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涌现了一大批跨国公司,相较于传统的国内企业,跨国公司在发展战略、管理和治理结构以及经营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者日益重要的角色,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在该篇文章中,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现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一、中国跨国公司兴起的背景 (一)绕行贸易保护壁垒的替代选择 贸易保护主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随着这次遍及全球的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就一直遭受技术壁垒、检验检疫、知识产权以及"两反一保"政策性壁垒等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工具的折磨,而其中反倾销则令中国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受害者。根据WTO公开的最新资料,从1995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欧盟针对外国进口产品共发起391起反倾销调查,而其中最大的对象国则是中国,高达84起,占其总数的22%,中国成为遭遇欧盟反倾销总数最多的国家。 (二)中国企业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相对竞争优势性产业技术 经过20年的发展,大量西方跨国公司的涌入,带来了他们的资金、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不断地消化、吸引和改造创新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小规模的生产实用技术,一些科研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市场上具备比较优势。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宏观环境改善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保持世界第一位,GDP稳中有升,加之人民币不断升值,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绝好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据有关研究表明,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746.5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这为"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新增股本投资313.8亿美元,占42%;当期利润再投资244.6亿美元,占32.8%;其他投资188.1亿美元,占25.2%。同时,商务部与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加工类投资的政策与措施,主要包括简化审批手续、下放审批权限,加大对该类境外投资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等。可以预测,将来对外直接投资的体制环境会进一步得到改善。 二、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现状 中国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基础上的,没有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中国跨国公司是发展不起来的。伴随对外直接投资的逐步增加,中国跨国公司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了,中国的跨国公司已初具雏形,发展潜力巨大,这是一件积极的有历史意义的事情。 虽然在跨国经营方面,我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是相对于世界级的跨国公司而言,我国的企业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的海外企业中有55%处于盈利状态,有28%处于收支平衡状态,二另外有17%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说明我国的企业还处于一个相对不完善的初级阶段。 三、我国跨国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总体规划布局和投资结构欠合理 由于对利用外国资本在海外办企业的认识较晚,并且没有将其提高到战略层次上来加以筹划,致使我国海外投资既没有建立权威性的专门机构,也没有制定对外投资方面的法律条例,总的来说,国家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表现为一种随机性和无序性。 (二)技术优势不突出以及核心竞争力的缺乏 对于跨国公司的发展,技术优势是其一个重要保障。但我国的一些跨国公司,虽然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但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企业还是有相当的差距,技术创新能力也十分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產品。在跨国经营项目上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许多高新技术,在我国企业中还是从无到有,而在发达国家企业中却已是从好到精。当前,在全球的R&D投入中,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占86%。在生物工程、制药等领域,美国、欧盟拥有95%的专利,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地区占4~5%。 (三)高质量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跨国经营需要技术、管理、法律、财务和营销等方面高素质的人才,尤其对管理者来说更为重要。他们必须既熟悉国际市场环境,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又精通涉外企业管理和经营业务,竞争意识强,在国际市场能够开拓进取,左右逢源。目前在我国的诸多海外企业中,仍有一些经营人员的素质同所从事的工作不相适应。 (四)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的企业内部机制的缺乏 我国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以及国有股占控股地位的股份制企业,加之市场机制还不够成熟,国有企业在管理上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由于多为国有企业,国家对其干预较多,企业缺乏作为独立利益主体自主经营的内在动力机制,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权还没有落实到位,缺乏海外筹资融资、生产经营、国际市场营销及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经营自主权,盈利同自身利益关系不大,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受到了自身的限制。 四、提升我国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强总体规划布局,理顺投资结构。 政府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应有战略意识,进行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架构好投资项目的布局,建立起专门的机构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在投资结构上,走产融、技贸、工贸相结合的路子,发展综合商社型跨国公司。组建综合商社型跨国公司,较快地打破我国传统体制下产融、技贸分离,工贸结合不密切的不利局面,较快地实现跨国公司的成长。 (二)提高跨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跨国公司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长盛不衰,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找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尤为重要。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企业在一定的外部经济环境下,成功地进行国际生产与经营活动的能力。要在充满风险的国际舞台上竞争,求得生存并不断壮大发展,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企业的研发能力,这是取得海外经营成功的关键。 (三)培养和引进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 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保障。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中曾指出,工业社会重要的是自然界的竞争,后工业社会则主要是人与人的竞争。v国际化人才就是熟悉国际惯例、精通外语和懂得国际市场运作的人才。许多跨国公司的实践证明,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是影响企业海外经营的非常关键的因素。我国的跨国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从而成为跨国经营的"短板",因此培养和引进业务技能强、熟练掌握国际商务语言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中国跨国企业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 (四)加强与完善跨国公司内部治理 我国跨国公司目前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企业机制不灵活,应该在股权结构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独立性的董事会,利用股东之间的利益竞争来促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这样才能切实把握母公司和海外子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作者简介:姜梨娜(1995—),女,汉族,安徽阜阳人,现在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刘重力,曹杰,欧盟对华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给予产品角度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7). [2]张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6). [3]张玉洁,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2014(3). [4]魏纪林,胡神松,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战略新探,[J],企业改革与发展,2006(3). [5]张宏建,对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