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国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分析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北京市 100086)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的概况,研究了消费信贷市场现状、特点及风险,并展望了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分析
  一、引言
  暑假的一天,在北京某高校上大学的李哥来我家玩,拿出新买的Iphone 7手机,引起了我的诧异。李哥家在四川,他的父亲和我的父亲是儿时的小伙伴,我们两家关系密切,所以我知道李哥家里给他的生活费并不宽裕,怎么有钱买5千多块钱的手机?一问才知道,他是在一个大学生分期平台上买的。除了手机,李哥还从十几个校园借贷网那里,陆陆续续借了几万元,有几笔贷款现在已经还不上了,这次就是来我家求援的。
  一个还没有工作的大学生,怎么能借到这么多钱?带着这个疑问,我对大学生消费信贷的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走访、产品体验和资料分析,形成以下报告。
  二、市场概况
  (一)大学生群体消费信贷需求
  作为还没有正式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当代在校大学生消费一般呈现以下特征:
  (1)消费资金来源单一
  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资金主要来自父母支持,有一部分可通过勤工俭学获得少量收入。
  (2)支出项目多
  除生活费、学费、住宿费等基本支出以外,大学生群体的其他支出占比也较高。如社交类:旅游、餐饮、娱乐;培训类:英语、考研、证书类培训等;服饰类;数码电子类,如手机、电脑等。
  (3)网络消费占比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消费迅速普及。大学生群体伴随着互联网消费一起成长,熟悉电商平台的购物、支付流程。据统计,大学生通过PC、手机在网上消费的支出,占总消费比例已达到50%以上。
  (4)接受提前消费的理念
  在校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即使是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也会用全家的财力支持大学生的各种花费。部分学生养成了跟风消费、奢侈浪费、攀比炫耀的消费习惯。一些消费信贷平台也给学生灌输提前消费的理念,对借贷消费推波助澜。
  在这几个因素的作用下,消费信贷市场迎合了大学生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市场规模
  根据教育部网站数据,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53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在校大学生人数约有3500万人。假设有20%的大学生使用消费信贷产品,人均金额2万元,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可达到千亿元以上。
  (三)市场参与者
  银行原本是大学生消费信贷的积极参与者。早在2004年,招商银行就曾经尝试过学生信用卡业务,但由于坏账率高带来的社会问题,2009年银监会正式对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叫停。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互联网金融平台把目光投向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由于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政策监管相对宽松,在客户准入、风险控制以及利率管理等方面,都给大学生信贷平台较大的自主空间,也给这个市场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从2013年开始,经过短短的三年时间,已经出现了分期乐、趣分期、爱学贷等多个校园分期平台,电商巨头京东也在2015年3月正式推出了"校园白条"业务。据融360统计,目前已有80多家分期平台进入这一市场,其中近六成平台为2015年成立。
  三、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现状
  (一)产品形态
  大学生消费信贷产品基本都采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学生只要下载APP或上校园网贷平台即可申请。为了吸引大学生,各家平台都非常注重用户体验,资料简化、审批快速,一般只需要身份证、学生证即可。为了吸引用户,提升体验,大多数平台都采取线上审批、当天放款的模式。
  (二)产品种类
  大学生消费信贷一般有两种形式:消费分期和现金贷。目前大部分校园网贷平台都采取电商+金融的模式,一方面在平台出售各类吸引学生的商品,同时对这些商品提供分期付款服务。
  消费分期是指对特定的单笔消费分期付款,客户申请分期后,购物款项一次结算给商家,客户分期还款。
  现金贷是指客户申请后,将一笔资金直接转入借款人银行账户,借款人按约定期限还款。与消费分期相比,现金贷款不指定用途,更受学生欢迎,但也容易被用于网络赌博、游戏等不当消费,相应的风险更高。
  (三)产品定价
  金融平台提供的消费信贷产品都会有资金、风险、运营、系统、渠道等成本,这些成本最后都会转为信贷产品的利率或费率,由借款人承担。
  目前银行信用卡的利率为日息万分之五,年利率为18%;消费金融公司的费率与银行基本持平。但大学生消费信贷公司(校园网贷平台)的产品费率大都远高于这一水平,从年化30%到50%甚至更高。在逾期罚息定价上,校园网贷平台的定价更是远超信用卡,达到了日息百分之一。校园网贷平台利用大学生金融知识缺乏,对信贷产品价格不敏感的特点,试图采用高定价来覆盖平台的高成本。
  (四)营销渠道
  短短两三年时间,众多校园网贷平台纷纷进入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为了争夺客户,各家平台都不惜重金投入营销广告和线下推广渠道(地推)。很多校园充斥着各类校园信贷产品的广告,各大平台还争相发展学生作为兼职信贷推广人员。有些学生,既是借款人,也是推廣人。
  (五)风险状况
  虽然从一些分期平台公布的数据来看,大学生消费信贷的不良率不高。但由于大多数平台经营时间都不到两年,真实风险状况尚没有完全暴露。对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欠缺还款能力的大学生放贷,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真实的风险状况不容乐观。
  校园网贷主要的风险有以下几类:
  1、欺诈风险
  在银行申请信用卡或办理贷款,均要求对客户亲核亲访,申请必须有客户面签。而对校园网贷公司,由于缺乏政策监管,往往采取网上申请、审批的非面对面核身方式。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应对平台间的竞争,各家金融公司都尽量简化申请手续,提升放款效率。几大主流平台都只需要客户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基本资料。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机。有些学生盗用同学的个人信息申请贷款,还有一些校园推广人员利用收集的学生信息冒用学生名义贷款。
  前段时间媒体曾报导,某高校学生小郑,利用自己班长的身份,在班级收集同学们的身份证、学生证、家庭联系电话等信息。再冒用同学的身份,在各家网络信贷平台申请贷款。最后欠下几十万元债务无力偿还。
  2、信用风险
  由于各家校园网贷公司不能接入人行征信系统,大多数平台主要基于对用户身份(大学生)的识别,加上有限的外部征信数据(如芝麻分、社交数据等),根据自身的风控模型对客户授信,往往会存在过度授信情况。学生逾期违约以后,平台也无法将客户信息上传到人行黑名单,再加上各家平台并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学生可以在多个平台间重复借款。
  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再加上对不上黑名单的侥幸心理,部分学生在发生周转困难时,往往产生逾期。而高额的逾期费率则进一步增加了欠款金额,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拖欠不还,加大了信用违约的风险。
  3、偿还能力风险
  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提供的生活费,虽然也有一些兼职打工的收入,但通常也不足以支付分期的账单。这时候,学生往往会从其他借贷平台再借一笔新的贷款,拆东墙补西墙,债务越滚越高。以李哥为例,从第一笔贷款还不出开始,他已经陆续在十余家平台借款用于还贷,这些平台总的欠款已经超过十万元。他现在去快餐店找了份兼职的工作,每月只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依然是入不敷出。
  4、政策风险
  市场上经营的几十家分期平台,大多数并没有消费金融公司或者小贷公司的牌照。有些公司以P2P模式运营,有些没有任何资质。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大学生信贷市场进行规范,一旦出台相关监管政策,很多平台的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可以预测未来国家一定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校园网贷进行监管和规范。
  (1)限定利率水平。由于没有监管,目前大学生信贷平台基本是自主定价,价格体系混乱。除网站明确标识的利率,还有名目各异的逾期费、手续费、中介费等,远超过银行贷款的利率。有些平台希望以高定价来覆盖高风险、高运营成本。如果利率水平进行统一规范,严格执行上限标准,势必有一批平台的收入不能覆盖成本,出现经营风险。
  (2)严格客户核身、面签等程序。为了减少交易争议,KYC(know your customer)是金融业务的基本准则,尤其是面对人生阅历、金融经验都很缺乏的大学生,更加需要核实客户的真实身份、真实意愿和用途等。目前仅凭身份证、学生证信息就可贷款的流程,是利用简便的手续来吸引大学生,如果对客户核身、面签等程序严格规定,届时校园网贷将失去和银行竞争的优势,势必会失去大量的大学生客户群。
  (3)规范贷后催收。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相比,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催收亟待规范。很多公司采取恐吓威胁等手段催收,甚至暴力催收。前段时间媒体报导的"裸照贷",如果借款人不还款,平台就用发布裸照进行威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些暴力催收手段远比丧失银行信用来的更直接,更起作用。但暴力催收手段,会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多种伤害,引发社会矛盾,国家绝不会容许这样的现象持续。当失去这些手段后,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拖欠不坏,校园网贷的坏账金额将会增加。
  (4)銀行联网共享信用信息。大学生之所以敢于不顾自己的偿还能力不断在各家网贷公司之间频繁贷款,一方面由于各家校园网贷公司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学生可以在多个平台间重复借款。更主要是因为网贷公司不能接入人行征信系统,学生逾期违约以后,也不会影响到将跟随他一生的信用信息。当把校园网贷的还款信用和银行联网共享后,大学生们在贷款问题上会更加理性,贷款额度将会下降。
  四、发展趋势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借款消费、超前消费的理念确实迎合了很多青春期大学生的需求。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风生水起,各类风险资本和市场玩家纷纷进入,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但市场的发展真的会如此一帆风顺吗?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监管政策的规范,校园贷的市场预计会出现以下趋势:
  (一)市场快速由"蓝"变"红"。三年前,面对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的空白,初期进入的分期乐、趣分期等还在庆幸发现了一片"蓝海",然而随着大批竞争者的涌入,这个市场将快速饱和,进入"红海"。
  (二)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淘汰一批实力相对弱小的公司,仅会留存几个大的市场玩家。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分期平台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更高,目标客户群风险大,激烈的竞争又让各家平台不得不在营销推广上投入重金,渠道成本高起。分期乐的创始人肖文杰曾预言,90%的校园网贷平台将面临倒闭或转型。如果不能做大规模、控制风险,大部分平台将难以为继。
  (三)大学生毕业后带来新的市场机会,谁能获得这部分客户,将是最后的赢家。相对于在校学生,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有了稳定的收入,消费支出进一步增加,这时候仍然有较强的信贷需求。如果分期平台能够与大学生在校时就建立信贷关系,并在服务、口碑等方面获得认同,就有可能在大学生毕业后继续与之维系长期的信贷关系,将业务范围延伸至职场新人。而此时的客户,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在资金需求、还款能力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将会为分期平台带来更大的收益。
  五、小结
  大学生消费信贷满足了学生在培训、社交、购物等方面提前消费的需求,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各家平台大都通过互联网模式开展业务,方便、快捷的客户体验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目前的市场处在高速发展期,但各家平台的无序竞争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高定价、高风险、过度授信、暴力催收等问题都亟待政府的监管和规范。相信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以及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念的培养,市场将在稳健、合规经营的环境下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陈重昊(1998—),男,现在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参考文献】
  [1] 赵立. 互联网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23)
  [2] 王久才,田金花. 大学生借贷问题及对策探讨[J]. 中国商论. 2015(16)
  [3] 郭琳娜. 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产品发展现状、原因及利弊分析[J]. 中国市场. 2015(16)
网站目录投稿: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