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伟大也要有人懂的读后感大全


  《伟大也要有人懂》是一本由韩毓海著作,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页数:1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后感(一):难以自圆其说
  第33页描写马克思17岁时志向时引用的卢梭《爱弥儿》中的一个故事,一个斯巴达妇女知道五个儿子都战死了表示并不悲伤,反而因战争胜利而高兴!卢梭说这才是公民。先不说这是公民和市民,首先这个故事是反人性的,如果将这种反人性称为"高尚"的话,我想问问有几个人"配"当公民?韩毓海教授本人配吗?
  《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后感(二):如果你的视野仅仅停留在吃喝玩乐的格局,那样的万物类如刍狗
  北大教授带着少年认识一个被神化和即将被妖魔化的伟大思想家:马克思。
  更励志的是,作者通过马克思的成长告诉少年读者,所有的伟大都起自于平凡,伟人与常人的区别在于意志毅力与理想目标的设定。
  这对于在过度物欲的社会中正在成长的新一代少年,更具现实意义——如果你的视野仅仅停留在吃喝玩乐的格局,那样的万物类如刍狗。
  遗憾的是,书名奇趣,开头的叙述也很接地气,但教授终归是教授,在给孩子们说事儿这个难题面前,韩教授还是功力不够。
  书过两章,教授的学术气息就压抑不住滴涌了出来,最终文本的趣味度和亲和力,大打折扣。
  《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后感(三):伟大也要有人懂——建议大家多看多思考
  我本人力荐的普及性读物。
  "伟大也要有人懂"是昔日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的感叹,作者以此为题,展示了一个可理解、易亲近、与以往形象不同的鲜活的马克思。
  从中可以知道:《资本论》至今仍然对世界现状及经济问题提出一针见血的见解。《资本论》里面的精华内容,至今仍然对世界现状震撼地发挥作用,包括政治、经济及文化。
  举例一事:根本马克思主义,一针见血指出:当前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恐怕是医疗、教育、住房和养老。人民的要求,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努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这些关乎社会再生产的领域,不应该成为资本榨取的对象,而应该成为我们社会工作和社会建设的着力点。一旦把这个领域的问题解决得比较好了,一旦把社会建设搞好了,我们的人民没有了这样的后顾之忧,生产与消费的增长点就会产生出来。
  最后,如果你对共产主义所谓的理论有所怀疑或不理解,可以看看这本书吧。
  《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后感(四):这是统治者愚弄思想的书
  穷人还是相信资产阶级,做一个市民;统治阶级多读读这种书,做一个为人类奉献的共鸣。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马克思留在人们心目当中的第一篇作品,就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是马克思15岁时写的一篇作文。
  这篇文章把他的老师惊呆了、打动了,马克思经过"考虑"说出的话,绝不是那时代的德国孩子能够说出来的,而是法国孩子才能说出的话,因为在这篇文章里,少年马克思讲了"公民"与"市民"之间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公民,就是把自己看作共同体的一部分,并且愿意为共同体献身的人,而市民就是自私自利、除了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就是孤立的人。他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说明为什么斯巴达人是公民:
  有一个斯巴达妇女的五个儿子都在军队里,她等待着战事的消息。一个奴隶来了,她战栗地问他。"你的五个儿子都战死了。""贱奴,谁问你这个?""我们已经胜利了!"于是,这位母亲便跑到庙里去感谢神灵。这样的人就是公民。【卢梭.《爱弥儿》(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2.】
  公民是什么?公民不是自私自利的人,而是为了共同体能够牺牲自己一切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是市民,是奴隶,而公民的理想,一定是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这是非常带有法国色彩的思想,这也恰恰是马克思15岁时的志向: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地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虽然在特利尔这个地方,法国的思想是很普及的,但这个15岁孩子的一篇作文,却一下子就抓住了法国启蒙思想的根本。
  教育改革,这是启蒙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卢梭曾经说: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公民,但是,如今的一些教育却并不是要把少年儿童教育成"人",更不是要把他们教育成"公民",而是要把他们教育成市侩、教育成小商人,培养成小市民。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中,孩子们在10岁就成为夏洛克,在20岁就成了买办——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他在《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淳朴》里这样说:
  你们的孩子不会说他们自己的语言,但却能说任何地方都用不着的语言,会作一些几乎连他们自己也看不懂的诗。孩子们不仅没有学到区别真理与谬误的本领,反而学会了一套善于诡辩的技能,把真理与谬误搞混,使人分不清真伪。什么叫崇高,什么叫正直,什么叫谦和,什么叫人道,什么叫勇敢,他们全然不明白。"祖国"这个亲爱的名词,他们充耳不闻。
  我们有许多物理学家、几何学家、化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学家、画家和诗人,但就是没有公民。如果还有的话,他们也是分散在穷乡僻壤,一生贫困,被人轻视。那些向我们提供粮食并向我们的孩子提供牛奶的人的的处境,就是如此;我们对他们的感情,就是如此。【卢梭.《 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淳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5.】
  马克思发展了卢梭的思想,他指出:文艺复兴并没有发现人,因为它只是发现了"商人",资产阶级并没有解放人,因为它只是把人变成了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小市民,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把犹太人变成人,而是要把所有的人都变成唯利是图的犹太人。的处境,就是如此;我们对他们的感情,就是如此。【卢梭.《 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淳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5.】
  马克思发展了卢梭的思想,他指出:文艺复兴并没有发现人,因为它只是发现了"商人",资产阶级并没有解放人,因为它只是把人变成了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小市民,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把犹太人变成人,而是要把所有的人都变成唯利是图的犹太人。处境,就是如此;我们对他们的感情,就是如此。【卢梭.《 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淳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5.】
  马克思发展了卢梭的思想,他指出:文艺复兴并没有发现人,因为它只是发现了"商人",资产阶级并没有解放人,因为它只是把人变成了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小市民,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把犹太人变成人,而是要把所有的人都变成唯利是图的犹太人。
  资产阶级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是自私自利的,因此,在他们看来,商人就是最典范的人,而犹太人被压迫、被排斥,丧失公民权的状态,反而是最人性的状态。
  《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后感(五):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马克思
  这本书,第一次开始读的时候就感觉挺有意思的,然后中断了很久,终于在一个失眠夜重读此书,嗯,我承认,本来以为看这种书会比较容易让我入睡,谁知道越看越精神,越看越睡不着,最后一口气看完。不过这也证明了,此书非一般政治类书籍那么枯燥难懂,建议青少年都可以看看,了解下不一样的马克思。
  从小到大,我们就经常听到马先生的语录,学习马先生的话,可是实际上对他,却是不甚了解的,正如我题目所说的"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马克思"。
  以前以为马克思是一位普通阶级甚至工人阶级出身的,读了才知道,原来马先生是实打实的名门望族出身,祖上不知道可以追溯到多少代都是欧洲的大拉比(犹太人中的特别阶层,智者的象征,犹太教负责执行教规、律法并主持宗教仪式的人),欧洲名门罗斯柴尔德家族也是他的亲戚,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马克思,有人是受压迫而被逼反抗的,有人是真的为了社会进步,人类生活而奉献。
  比起其他哲学家,黑格尔、恩格斯、伏尔泰等等,马克思的理论思想更接地气,虽然在当时是不被理解,在很多人看来也是异想天开的,但是事实证明,他的思想更具有前瞻性。我认为是与他在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的深刻了解、认识有关,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看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思想,写出《资本论》等巨作,甚至在目前,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大家。
  看完这本书,倒让我很想去看看《资本论》,看看伟人对资本市场的看法。看到另外几篇书评都在说韩教授在这本书中还是脱离不了学术气和说教的方法,作为一名反感读政治大部头的90后,我没有感觉,倒建议推荐青少年看看此书,了解下这位巨人的思想,不是说要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等如此崇高的目标,书中有些话,或许不是马克思说的,是其他哲学家的看法,作为一个个体,也是很值得认真学习、思考体会的。
  例如书中说到"物质运动不是直线,因为它是不同的力(量)之间斗争、较量的过程。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制度的演进,同样也不是一条直线""原因并不能自动导致结果··················斗争改变宿命,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超越",在我看来,这句话就很有鼓励性。现在越来越多的说法,觉得寒门再难出贵子,也越来越多人相信。我个人觉得,确实现在占据更多资源的人,会比资源更少的人越有优势,而这种优势也更容易惠泽下一代。但中国也有一句古话"富不过三代",没有永远占领高位的人,有的只有不断斗争的人。虽然富二代们看着比我们普通人更容易获得荣誉,但是他们付出的汗水也是我们看不到的。与其自怜自爱,愤世嫉俗,不如自己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黑格尔对道德的定义"道德应该是意图和福利、善和良心的统一,一个贵族,他仅有好的意图、有良心、有好的出发点,这还远远不够,只有当好的意图给社会带来了福利,只有良心转化为行善的伟大业绩,这才是道德的实现,说到底——只有贵族转变为合格的国家官僚和治国栋梁,这样的贵族才是真正的贵族。"很多人,不仅仅是青年人,在做事的时候,往往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根本没考虑这样的意图,对承受者,或者承受的群体,有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别人是否需要。空有一片好心是不够的,也别责怪别人不懂感恩。还有一些政府部门,在实行、推广一项政策的时候,应该多听听民众及其他领域人士的意见、建议,了解群众的真实需要。
  还有一段话,是马克思在《巴黎手稿》的结尾写到的," 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对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你对人和对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与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特定表现。如果你在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爱,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使对方产生相应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
  这段话,不同的人,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情况下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最后,建议大家都读读这本书,了解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马克思。
  《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后感(六):为什么读它还远远不够
  ⚠️大概是一点感想,和书本身关系不是特别大。
  这是我听完韩教授讲座后去认认真真读的一本小书。
  听讲座的时候,有人问一个问题,他们老师对他说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物质的,利益的,他对此很疑惑。韩教授说,你们老师差点教坏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利益还有其他很多东西。
  唯物主义看起来是什么都是物质,那么客观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也似乎都是物质,但只要看了高中政治书物质的定义,唯物主义的标志,就可以发现这个老师到底犯了什么错。
  我后来看共产党宣言,也只用引几段就可以反驳这个说人与人间关系只有物质的老师。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ps:后来回想感觉这老师肯定不是政治老师,或者是虚构,这么一个易错点考点都能弄错,大概只是这位同学内心的一点迷茫情绪吧)
  讲座最后一个同学提的问题,很尖锐:"我们现在宣传的马克思主义,到底是它的内核还是表皮?"
  当时我心里有种瞧好戏的好笑,倒是要看看拿着《伟大也要有人懂》把自己书再讲一遍的韩教授怎么回答。
  韩教授引了一个朱元璋的例子,没做笔记,大概是朱元璋与孔克坚、孔希学对话碑上的故事。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马上要求孔克坚来南京朝拜。因孔克坚看不上这位出身农民的皇帝,就假托有病,派儿子孔希学去朝拜。此举惹恼了敏感的朱元璋,他下诏给孔克坚说:"自己虽起庶民,然古人由民而称帝者,汉之高祖也。尔言有疾,未知实否,若称疾以慢吾不可也。"大致意思是,我是农民出身不假,但汉高祖刘邦也是农民出身啊!你说有病,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如果假托有病轻慢我,是绝对不行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道圣旨可是一本正经的文言文。
  其实朱元璋的很多圣旨也是用白话文写成的,而这道文气十足的圣旨,显然有朱元璋显示文采的用意。于是诚惶诚恐的孔克坚急赴京城面圣。白话碑上的原文是"...圣旨:"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对曰:"臣五十三岁也。"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不好?"
  这个例子巧妙,也隐晦地回应这个尖锐敏感的问题。
  "你要自己去看,自己去读,自己去理解,读共产党宣言,读资本论,值得去好好读的书也就那么几本。包括我这本也是什么呀,垃圾(笑)。"
  自己去看,自己去理解,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就少去接别人嚼碎了的东西。这是我的感受,也是我之后贯彻的学习方法。
  这本书是普及,是自己对马克思的一点理解,轻松自然,晓畅明白,是燕妮叫马克思小野猪,是爆笑(韩教授模拟的马克思心路历程我觉得很好笑)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吸收等等等等,作为浮光掠影的少年儿童普及书它是及格的。但你要真正明白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值不值得我们追求,我们的宣传到底是表皮还是内核,光看这本书还不够。
  资本论(全三册)8.7(德)马克思 / 2009 / 上海三联书店共产党宣言9.2马克思 恩格斯 / 2014 / 人民出版社
  (只看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得暑假看,里面有一些不明白的名词和说法,但也有很大的收获触动,这是什么天才...!)
  在书评区看到有些"穷人还是信资产阶级""宣传策略主旋律哼"等奇妙观点有感而发。
  《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后感(七):马克思论韩毓海及其朋友们
  【】内的话为笔者所加。
  (甲)封建的社会主义
  ……为了激起同情,不得不装模作样,似乎他们已经不关心自身的利益,只是为了被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才去写对资产阶级的控诉书。他们用来泄愤的手段是:唱唱诅咒他们的新统治者的歌,并向他叽叽咕咕地说一些或多或少凶险的预言。
  这样就产生了封建的社会主义,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它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剌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
  【梳着大背头风纪扣系得很严的老干部们请进……】
  ……正如僧侣总是同封建主携手同行一样,僧侣的社会主义也总是同封建的社会主义携手同行的。
  要给基督教禁欲主义涂上一层社会主义的色彩,是再容易不过了。基督教不是也激烈反对私有财产,反对婚姻,反对国家吗?它不是提倡用行善和求乞、独身和禁欲、修道和礼拜来代替这一切吗?基督教的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僧侣用来使贵族的怨愤神圣的圣水罢了。
  【僧侣社会主义。大概不包括自称信耶稣的张广天一类人。】
  (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这种"社会主义"按其实际内容来说,或者是企图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从而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和旧的社会,或者是企图重新把现代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硬塞到已被它们突破而且必然被突破的旧的所有制关系的框子里去。它在这两种场合都是反动的,同时又是空想的。
  工业中的行会制度,农业中的宗法经济,——这就是它的结论。
  这一思潮在它以后的发展中变成了一种怯懦的悲叹。
  【华西村的粉丝们,公社大食堂的拥趸者,这两伙人里真正的农民恐怕没有多少吧……】
  (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简单点儿说就是"有该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是在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压迫下产生的,……这种文献被搬到德国的时候,那里的资产阶级才刚刚开始进行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
  【共产主义文献传入时,该国才刚刚开始进行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这就难怪。】
  德国的哲学家、半哲学家和美文学家,贪婪地抓住了这种文献,不过他们忘记了:在这种著作从法国搬到德国的时候,法国的生活条件却没有同时搬过去。在德国的条件下,法国的文献完全失去了直接实践的意义,而只具有纯粹文献的形式。
  ……德国著作家的唯一工作,就是把新的法国的思想同他们的旧的哲学信仰调和起来,或者毋宁说,就是从他们的哲学观点出发去掌握法国的思想。
  这种掌握,就像掌握外国语一样,是通过翻译的。
  大家知道,僧侣们曾经在古代异教经典的手抄本上面写上荒诞的天主教圣徒传。德国著作家对世俗的法国文献采取相反的作法。他们在法国的原著下面写上自己的哲学胡说。例如,他们在法国人对货币关系的批判下面写上"人的本质的外化",在法国人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批判下面写上所谓"抽象普遍物的统治的扬弃",等等。
  【如画。僧侣们在古代异教经典手抄本上面写上天主教圣徒传,这是国初学者们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讲古代文史经典的路子;至于什么是"相反的做法"(即"在法国的原著下面写上自己的哲学胡说"),请读韩毓海先生的大作。】
  这种在法国人的论述下面塞进自己哲学词句的做法,他们称之为"行动的哲学"、"真正的社会主义"、"德国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论证",等等。
  ……这种曾经郑重其事地看待自己那一套拙劣的小学生作业并且大言不惭地加以吹嘘的德国社会主义,现在渐渐失去了它的自炫博学的天真。
  德国的,特别是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和专制王朝的斗争,一句话,自由主义运动,越来越严重了。
  【是啊,越来越严重了。】
  于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就得到了一个好机会,把社会主义的要求同政治运动对立起来,用诅咒异端邪说的传统办法诅咒自由主义,诅咒代议制国家,诅咒资产阶级的竞争、资产阶级的新闻出版自由、资产阶级的法、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并且向人民群众大肆宣扬,说什么在这个资产阶级运动中,人民群众非但一无所得,反而会失去一切。
  德国的"社会主义"恰好忘记了,法国的批判(德国的"社会主义"是这种批判的可怜的回声)是以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以及相应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相当的政治制度为前提的。
  而这一切前提当时在德国正是尚待争取的!
  【把主语宾语代入一下,说的是什么事儿,谁看谁知道。】
  这种"社会主义"成了德意志各邦专制政府及其随从——僧侣、教员、容克和官僚求之不得的、吓唬来势汹汹的资产阶级的稻草人。
  【其辞未毕……下一句太毒辣,不引了,刚兴趣的同淆自己查原文吧。】
  ……"德国的社会主义者"给自己的那几条干瘪的"永恒真理"披上一件用思辨的蛛丝织成的、绣满华丽辞藻的花朵和浸透甜情蜜意的甘露的外衣,这件光彩夺目的外衣只是使他们的货物在这些顾客中间增加销路罢了。
  同时,"德国的社会主义"也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就是充当这种小市民的夸夸其谈的代言人。
  【那么,韩毓海先生,您认识到了没有?】
  它宣布德意志民族是模范的民族,德国小市民是模范的人。它给这些小市民的每一种丑行都加上奥秘的、高尚的、社会主义的意义,使之变成完全相反的东西。它发展到最后,就直接反对共产主义的"野蛮破坏的"倾向,并且宣布自己是不偏不倚地超乎任何阶级斗争之上的。现今在德国流行的一切所谓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著作,除了极少数的例外,都属于这一类卑鄙龌龊的、令人委靡的文献。
  【这写的真是…无幽不烛,无丑不备。绝了。】
  over.
网站目录投稿: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