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小儿脾胃薄弱,无论内伤乳食,感受外邪或脾肾虚寒等,均易引起泄泻。本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发病较多。常见于西医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 1.药米鸡肝方 【组成】山药15g,薏苡仁10g,鸡肝1枚 【制用法】先将山药、薏苡仁研为细末,取新鲜鸡肝1枚,用竹片削切成片,拌上药末调匀,加醋适量,放于碗内置饭上蒸熟,于晚分2次食 【功效】小儿脾虚久泻。 【出处】家庭医生,1986,(6):39 2.山稔干饮 【组成】山稔干30g, 【制用法】炒焦,水煎服,每日3次。 【功效】小儿腹泻。 【出处】家庭医生,1986,(8):26 3.乳泻糖浆 【组成】山楂炭12g,青皮6g, 【制用法】共研细末,混匀,以水160毫升(约1-2汤匙)调成浆水状,加红糖适量,隔水蒸20分钟,每服15毫升(约1汤匙),1日4次,即1剂量分3天左右服完。 【功效】婴儿伤乳腹泻。 【出处】家庭医生,1988,(1):40 4.康复肥儿散 【组成】炒淮山药7成炒鸡内金3成 【制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可掺在粥中,加少许糖(红白糖均可)与粥同食,每用3g,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消化不良。 【出处】中医报1986年7月7日第2版 5.健童散 【组成】党参、山药、莱菔子各150g,胡黄连、地骨皮、五谷虫槟榔片、白术、砂仁、炒扁豆、莪术、木香各100g,芦荟、青黛各50g, 【制用法】共研细,高压灭菌。用量:3个月~1岁半g,2-3岁1g,半~2g,4~7岁2g,半,日2次,用温开水或药汤送服。 【功效】婴幼儿腹泻。 【注意事项】所用药汤组成如下:如伤食泻,用焦三仙各10g,煎汤送服;伤湿泻,用吴茱萸5g、肉豆蔻10g,煎汤送服;脾虛泻,用莲肉10g、肉桂5g,煎汤送服;呕吐,加竹茹、藿香各10g,煎汤送服;久泻不止,用罂粟壳、石榴皮各10g,煎汤送服。 【出处】中医报1986年8月7日第3版 6.香桔饼 【组成】土藿香、橘皮、制苍术、炒车前子、焦山楂各等分.焦神曲、六一散加1倍量 【制用法】上药除神曲外,共为细末,另用青荷叶1张,批碎,同神曲煎成稀糊,去荷叶,和药末,用印板刻成薄饼如小棋子大,每用1~3个,压碎,粥浆调服,或煎汤服。 【功效】小儿时感发热、伤食泄泻 【出处】中医报1986年10月27日第2版 7.消化合剂 【组成】白术3g,茯苓3g,木香6g,砂仁6g,白豆蔻6g,香附3g,焦三仙30g,鸡内金4.5g,秦皮9g,陈皮6g,车前子9g,泽泻6g,木通3g,甘草4.5g, 【制用法】上方加水500毫升,煎至90毫升即成。7~12个月每次服10~15毫升,1~1.5岁每次服15~20毫升,1.5~3岁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次,7天为1个疗程。 【功效】小儿迁延性消化不良,慢性肠炎。 【注意事项】本合剂不仅对迁延性消化不良,而且对急性消化不良也有很好的疗效。可随症加减:久病体虚者加人参2g;呕吐频繁者加半夏3g;服药3天后,如腹泻仍不止者,加白芍6g,并将车前子加量至15g, 【出处】《中西医结合儿科试用新方》(增订本) 8.病毒腹泻饮 【组成】半夏10g,陈皮10g,木香9g,茵陈12g,板蓝根10g,连翘10g,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 【制用法】水煎服。1岁以下每次服14-1/3剂,1-2岁服1/2~2/3剂,2~3岁服2/3~1剂。 【功效】婴幼儿秋季腹泻 【注意事项】呕吐停止后,可减去半夏、陈皮、腹痛剧烈者加延胡索;食欲不振者加焦三仙;肝大转氨酶高者,加郁金、栀子、黄芩;烦躁不安者加蝉蜕、钩藤 【出处】《中西医结合儿科试用新方》(增订本) 9.腹污收涩散 【组成】赤石脂60g,诃子乌梅肉秦皮各50g,煨肉蔻30g,地锦草(或马齿览)100g,丁香20g,车前子80g,粟壳10g,炮姜15g, 【制用法】制备:将赤石脂、丁香、肉果、罂粟壳研至细末,余药水煎3~4次,去渣浓缩,拌入药末置干燥箱内干燥后制成散剂,分装备用。小于1岁者每次2-3g;2-3岁者每次3-5g;3~5岁者每次56g;大于6岁者每次6~8g,每日3~4次吞服 【功效】腹泻每日6~10余次不等,多为黄绿色的水样便,排除器质性病变者 【出处】江苏中医,1989,10(1):13. 10.山药糊 【组成】淮山药粉 【制用法】每次6~12g,加适量白糖,调成糊状服用,每日数次。 【功效】小儿轻症脾虚泄泻。 【出处】《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11.石汤 【组成】生石膏30g,寒水石90g,滑石30g,绿茶5g, 【制用法】煎汤,渴则饮服 【功效】小儿热泻。症见泻利无度,烦渴引饮,多饮多泻,躁烦不安等 【出处】《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12.二敷脐方 【组成】罂粟壳5g, 【制用法】水煎成汁,用纱布浸汁后敷于脐部,1日调换数次 【功效】小儿久泻不止,滑泄无度,胃不受纳。 【出处】《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13.止泻糊剂 【组成】山药、苡仁、茯苓各10g,鸡蛋1枚 如兼发热加荆芥、葛根各4g;如便稀秽臭、水多渣少、色黄褐或黄绿、肛门红赤者,加黄芩、白芍各3g;嗳气昋酸、腹痛阵作者,加炒谷、麦芽各4g。 【制用法】先将上药煎汤,再将鸡蛋煮熟,取蛋黄,置于碗内,然后把药汁冲入,拌成糊状,分2次喂服代食,连服2-3天 【功效】婴幼儿腹泻。 【出处】中医报1987年5月27日第2版 14.健脾消食散 【组成】鸡内金18g,淮山药、莲子(去心)各60g,饭锅粑120g, 【制用法】共焙黄,研细粉,每服6~9g,早晚各1次,白糖水冲下,或拌入稀饭服用。 【功效】小儿腹泻。 【出处】中医报1987年5月27日第4版 15.神枣冲剂 【组成】红枣5枚神曲10g, 【制用法】烤干、研末,分15包,每服1包,每日3次。 【功效】婴幼儿频繁腹泻。 【出处】中医报1987年5月27日第4版 16.人乳散 【组成】人乳50毫升焦山楂0.3g,炮姜炭0.3g, 【制用法】人乳煮焦研细粉。将上药共研细末。3个月以内患儿每次服0.1g,早晚分服。3个月~1岁患儿,可酌情增至每次服1剂,1日3次 【功效】小儿腹泻。 【出处】《中医临床验方集》 17.五倍子填脐方 【组成】五倍子1个 【制用法】研末为丸(面糊)如绿豆大,纳入脐中,料布固定。 【功效】小儿腹泻,大便清水 【出处】《中医临床验方集》 18.七味白术散 【组成】党参6g,白术6g,茯苓6g,葛根6g,藿香3g,广木香1.5g,甘草1.5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频服。 【功效】脾虚泄泻。 【注意事项】泄泻引起中、重度脱水者,需适当补液。 【出处】上海中医学杂志,1986,1:27 19.七味止泻汤 【组成】生(炒)山楂车前子(布包)各5~8g,山药6~10g,木香(煨)2~3g,白术3~5g,儿茶1.5~3g,鸡内金2~3g, 【制用法】每日 1剂,加水煎到60毫升,分2~3次温服,临症适当加减。 【功效】婴儿腹泻。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1989,(9):25 20.温中健脾汤 【组成】煨肉豆蔻10g,煨木香10g,焦白术10g,肉柱10g,焦楂炭10g,姜汁炒川连5g, 【制用法】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2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每日1剂,日服3、4次。 【功效】小儿久泻。 【注意事项】临证时,如需利水湿者,可酌加茯苓、泽泻;如需消食积者,可酌加炮姜炭、炙鸡内金。另外小儿脐腹必须保暖。 【出处】中医杂志,1988,29(7):59 21.民间小儿八仙方 【组成】防风3g,钩藤3g,蝉蜕3g,陈皮5g,炒麦芽9g,焦山楂9g,炒神曲10g,连翘6g,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小儿腹泻。 【出处】中医杂志,1988,29(10):12. 22.银白散 【组成】糯米(炒)、白扁豆(炒)各60g,白术(炒)30g,甘草(炙)、丁香、藿香各6g, 【制用法】共为末,每服6~9g,米饮调下。 【功效】小儿胃虚吐泻。 【出处】《灵验良方汇编》 23.香连散 【组成】川黄连、广木香、滑石各30g,大黄10g, 【制用法】共研细末。1~3个月每次服0.3g,周岁以内服1g,4岁以内服2~3g,5~7岁服3.5~4g,日服3~4次,煎服。6个月以下婴幼儿去药渣,6个月以上小儿连药渣服下,可加少量白糖。 【功效】小儿泻、痢腹痛 【出处】中医报1987年10月7日第2版 24.加味天水散 【组成】生山药30g,滑石18g,粉甘草9g, 【制用法】作汤服 【功效】小儿暑日泄泻不止。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25.小儿止泻散 【组成】苍术(米泔浸陈土炒焦)90g,车前子、羌活(炒)各60g,川乌(去皮、面包煨透)、生甘草(炒)各45g,生、熟大黄(均炒)各30g, 【制用法】研细。1~4岁服0.5g,5岁以上服0.6g。 【功效】小儿腹泻。 【注意事项】忌生冷、面食、荤腥、煎炒、发物。 【出处】中医报1988年1月7日第2版 26.止泻膏 【组成】青木香10g,木通、苍术、芜活、防风、川乌陈皮各50g,泽泻40g,大黄、法半夏各30g, 【制用法】取与上药重量相等的熔猪板油500g,置于小号铁锅内文火煮沸,将上药倒入油锅内,待药物煎至焦黑(不存性),去渣,再将药液熬至滴水成珠后,趁热倒人陶瓷或搪瓷器皿中,即成膏。使用时,加热溶解,取少许药膏平摊于5厘米乘5厘米的牛皮纸上,趁热贴于患儿脐周,每日1次。 【功效】小儿外感风寒、内伤饮食之泄泻。 【注意事项】避免受凉,忌食肥甘、瓜果、生冷等物。 【出处】中医报1988年12月17日第2版 27.六味泄泻汤 【组成】火炭母9g,谷芽9g,晚蚕沙4g,(炒)扁豆6g,(炒)鸡蛋花6g,樟木子9g, 【制用法】加水两碗,煎取半碗,空腹服。 【功效】小儿泄泻。 【出处】《常见病中医简易疗法》 28.绿豆敷剂 【组成】绿豆粉鸡蛋清 【制用法】绿豆粉调鸡蛋清,敷于囟门,泻止去药。 【功效】小儿泄泻。 【注意事项】如兼有呕吐,可同时敷足心以止呕 【出处】中医杂志,1990,31(4):54 29.颠倒苦苍散 【组成】苦参苍术 【制用法】各研末,(热重者以3:1配合,湿重者以1:3配合),以米醋调敷两足心,外用纱布扎裹,4-12小时换药1次,泻缓则换药时间可适当延长。 【功效】小儿湿热泄泻。 【出处】中医杂志,1990,31(4):54 30.车前子敷剂 【组成】车前子丁香肉桂(按3:1:2比例) 【制用法】研末和匀。用时取粉末2g,置于脐中,然后以加热之纸膏盖贴于上。 【功效】小儿脾虚泄泻 【出处】中医杂志,1990,31(4):54 31.止泻散(外用脐疗) 【组成】焦白术茯苓山楂升麻丁香乌梅肉桂川黄连各100g, 【制用法】将上药混合粉碎,过80目筛,装瓶中备用。每次取5g,用醋调糊,敷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3次为1疗程。 【功效】婴幼儿腹泻。 【出处】四川中医 32.小儿止泻栓 【组成】雄黄0.5g,枯矾1.5g,山楂5g,米壳3g,乌梅3g,【制用法】将上药加工成细末,以聚乙醇-600与乙二醇-1540为基诃子3g,儿茶0.5g,质制成重0.5g,的栓剂。用时将栓剂放入肛门内,拇指与食指将两边臀大肌捏紧,5分钟后可放开,大便后即可放入。日3粒。 【注意事项】临床运用发现,本药对杀伤蛲虫有特效,对肛门湿疹、痢疾等亦有一定的疗效。 【功效】小儿腹泻。 【出处】中医杂志,1989,30(3):56 33.保安丸 【组成】香附(醋炒)、缩砂仁各30g,白姜(炮)、青皮(醋炒)、陈皮、三棱、莪术、炙甘草各15g, 【制用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量儿大小与之,白汤化下。 【功效】小儿伤乳食泻。 【出处】《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白话解》 34.诃子散 【组成】诃子(面煨)、肉豆蔻(面煨)、白术(土炒)、人参、茯苓、木香(煨)各30g,陈皮、炙甘草各15g, 【制用法】上为细末,每服3g,姜汤调服。 【功效】小儿中寒泻。 【出处】《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白话解》 35.固肠丸 【组成】当归、人参、白芷、赤石脂、龙骨(煅)、白术(炒)、乌鱼骨各等分 【制用法】为末,醋糊为丸。量大小,米汤下。 【功效】脾胃虚弱,滑泄无度。 【出处】《婴童类萃》 36.清热止泻汤 【组成】白茯苓、滑石各3g,白术18g,泽泻2.1g,川黄连(姜炒)1.2g, 【制用法】加生姜,煎服。 【功效】小儿热泻。 【出处】《明医指掌》 温37.脾止泻汤 【组成】白术(土炒)、白茯苓各3g,肉桂0.9g,肉果1.5g,甘草0.6g, 【制用法】加生姜,煎服 【功效】小儿寒泻。 【出处】《明医指掌》 38.葡萄叶软粒 【组成】葡萄叶适量 【制用法】将葡萄叶洗净,水煎2次,合并两次药液,用纱布过滤后再用文火蒸发水分,浓缩成糊状,加生粉与白糖各半,拌匀至半干,成大小不等软粒,烘干或晒干。每剂含葡萄叶30g,(千品15g,),分装3包。1岁以上每次服1包,日服3次,1岁以下减半。 【功效】婴儿腹泻。 【出处】《食物疗法》 39.苹果泥 【组成】苹果1000g,(成熟较好者) 【制用法】洗净,去皮去核,捣烂如泥,日吃4次,每次100g。1岁以下婴儿,可服苹果汁,每次半汤匙。 【功效】轻度腹泻 【出处】《食物疗法》 40.车前止泻煎 【组成】车前子30g, 【制用法】纱布包,煎成400毫升左右,稍加白糖频频饮服,日1剂。 【功效】小儿夏秋腹泻 【出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1):697 41.止泻灵 【组成】车前子32g,(微炒)泽泻64g,(炒炭存性)木瓜24g,胡黄连24g,焦白术24g,炒扁豆24g,生山药24g,党参16g,砂仁16g,广木香16g,葛根16g,桔梗9g,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筛,瓶装备用,开水调服,每日3次。3~6个月者服1.2~1.5g,6个月~1岁服1.5~2g,1岁8月~2岁者服3~4.5g。 【功效】婴幼儿泄泻。大便呈黄绿色,呈稀糊状,混有不消化食物。 【出处】上海中医杂志,1985,12:25 42.止泻汤合醋油炙蛋 【组成】车前子20g,(包)山楂山药白扁豆各15g,葛根12g,茯苓泽泻各6g,神曲10g,甘草2g, 【功能】健脾止泻。 【制用法】湿重于热加猪苓、滑石;热重于湿加黄芩、白芍;食积偏重加谷麦芽、枳实;暑重者加藿香、香薷。两煎药液混合过滤后,浓煎至250~300毫升,加白糖适量当茶饮。另食醋油炙蛋;醋15毫升,鸡蛋3个(打去壳)混合搅匀,待锅热,放食油适量,将醋蛋倒锅内,用文火炙熟。日分2~3次食用。日各1剂。 【功效】3-5岁小儿因湿热、伤食,以及脾虚所致泄泻。 【出处】四川中医,1991,(5):15 43.理脾固肠汤 【组成】炒党参芡实肉各9g,炒白术煨诃子茯苓各6g,煨葛根陈皮各5g,土炒山药焦神曲各12g,炙乌梅8g,白豆10g, 【制用法】1剂水煎3次,日服3次。亦可将上药共研细末,6个月以内服1.5g,7个月至周岁服3g。每岁3g,按年龄递增。 【功效】2周岁以上小儿久泻。 【注意事项】小儿久泻多为脾虚,在治疗间勿须禁食,但需要重视适当的营养,逐渐增加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者,给以补液纠正之。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1986,(12):29 44.小儿止泻汤 【组成】白术10g,泽泻10g,建曲炭12g,(布包)防风3g,川朴5g,车前子12g,云苓12g, 【制用法】水煎至40毫升,每次10毫升,每日4次口服。 【功效】秋季腹泻。非特异性病因不明的消化不良,持续泄泻一周至两个月者。 【注意事项】避风寒,勿过饱食 【出处】天津中医,1988,3:41 45.单味伏龙肝汤 【组成】灶心土 【功能】补脾止泻。 【制用法】本品约鸡蛋大1块,加水500毫升,煎5分钟后离火澄清后,取清液贮入瓶内,待温使婴儿吸吮,隔1-2小时温之再令吮,每日3~5次为度。 【功效】婴儿(周岁前后)大便久泻,并排除痢疾、肠炎等病,吮乳喂食正常者 【出处】中医药研究,1989,(2):11 46.温脾止泻汤 【组成】肉苁蓉6g,丁香5g,炮姜6g,伏龙肝9g,(布包)苍术6g,参须3g,(另煎)扁豆10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小儿慢性腹泻 【出处】中医杂志,1986,27(3):12 47.健童散 【组成】党参山药莱菔子各150g,胡黄连地骨皮五谷虫槟榔片白术砂仁炒扁豆莪术滑石木香各100g,芦荟青黛各50g, 【制用法】共研细面,高压灭菌,分装每袋1.5g。3个月~1岁每服0.5g,2~3岁每服1.5~2g,4~7岁每服2.5g,日2次,用温开水或汤送服。如伤食泻用焦三仙各10g,煎汤服;伤湿泻用吴荣萸5g,肉苁蓉10g,煎汤服;脾虚泻用莲肉10g,肉桂5g,煎服;呕吐加竹茹、雀香各10g,煎汤服;久泻不止用米壳、石榴皮10g,煎汤服 【功效】伤食泻,湿热泻,脾虚泻,久泻气虚下陷等。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1986,(6):28. 48.膈下逐瘀汤 【组成】五灵脂1.5g,当归2g,川芎1.5g,桃仁2g,丹皮2g,赤芍2g,乌药1.5g,延胡1.5g,甘草2g,香附2g,红花【制用法】此为1岁小儿1日水煎剂量,其他年龄适当增减。脾胃虚1.5g,枳壳1.5g, 弱加白术、茯苓、黄芪;脾肾两虚加附子、肉桂、黄芪;大便次数多且呈水样者可加诃子、苡仁。水煎,每日1剂。煎两次,药液混合,分作8~10次服完(平均1小时服一次),每次2-4匙即可。 【功效】小儿久泻。 【出处】新中医,1981,(12):26 49.伏龙胡椒汤 【组成】伏龙肝(又名灶心土)30g,白胡椒3粒(花川椒代亦可,酒洗)全蝎2g,炮姜5g,炙甘草6g, 【制用法】呕吐加丁香3g,(6岁患儿用量)。将伏龙肝捣碎先煎,把煎二次液加以沉淀,取上面澄清汤液,再纳诸药煎服,服时应少量多次,以免呕吐无效 【功效】小儿迁延性腹泻。 【出处】新中医,1982,(11):36 50.加味葛根芩连汤 【组成】葛根9g,黄连3g,黄芩9g,茯苓9g,泽泻6g,炒车前子6g,甘草3g, 【制用法】每日1剂,煎水频服。 【功效】婴幼儿秋季腹泻 【出处】中草药,1980,(8):367 51.五肉汤 【组成】莲子肉15g,山楂肉10g,诃子肉7.5g,乌梅肉3g,大枣肉20g, 【制用法】上药为1周岁小儿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根据年龄大小,药量可酌情加减。如服3至5剂之后,腹泻减轻或大便初见成形。本方亦可碾成细末,改做散剂服之。 【功效】全部病例均以形体瘦弱,神疲倦怠,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舌色淡,苔薄白,脉缓而弱,指纹隐淡,属脾虚型泄泻(单纯性消化不良)范畴之内者,为本方适应证。 【出处】陕西中医,1980,(5):12 52.疏运汤 【组成】苏梗、藿梗、煨木香、焦白术、茯苓、扁豆衣、炙藕节、炒竹茹各10g、煨葛根、陈皮各5g、蔻节3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口服困难者均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或直肠点滴。加减:若发热、口渴、舌红加银花10g,生石膏30g,(包煎);大便色绿夹有泡沫,肠鸣辘辘,阵发哭闹或腹痛加防风炭10g;大便黏腻色黄,肛周皮肤红碎,大便常规见有白细胞加炒黄芩,马齿苋30g;腹胀,暖气,大便夹有不消化残渣加焦楂曲各10g;久泻色绿,大便水分较多,舌淡红加炮姜炭3g;口干唇燥,尿少,舌红少苔去苏梗、藿梗、陈皮加鸟梅、石斛各10g;见矢气或小便时均有大便滑出或暴泻次频量多去苏梗、藿梗、蔻仁,加煨诃子、石榴皮各10g;久泻,大便鸭溏,次数或多或少,腹软,舌淡红去苏梗、藿梗加太子参10g。凡见中度以上失水或呕吐均予静脉补充水解质1天~3天。 【功效】小儿泄泻。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1992,(12):29 53.石砂白术汤 【组成】石榴皮8g,砂仁木香炙甘草各2g,党参白术茯苓藿香各6g,葛根车前草各10g, 【制用法】上药水泡20分钟后煎取汁60~90毫升,每日1剂,每次10~15毫升,日服6次。脾虚型证见大便稀溏,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反复发作,神疲纳呆,睡时露睛用基本方;伤食型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口臭纳杲,泻前腹痛加神曲、麦芽、伤肉食重加山楂;伤瓜果加丁香,伤乳食加炒麦芽、谷芽、山楂;脾虚惊恐见粪青如苔,睡中惊啼,加辰砂、钩藤;脾肾阳虚见完谷不化;四肢欠温加黑故纸、附片;风寒型见泡沫样便,鼻塞流涕加紫苏叶、防风;湿热型泻下水份较多,或如水注,或见粪镜检有少许红、白细胞、黏液、去石榴皮、砂仁、党参,加入黄连、黄芩、滑石。 【功效】婴幼儿泄泻。 【出处】映西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