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这个词,在今天已经变得非常普及和流行,以至于大有取代之前中国人当面打招呼的口头禅:吃了吗,的趋势。 你创业了吗? 这句话已经成为公共场合的问候语言。 但是在1990年代,作为英语老师的马云所面临的环境并不是这样的。在王利芬女士著作的《穿布鞋的马云》一书中,从1992年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到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期间马云所经历的尝试和挫折,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反照。 那些反照,即使在今天,也依然有很多创业者走在马云曾经失败的路上。 在《穿布鞋的马云》一书中,马云携团队加盟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经历可以让人认识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创业者委身一棵大树之下,幻想透过妥协与让渡,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忽视与合作者在理念上的本质性差异,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生命。 对此该书作者王利芬女士评论说:如果说创业选对了领域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具有相同理念的团队或者合伙人一起去完成共同的目标。 现实的考量,很多创业者在面对拥有大量资源的人时,失去抵抗力软作一团,任人蹂躏以至于失去初心,倒也无可厚非,毕竟有时候生存下去的短期压力或占据上风,或者背靠大树能够一飞冲天的幻想激情能够产生目盲。 在穿布鞋的马云一书中,马云融资的一个细节或许能够说明一定问题,在谈到如何取舍融资时,马云说:轮到我问他们,"你倒说说看,除了钱以外,你还能给我带来什么东西?,如果他们答不上来,我就会把他们拒绝掉。" 但是如今,在一个浮躁的资本过剩的环境下,到处可见的是颐指气使的投资人、万能的项目评判视角以及低头捣蒜假装倾听的创业者或者准创业者们。 其实忘记初心是关键。 何谓创业的初心? 马云说,今天的公司,应该是能够发现和倔强社会上存在问题的公司。当下,我们经常听到的则是有不少创业者们创业的初心是为了融资、为了上市? 尽管在公开的场合恐怕没有人会这么承认,但是扪心自问,在做梦的时候,又有多少是为了解决人和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而去努力的呢? 这恐怕也是中国鲜有伟大创业者的背景,即使是那些口口声声以创业导师自居的人,传递出来的价值观也多是一夜暴富,少年得志的味道。 的确,创业变得很低门槛,或者已经零门槛,但是低门槛的出现,除了国家要解决就要刺激经济之外,所带来的风险也很大。 回顾马云从第一次创业到创办阿里巴巴,找到资本知音孙正义,一路波折,成功并不是那么简单,即使在马云创办阿里成功之后,他也并非没有失败经历,即使智慧的马云先生在雅虎中国上也功败垂成。 失去初心,智者也会变成愚者。 如何保持初心的智慧? 王阳明老先生说,心要在事上磨。也就是说,你天天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要守住初心,那是守不住的。 遇事来感,而后行动,就是一面观察自己也是观察团队的镜子。 最后,以书中马云先生的一句话,结尾,送给大家,更多的是送给自己:去想你为未来、你为社会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这样的人才真正会成功。下一个世纪,解决社会问题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 或者说,才不枉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