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提到韩愈,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位唐代文人可以说是伴随着我们十多年的学生生涯的好朋友。然而伴随着韩愈一生的却是一个""穷""字。因为为人正直且不善于经营,韩愈的人生之中处处充满了""贫穷""或者是""穷途""二字,到了晚年才稍好一些。我们甚至可以说,韩愈是唐代诸多贫寒文人的一个缩影,那么韩愈的一天究竟是怎么过的呢?让我们回到唐代,看韩愈的日常生活。 一、 ""吃的要软,喝的要好""——韩愈的饮食 ""民以食为天"",韩愈的一天是从吃饭开始的。韩愈是个有些可怜的老头子,像我们现在很多的老年人一样,韩愈掉了不少牙。据韩愈自己说,这些牙齿都是""无故动摇脱去""。因此韩愈在饮食方面往往是吃比较松软的食物。 韩愈爱吃米饭,而且是焖得比较烂的米饭,可能这种米饭已经接近于我们现在的浓粥了,对于掉牙的韩愈来说,这种米饭是他的最爱,而且是以他的牙口所比较能接受的东西。韩愈自嘲说:""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饲。"" 我们可以想象韩愈吃饭时的神态,一位老人稳稳地将一勺子米饭送到了自己嘴中,然后像牛吃草一样对饭进行细细地咀嚼,虽然样子可能有些滑稽,但是对韩愈来说是最好的一种吃饭方式了。 韩愈吃饭要细嚼慢咽 在副食方面,因为牙口问题,韩愈吃肉吃得比较少,吃菜吃得相对多一些,即便是吃肉,也是以较为松软易嚼的鱼肉为主。另外韩愈还非常爱吃水果,例如说甜甜的樱桃、脆生生的梨、口感香甜的栗子这些都是韩愈爱吃的。不过自从韩愈的牙齿掉了大半后,韩愈就没法吃一些较为坚硬的水果了,他的妻子害怕韩愈睹""果""思情,因此在家中往往不准备梨、栗子等果子。 韩愈所处的时代是中唐,在当时人们非常重视养生之道,多喜欢用一些草药、补药等来滋补身体,例如说韩愈的伯兄韩会就是这样一个人。韩会吃饭之前往往都要看一下《唐本草》,判断食物的食性然后再吃,颇有我们今日吃饭之前先查一下食物相生相克表的感觉。韩愈嘲笑自己的兄长:""食必视《本草》,年止于四十二。""韩会虽然非常注意饮食,但是最后只活了四十二岁。而韩愈吃饭的时候却是""不择禁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却活了五十七岁,在唐代已经可以算是高龄。 韩愈吃不了水果的悲哀 虽然在饮食上不甚讲究,但是在饮酒方面他却比较讲究,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韩愈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喝酒,开心了也喝酒,难过了也喝酒,无聊了也喝酒。很多酒鬼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越喝酒,嘴越刁,韩愈也是如此。即便经济不富裕,韩愈也要喝好酒、喝名酒。韩愈喝过的酒有""抛青春""与""绮罗春""两种,在唐代,好酒一般都以"某某春"命名,如""石冻春""""剑南春""等。 虽然唐代已经有了喝茶的风气,但是韩愈老爷子不怎么喝茶,可能在他心中,酒的味道更好一下吧。 在唐代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社交活动,即宴会。宴会不仅是吃吃喝喝,更是一个交友玩乐的好时机。韩愈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去赴宴了。韩愈毕竟是一个志趣高洁的老爷子,当时长安城中流行的群美宴、罗膻宴都不是韩愈的喜好。韩愈所喜欢的宴会,更多的是一种文学性质浓厚的宴会,宴会上都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朋友们聚在一起吟诗作赋,喝酒聊天,非常快活。我想这样难得的宴会,也是贫穷的韩愈喝到好酒的重要时机吧。想一下一个胖乎乎花白头发的老爷子在宴会上大口喝酒,喝到尽兴之处便和朋友们一同讨论文学,这真是非常开心之事了。 宴会之乐,非常快乐 二、 ""骑马爱好者""——韩愈的出行 在我学的语文课本中,曾经有《推敲》一文,我还记得文章的插图上韩愈骑着高头大马,贾岛骑着小毛驴的样子。确实,在韩愈的日常出行之中,骑马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在唐代骑马之风非常盛行,皇室成员、政府大员多喜欢骑马出行或者是打马球,人人都有一身好骑术。当然也有一些拉风的朋友例如哥舒翰喜欢骑白骆驼,也有一些比较贫穷的文人例如杜甫骑驴出行。 韩愈的经济条件不太好,但是他也是骑马出行。我们很难想象韩愈从哪里来的钱买马。可能是朋友赠送给韩愈的代步工具吧。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韩愈养不起马或者是不会养马,因此他的马又小又弱。韩愈曾经吐槽自己的马:""泥水马弱,不敢出。"" 大家都听过一句老话,""马无夜草不肥"",就是说养马的时候一定要在半夜再给它加一顿草,这样马才能长得又肥又壮。韩愈家贫,请不起专门的马夫;依韩愈的条件看,韩愈也没法精细地养马,这样韩愈的马瘦弱也就说得通了。 马伴随着韩愈走遍了长安城,韩愈骑马去钓鱼、骑马去赴宴、骑马去上朝……最后骑马被贬谪。韩愈有一首诗中曾经写到,""雪拥蓝关马不前"",可见在贬谪途中,韩愈也是依然骑着自己的小马。 有一个成语叫做""髀肉复生"",说得是刘备因为身处荆州无战事,很少骑马锻炼,因此大腿上长满了赘肉。因此经常骑马的韩愈老爷子身板应该还算不错,体型虽然胖,但是也算魁梧一类的。因为这种健康的身体,虽然韩愈遭受了很多人生变故与路途奔波,但是依然顽强地活着。 三、""贫穷与富贵""——韩愈的经济状况 韩愈很穷,确实很穷。在韩愈四十五岁那年,韩愈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做《送穷文》。""送穷""是当时的一种民间习俗,即送掉穷鬼,迎来富贵。韩愈在这篇文章中写自己的""五穷"",分别为""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由此可见韩愈虽然生活贫穷,但是并没有说把致富放在人生第一位。在他看来,文化修养方面的""智、学、文""占了生命的五分之三,物质生活上的穷则不值一提。韩愈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对于财富的看法: ""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饫于肥甘,慕彼糠糜。"" 韩愈的意思是有的人有一块美玉,却用来换一块羊皮;有的人吃着肥美的事务,却羡慕别人家的粗粮粥。为什么呢?因为志趣不在于物质享受之上而在于《诗经》、《尚书》等经典之中。 虽然精神上富足,但是在物质上韩愈真的很贫穷。韩愈一家人穿得衣服都非常单薄,因此他的儿女们经常冻得瑟瑟发抖,韩愈曾写下""冬暖而儿号寒""的句子。可见在寒冷的冬天,韩愈既没有办法去筹备取暖用的炭火,也没有办法为家人准备厚衣服,因此只能一家人聚在一起瑟瑟发抖,孩子啼哭,大人烦恼了。韩愈的女儿年仅十二岁就去世,可能也与此有关。 韩愈家中确实不富裕 韩愈作为一个官员来说,俸禄并不低,但是韩愈家中却足足有包括侄子韩老成一家在内的三十口人需要韩愈去养。韩愈每天一睁眼,面临得就是三十口人的吃喝拉撒,对他来说真的是""压力山大"",即便是在丰年谷价贱的情况下,韩愈一家也吃不饱饭,被人讥笑为""年丰则妻啼饥""。 韩愈的收入情况如何呢?韩愈在京城中任国子博士,大约一个月有俸禄四十贯,虽然已经算高薪,但是远远不够一家人使用。除了节衣缩食之外,韩愈还经常到处去借钱。韩愈早年刚到京城的时候因为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因此经常依靠接济为生。此时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重拾旧业。韩愈此人性格豪爽,因此朋友众多,通过朋友们的接济,韩愈才能勉强度日,例如当时的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等人都是韩愈去找来借钱的好友。通过节俭度日和东拼西凑,韩愈在京城中的日子勉勉强强地过去了。 韩愈名言 到了晚年,韩愈从京城被贬到地方为地方官,先后担任潮州刺史、袁州刺史。虽然人被贬官,但是经济条件却大为改善。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俸禄的提高,一个是韩愈已有文名,开始依靠写作收取润笔费补贴家用。 首先是俸禄的提高,韩愈在京城之中一个月收入大约是四十贯;到了地方担任刺史后,收入直接蹦到了一百贯,还获得了一笔高达五十贯的""送使钱"",这两笔钱加起来韩愈的月收入达到了一百五十贯,将近之前的四倍。可见当时地方官的收入是要远远高于京官的。 其次是润笔费的收取。此时的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已经是天下闻名的文学大家了。白居易就曾经评价韩愈说: ""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马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 韩愈的文章在当时是最火的 此话的意思就是说因为韩愈文章写得好,因此请韩愈来写文章已经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代风尚了,人人都以能请动韩愈写文章而为夸耀的资本。说实话,一个文学家能够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出名是非常难的,可见韩愈的功底之深厚。 韩愈收过几次润笔费,分别是下面这些东西:""金数斤"",""马一匹并白玉腰带一条"",""绢五百匹""等。一匹绢大约是0.8贯,韩愈写一次文章就是四百贯,大约是自己月收入的三倍还多。 由此可见,在韩愈的晚年生活中,因为俸禄的提高以及额外收入的增加,韩愈已经摆脱了自己的贫穷生活而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有钱之后的韩愈也热衷于社会公益性活动,例如说出钱赞助学生上学、出钱修整神庙等。 不得不说韩愈是幸运的,毕竟在他的晚年生活之中韩愈还跟富贵手牵手过。而当时很多官员干了一辈子,仅仅依靠俸禄为生,往往都落得一个""家无余财""""无田无官以为归""的惨烈景象。 韩愈的晚年是幸福的 四、总结 通过韩愈的日常生活经历,我们可以一窥当时贫寒官员的生活。 导致贫寒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俸禄过低、家人过多等因素,导致这批官员有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而缓解这种生活压力的重要因素就是依靠加薪或者是写文章等额外收入了。但是很多人依然需要依靠接济或者是借钱为生。当然,也有韩愈这样的文人后面有钱了主动投身于接济文人的事业活动之中。 在官员的日常生活之中,出行往往依靠牛驴,在吃喝方面可能也不甚重视,参加宴会是一个吃喝交友的好时机,因此官员们往往对于宴会都非常重视。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于网络与自制,需要可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