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8日,苹果的移动支付系统Apple Pay在中国大陆市场正式亮相。上线之初,舆论曾对Apple Pay寄予厚望,甚至表示Apple Pay将会与支付宝、微信在移动支付市场"三分天下"。但是随着Apple Pay入局已经整整一周年,市场局面似乎并不那么美好,Apple Pay在"抓周"的时刻,并没有抓到原本希望掌握的那三分之一。 欧美市场无可争议的霸主 回首两年半前,踌躇满志的库克在2014年9月10苹果秋季发布会上,宣布推出基于NFC的移动支付应用Apple Pay。随后在10月20日,苹果公司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服务正式在美上线。 在移动支付领域,苹果的Apple Pay没有先行优势、更非创新者。Apple Pay上线之初就面临着PayPal、谷歌的Android Pay以及三星Samsung Pay三座大山的重重围堵。2014年全美数字支付市场的格局,对于苹果来说是异常艰险,因为他要面对的巨无霸正是当时如日中天的PayPal。2015年初市场研究公司Investment Technology Group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仅在2014年11月份,美国支付市场中经由PayPal处理的移动支付规模就高达460亿美元,在美国全部数字支付金额中占到了78%。 但是,库克明显是有备而来,尤其是掌握了智能终端这一移动支付无敌入口的情况下,苹果在与其他三家的市场争夺中脱颖而出。仅仅在两年之后,Apple Pay就成功地实现了后发先至,超越了曾经独占鳌头的PayPal,将Apple Pay打造成为全美第一移动支付应用。 今年2月初,美国波士顿零售合作伙伴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美已有36%的商家开始支持Apple Pay,而昔日最强劲的竞争对手PayPal市场支持率则为34%,苹果Apple Pay一跃成为美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新霸主。 此外,第三方分析机构TXN在在一月份对全美超过300万消费者的银行信用卡账单进行分析之后表示,2016 年Apple Pay交易量的增长超过了50%,其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苹果在近日举行的最新财报电话会议中也表示,Apple Pay的全球交易量在去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500%。 目前Apple Pay已经登陆了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另外有消息称苹果已经开始着手进入三星的大本营韩国市场。 在中国市场被扫码支付奚落 在欧美市场鲜逢敌手的Apple Pay,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可谓是窥探已久。因此苹果和银联携手合作的Apple Pay,在2016年初一经推出,就引发了舆论的一轮风潮。据悉,Apple Pay上线当天就绑定了超过3000万张银行卡,还曾一度实现每日交易笔数量150%的增长。 苹果公司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菲尔·席勒在2016年初访华时,针对媒体的提问就表示,对于Apple Pay来说,进入中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站。他对于Apple Pay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竞争状况很了解,并强调"Apple Pay将聚焦在自己的服务方面,苹果希望以后是数字支付的世界,不需要带钱包上街,而在这其中苹果的目标是提供‘方便、易用、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和途径。" 就在2016年春节后,苹果的高管们对Apple Pay在国内一线城市的喷薄欲发充满希望时,他们却在发现这一风潮来得快,消失得也不太慢。因为,来自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的阻力大到出乎他们的想象。在Apple Pay进入之前,国内市场的移动支付就已经相当完善,上有支付宝、微信两大巨头,下有QQ钱包、京东钱包等一众追赶者。最为重要的是,多数国内用户已经习惯于拿起手机、扫码支付的"便捷"方式了。 据Analysys易观去年10月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34740亿元。其中,第二季度交易规模就高达75037亿元,环比增长了25.68%。其中,支付宝以市占率55.4%位列第一,财付通则以32.1%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而Apple Pay的市场份额微乎其微。 较低的使用率和市场占有率,导致Apple Pay在2016年的发展始终处于尴尬境地。很多消费者去结账的时候,如果告诉店员要用Apple Pay付款,经常会被反问"什么pei?"。支付宝和微信扫码支付的便捷性导致多数用户的高支持率,而使用Apple Pay的用户较少不足以引发商家(花钱改造设备)去支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不仅是用户和商家层面,Apple Pay在国内的重要合作伙伴银联,似乎也觉得Apple Pay的前景堪忧,继而走上了扫码支付这条路。2016年双十二期间,按耐不住寂寞的中国银联正式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宣告了银联和银行正式加入国内扫码支付的战局。不过与支付宝等基于第三方支付账户的扫码支付仍有差异,银联推出的扫码支付是基于银行账户,这一点与Apple Pay一样,遵循了现有银行卡支付的四方模式。 在国内市场,银联和各大银行是Apple Pay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其市场的主要推动者。但是从市场前景来看,银联已经带动一大票诸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原本支持Apple Pay的大型银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二维码支付产品。尽管各大银行仍然表示会继续扶持NFC支付,但这似乎并不能挽救Apple Pay在国内遭受冷遇的颓势。 没补贴、受众少成硬伤 "首先你需要一部iPhone,其次还要找到一家支持Apple Pay的商家,最后你会发现美团,糯米,支付宝,微信,QQ钱包等支付都可以打折,还可以领券。"网友们这段略带调侃的话,很直接地指出Apple Pay过去一年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据悉,目前银联闪付的Apple Pay费率在0.38%~1.25% 之间,而微信支付、支付宝的收费在0.6%-2%之间。加之微信、支付宝等有很多补贴,给用户优惠的同时也会为商家提供一定优惠,所以商家更希望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宝支付,而不是使用Apple Pay。 另外,硬件成本上对于用户以及商家来说也同样是一个问题。用户方面,目前必须是满足iPhone6或者以上机型,加上要绑定信用卡以及支持非接触式支付的POS机,这三个条件满足才可以使用Apple Pay。根据此前腾讯公布的2016手机市场深度报告表示,目前iPhone约占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25%,这也就说明另外那75%的非iPhone用户已经被排除在外。 那么这25%的iPhone用户中未使用iPhone6或以上机型的用户仍占据一定比例,这导致能够使用Apple Pay的用户变得更少。此外对于商家而言,由于使用Apple Pay必须要有可以接受闪付功能的POS机才可以进行,而安装或者升级POS对于商家来说肯定是要花费一定成本。而支付宝和微信的轻松扫描二维码,对商家而言几乎是零成本。 可以说,Apple Pay能够进入和覆盖的场景,几乎已经全部被微信、支付宝占领。这两个国内移动支付的巨头,在此前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跑马圈地,投入了巨额的补贴用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大到商场超市,小到路边摊,已经全部被这两位巨头所占领。 各种高门槛、低补助,成了Apple Pay目前所面临的的最大困境。 未来能否乍现光明 从某种层面上分析,NFC支付在技术上更有优势,毕竟在安全性、操作性上目前优于二维码,支持的场景也非常丰富。但是在国内市场,支持NFC的设备终端仍不够庞大,即便是这个终端数量足够大,可是NFC接收设备的改造更要动到多方利益。仔细分析一下国内整个NFC产业链,成熟或者良性发展的例子乏善可陈,Apple Pay与银联过去的联手也没能催熟市场,可以说整个NFC价值链上大家的利益也还都没能统一。NFC支付要替代二维码,未来仍需要较长时日。 尽管目前Apple Pay困境重重,但是有分析人士对于Apple Pay的发展持乐观态度。相比较二维码支付,基于NFC的Apple Pay显然是更为安全和方便的,在支付流程上扫码支付需要经过解屏、打开客户端、打开二维码页面等多个步骤,而NFC支付在流程上相对便捷。另外, NFC支付在出行方面也为用户提供了不少便利。目前华为的Huawei Pay以及小米的小米Pay已经开始支持部分城市的公交地铁卡刷卡。 可以说,阿里和腾讯在国内移动支付上走了一步好棋,拉开了与NFC代表选手Apple Pay竞跑的距离。未来,两者之间的竞争仍会继续,扫码支付与NFC之间的"支付"争夺战会更加精彩,NFC阵营的玩家会继续猛攻,而支付宝和财付通等也不会坐以待毙。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最应该注意的应该是捂好自己的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