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不容忽视的土地证契收藏


  由于土地证契收藏是一个新的收藏领域,因此其尚处于待发掘的状况,这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值得关注的新收藏领域。
  土地证契的由来
  土地证契主要包括两种,即土地证和地契。它们都反映了土地的归属与交易的变化,以及拥有者的法律地位。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文明发展基础的土地,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从历史的演变看,人类文明的盛衰取决于自身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中国宋朝时期,土地证的雏形已出现,其颁证明确了代表国家管理土地和进行权属认定的重要措施,名叫"地符",是我国最早的土地证,可惜地符只实行了10多年就终止了。明清两朝土地证正式成为一种法律保障形式,种类不少,名称也迥异,如清朝的土地证没有统一的正式称谓,出现了粮单、印照、田号单等。
  地契是中国旧时买卖或典当土地所订立的契约,载明土地面积、价格及坐落等,与当事人和见证人签字盖章,并向当地政府登记纳税后生效。地契起源于晋代,在不同时期内容与形式不尽相同。如清代的地契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绝卖契、活卖契、回赎契、交换契、租约契、典约契等,总称"契券"或"书契"。此外尚有一种叫契尾的凭证,是清代官署统一印制的典、卖文契,上面摘印有关法律条款,以便对照执行,须同"草契"粘贴在一起。明清以来颁发"契尾"的主管机关是都察院,康乾以后改由布政司颁发。乾隆朝开始,"契尾"裁开,前幅粘贴"草契"给户主,后幅钤官印汇总交布政司查核。晚清时期,时局混乱,布政司的"契尾"往往不能及时送达,加上财政紧张,各州县自行颁发"执照"以取代"契尾",粘贴于"草契"之上,待日后补发。
  哪些品种可关注
  对于那些已失效的土地证和地契,许多人都不屑一顾,认为是废纸一张。实际上土地证上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由于土地证契反映了一段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变迁,因此土地证契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物。但是土地证契也因不同的背景,而形成了不同法律效力的情况,如古代的地契就分为"白契"和"红契"。在买卖或典当房产时,双方订立的契据,未经官府验证,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叫作"草契",也叫"白契"。立契后,向官府缴税叫"税契",缴纳的税为"契税"。官府收税后办理过户过税手续,然后在"白契"上粘贴由官方排版统一印刷的文书(即"契尾"),最后在粘贴处加盖州县官印(骑缝章),这样的地契叫作"官契",也叫"红契"。据说,"白契"起源很早,秦汉以前即有了田宅交易;而"红契"至少起源于晋代。
  目前我们见到的清代土地证,基本上具有如下特征:其一是证书上直接标明"清梁给业执照",开列税田字号亩分,规定买卖推收方式,盖有满汉文县印;其二是清杖田地山塘,注明地则面积,编列千字文序号,署有纳户业主姓名。凡是具有上述特征之一的土地证契,都属于土地证范畴。
  收藏土地证契要先搞清楚土地证和地契两者的不同概念,由于土地证和地契在许多方面具有雷同性,如形式、内容等,但只要明白其中的主要区别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收集。一般而言,土地证的收藏价值明显高于地契,在市場上的交换价格也同样高出一筹,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土地证的存世量远少于地契。而一些土地与房屋典当的地契就不少,往往是主人为了解一时燃眉之急而作出的行为,比出卖土地的频率要高得多。所以存世量的多寡自然决定了两者的市场价格,也决定了收藏的难易程度。
  初集者可以先收藏地契,目前藏品市场上清代、民国等地契不少,可以从中淘些品种进行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也可以到一些博物馆参观,一般历史性博物馆都有土地证和地契的保存,但并不齐全。此外,地契收集的重点要放在"官契"上,因为"白契"最容易出现伪品,而且也无法反映当时政权对契约的监管制度,更不能反映时代面貌,尤其是少了税赋环节,对研究当时社会的纳税制度形成了缺憾。因此,"官契"的可信度更高,也更有研究和收集价值,是集藏的重点。
  需要提醒集藏者的是,由于目前不少人在收藏税票,因此有些人只看重税票,而人为撕揭掉,破坏了土地证契的整体收藏性,降低了市场价值。须知既然是"官契",那么赋税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土地证契上贴印花税票、契税缴款书,就成为了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收藏悄然升温
  由于土地证契是一个新的收藏领域,因此其尚处于待发掘的状况。2010年前问津土地证契者仍然不多,在许多藏品市场常乏人问津,普通品种价格也十分便宜。如品相在八成的清代乾隆朝以前土地证和官契交易价格在200元以上,个别的因具有文物价值而身价不菲。清乾隆以后的土地证和官契交易价格在20~100元之间,民国时期的土地证和地契价格一般在50元之下,存量较多,有时候花100元可以买回来一大堆,但是里面也有些好东西,如完整的城市土地证或地契就至少值上百元,如果能寻觅到解放区的土地证,那么价格往往在500元以上了。不过,近年来土地证的市场价格有所上扬,涨幅在100%~200%之间,但相对于其他同类藏品而言,升幅依然偏低,潜力巨大。
  事实上,海外对土地证和地契的收藏十分重视,投资者也不少,且一些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土地证和地契往往会拍出高价。如英国的一张17世纪土地证,就曾经在2001年前的一次拍卖会上拍出了5万英镑的高价。我国作为世界上出现土地证和地契较早的国家,虽然国内的藏家并不重视,但海外华人的关注程度却不低,且也能够在拍卖中窥得它们的身影,像2005年11月中国嘉德拍卖行付拍的一件清宣统二年(1910)安徽歙县卖地契纸,就以1320元(含佣金)成交,比1000元的底价高出了一截。
  要格外引起投资者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建立文史档案馆,其中一些城市乡镇屡屡征集与土地有关的物证,而土地证契恰恰是能够反映这方面变化的重要物证,因此一些具有历史考证价值的土地证契已成为被收购的对象,价格也扶摇直上。如2005年一件明代的地契就被某地市级博物馆以3万元购入,而出让者在5年前购入的价格仅5元,由此还导致异地的一件类似土地证在藏界被叫高到5万元,从中让人看到了其巨大的投资潜力,有兴趣的投资者现在不妨可以关注或参与了。
网站目录投稿: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