的壮烈!后劲十足,好片! 《金刚川》影评观后感大全 观后感1: 金刚川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而一座桥成了志愿军前行的障碍。修桥--炸桥--修桥这个过程中,无数的血肉之躯前赴后继染红了。 两岸和江水,最终按时完成过江任务,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演绎了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彰显出了一种无法战胜的意志。这是一座生命之桥! 令我最动容的是我们和美军的武器装备差距巨大,竟能一次一次被炸毁后重新架起桥。面对美军的B29重型轰炸机和"黑寡妇"战斗机,我军只有两门弹药不足的高射炮,一门还得隐藏起来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暴露位置。为了撑到大部队顺利过桥,张飞看到关班长如此豪横地使用存量不多的炮弹,竟然停止供弹,看着心疼至极。当年我们的飞机都在前线作战根本就没有几架可以来支援朝鲜战场,连高射炮弹药都时常捉襟见肘。70年风雨征程,如见再看,飞机要多少有多少,这盛世如你所愿! 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桥,张飞和关班长在高射炮阵地四周点上了火,使得美军战机来攻击他们,以此来吸引火力。都说他们疯了不想活了,其实他们在底下工兵连和大部队战士的眼中是非常伟大的英雄,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每一个人都很拼,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这就是我们面对强敌时的敢打必胜的精神。即使是战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向敌机开炮!嘴里吐血也要将哨子吹响! "他们的桥不可能在半小时以内修好"美军指挥官用无线电告诉美军飞行员,"不可能就是他们的武器"飞行员回复到。这就是我们战胜敌人的法宝,在武器和装备上的却我们差距很大,但在意志力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上我们是不可战胜的。最后战士们用身躯搭起了一座"人桥",战士们半截身子泡在水里,永身体撑起一个个木板,让大部队过桥,观众们不禁湿润了眼眶。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那些为了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革命先辈,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让我们致敬这群最可爱的人! 观后感2: 今天观看了电影《金刚川》,很受教育,很受感动,很受激励! 电影的英文名字是The Sacrifice,意思是"牺牲",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凌云浩气。 电影节选1953年7月,抗美援朝作战胜利前夕,金城战役参战部队向前线机动途中,在金刚川架设、保卫、修复水上木桥的故事。 志愿军官兵靠英勇精神和血肉之躯铸造了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通道,保障作战部队奔赴前线,为作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电影充分彰显了立国之战、保家卫国、"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重大长远意义,生动反映了战争的艰巨性残酷性,立体展现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国际主义等内容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全面展示了防空、工兵、通信等支援保障力量在作战中的重要作用。张译、吴京、邓超、魏晨等演员,成功塑造了最可爱的人的光辉形象,对角色理解深刻、身心到位、表演传神、感人至深! 新时代世界并不太平,我们面临许多风险挑战,必须继续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爱党爱民,富国强军,自力更生,团结一心,勇于斗争,敢打必胜,努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观后感3: 1. 叙事手法太"复制"诺兰的《敦刻尔克》; 2. 精彩是有,但细节有些糙,有些地方有点"硬凹"的感觉; 3. 张译的演技太神了! 4. 个人不太喜欢这部"献礼意味浓"的片,觉得《八佰》更好看; 5. 对里面一些情节设计非常不能理解(张飞不顾一切的非要和对方飞机正面刚),后来看网上一些史料介绍,当时是非常有智慧地与美军斗智斗勇,而不是电影里这种蛮勇(我对这种蛮勇很反感抵触); 6. 最感动我的是最后电影结束片尾放的迎接志愿军遗骸回国的新闻影像,想由衷说一声向英雄们致敬!感谢你们!以及,珍惜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