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重庆力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尹明善的创业故事


  【看准机会造摩托】
  20世纪90年代,重庆的"摩托帮"闻名全国,摩托车行业两大巨头"嘉陵"和"建设"以及一大批生产销售摩托车及配件的民营企业都汇于此地。
  1991年,一位经营校办摩托车厂的朋友和尹明善聊天时说起,他每个月都需要几百台发动机,却要到河南去买,虽然出了高价但质量却很差,而本地的嘉陵、建设是不愿意把发动机卖给其他小厂的。闻听此言,商业嗅觉灵敏的尹明善知道机会来了。在仔细研究了摩托行业的状况并盘算了面临的风险和机会后,尹明善发现制造摩托车发动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果断地把在出版业掘到的第一桶金——20万元全部投入到了摩托车行业。
  1992年,尹明善注册成立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在这个租来的不到40平方米的车间里,尹明善向9名员工宣布:我要造出全中国、全世界没有的摩托车发动机。
  尹明善说这话的时候,在重庆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尹明善却在7年之后获得了巨大成功。
  尹明善发现,把建设集团维修部的摩托车发动机配件买来,组装了再卖出去,成本只需要1 400元,而拿到市场上去却能卖到1 998元,这是一条无人知道的捷径,建设集团对此也没有觉察。通过短暂的积累,尹明善有了500万元资金,他下狠心拿出50万元来搞技术开发,研制当时全国独一无二的100毫升四冲程发动机。紧接着,尹明善又一鼓作气耗资百万开发出了100毫升电启发动机。
  这两个全国第一,让尹明善一下子就赚了3 000多万元。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国内众多摩托车企业正在血拼价格时,尹明善却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2001年,力帆集团出口创汇2.02亿美元,在全国摩托车企业中首家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成为全国当之无愧的摩托车出口老大。
  2005年力帆出口创汇2.6亿美元,出口量占到总销售量的35%,利润却占到75%。尹明善对此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是把国外市场的销售量提高到总销售量的50%。
  【68岁开始造汽车】
  尹明善是如何看待摩托车产业的呢?他说:"只有夕阳的技术,没有夕阳的产业,只要创新不断,制造业永远是不落的太阳。"
  但是,尹明善也清楚,摩托车向汽车过渡是这个产业必然的发展趋势。"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为400美元到1 200美元的时候,是摩托车的黄金时代,1 200美元之后,摩托车的销量就开始下降,被家用轿车取代,中国人均GDP现在大概是1 000美元,也就是说摩托车的黄金时代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汽车时代快到了。"
  2004年,尹明善宣布进军汽车制造业,他说:"两轮变四轮是我最大的梦想。"2005年4月初,尹明善造的第一辆四轮轿车亮相于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上。2005年1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了力帆集团的汽车生产资格,力帆轿车有了"准生证"。
  但此时,业界对尹明善以及民企造车热潮的质疑声开始出现,汽车业激烈的竞争也让人为尹明善捏一把汗。
  "当年力帆用20万元开发摩托车发动机,不也是有人批评头脑发热吗?可事实证明,力帆只用20万元就发展起来了,并做到了今天40多亿元的资产。力帆是生产摩托车的,转产汽车并非难事,摩托车配件的生产与汽车配件的生产在工艺上差不多。"尹明善自己并不觉得力帆造车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BMW、本田、铃木、起亚等汽车企业不都是从摩托车起家的吗?摩托车企业造汽车有先天的优势。当年摩托车市场的竞争比现在汽车市场的竞争残酷多了,力帆就是在竞争中长大的。"
  面对质疑的尹明善异常冷静,虽然他很清楚自己所处的市场环境,但依然满怀信心。"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农村包围城市。"尹明善将当年游击战的方法用到了汽车上。
  2006年1月19日,尹明善的力帆520轿车全球同步上市。在上市现场,感慨万千的尹明善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心情。
  当年追车儿,今朝造车人。
  恍然如梦中,幸运中国人。
网站目录投稿:元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