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几天前发布了网易云音乐iOS App,设计简约,主打音乐社交功能,不乏音频指纹、LBS 找好友、明星 DJ 等亮点功能,极具诚意。 社交音乐还是音乐社交 在网易云音乐iOS应用(以下简称云音乐)中用户主要通过其它用户的歌单或电台 DJ 的节目来发现音乐,这与市面上普遍的榜单式找歌相比独具一格,歌单也正是云音乐构成社交音乐属性的基础。你创建一个歌单,其它用户可以收听、分享和收藏。用户的分享与收藏行为构建成一个个好友 Feed 和用户自己的Timeline。 首先,虽然歌单(Playlist)并非网易独创,事实上已经存在非常多优秀的歌单产品,不过网易让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创建和管理歌单变得非常简单,辅之以社交分享、有限的标签管理、下载歌单等功能,歌单的体验还是非常顺畅和便捷。无数产品已经证明歌单是一种非常好的歌曲再组织形式,拥有天生的UGC特性和多样的玩法,网易非常强调了他们对歌单的喜爱。 其次,电台 DJ 节目可算是云音乐非常独特的一部分,充分发挥了网易的媒体资源。专业 DJ 背后专业的录制让我们不再像以前手机上听音乐那样,歌曲与歌曲之间的过渡粗暴而无力,DJ 的推荐语让好音乐更容易打动我们。当然电台 DJ 这部分也是我认为这一版本云音乐产品最大的遗憾,后面再详叙。 既然是社交功能,当然离不开好友关系,网易的做法和其它所有类似产品一样,通过现成的 SNS 导入好友关系。如绑定微博账号后就能找到微博中已经在使用云音乐的好友,进而关注,进而收听他们分享的音乐。不过云音乐的社交尝试似乎仅仅止步于此。简单来说,你要在这里实现音乐的社交功能,需要先导入社交关系,严格意义来说这种社交关系并不是网易帮你产生的。你需要先有社交,才能有音乐分享;而非在云音乐中产生社交关系。这可能也是几乎所有产品尝试音乐社交时面临的问题,他们只解决了音乐那部分,而没有解决如何帮用户通过音乐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社交关系。 当然,网易并没有放弃努力,通过 LBS 功能可以发现附近的音乐用户,事实上就目前的形态,它几乎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音乐情感上的诉求绝不是一个距离你几米就能瞬间拉进听者与听者距离的。 电台 DJ 和明星用户 越来越少的收听传统电台,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喜欢音乐电台,人们放弃的只是电台这种媒介而非内容本身,事实上 DJ 电台式的音乐推荐比很多音乐推荐形式都要好。据笔者所知,目前云音乐的 DJ 电台节目是由电台 DJ 事先录制好,再由云音乐的后台上传。自然这是很1.0的方式,和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精神和理念背道而驰。 对用户来说不能在收听电台时对播放的歌曲进行操作,只能对整个电台节目进行分享,电台节目歌单也不详尽。对 DJ 来说需要先录制好节目再上传(可能是通过网易的运营人员),这几乎将那些没有专业设备,或者不喜欢折腾的用户挡在了门外。UGC 的高门槛可能会保证节目品质,但缺乏更多普通用户的参与,这个产品的想象空间将大打折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或者说在微信时代,一个有心的用户制作一期节目远不需要上面那么复杂和高要求。也许对一个爱分享的用户来说,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直接在云音乐应用里新建一个歌单,然后在歌曲与歌曲之间像发微信一样,按住手机上的一个按钮录入自己的推荐语和心声便可制作一期质量很高的电台节目。用户的专业程度和用心程度决定了节目的质量,海量的用户参与才能扩大这种产品形态的想象空间。就像云音乐里 DJ 王东在他一期叫《被禁忌的声音》的节目里所说,他"不想成为流水线上的工作者"。遗憾的是,在我看来他还是在像流水线上的工作者一样录制这期节目,因为流程,因为硬件设备在束缚着他,像在"戴着镣铐跳舞",尽管舞蹈很美丽,节目很好听。 新浪先后通过博客和微博已经证明,在中国,明星对普通大众的刺激作用,明星说什么、明星想什么、或者明星听什么就像兴奋剂,是流量和活跃度的保障。网易深谙此道,于是充分发挥他们的媒体资源和明星关系。不过目前加入明星还不算太多,也不太活跃。如果以后明星在上面的活动也像上面 DJ 电台那样,就好比明星并不玩微博,而是把要发的微博内容让新浪运营编辑代他们发布,最终这样的运营兴奋点也将像巨鲸的大牌私房歌一样,流于形式。 似乎不应该叫云音乐 云音乐有一些技术含量,例如通过音频指纹将用户本地iPod歌曲与云音乐曲库进行匹配(简单来说就是提取用户本地歌曲的片断提交并与服务器中的曲库指纹进行分析匹配),这就像导入好友关系一样,帮用户快速地充实了个人音乐库(笔者实际使用中识别率非常高);再如提供类似Shazam的音频搜索功能,即使不能像Soundhound一样哼唱搜索,但应对日常中的很多基本需求也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