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一辈子打工收入可不可能一直涨涨涨甚至有一天财务自


  作者:格总
  1:
  郭晴,毕业于毫不起眼的潍坊医学院,现在是山东一个人口不到100万的县级市,安丘市中医院的儿科主治医师。   她另一个身份,是"阿里医生"。   在阿里健康的互联网平台上,向她问诊的大多是焦虑的妈妈们,关于孩子感冒发烧、食欲不振、用药禁忌的问题,她都耐心给出专业解答。   郭晴服务细致,责任心极强。   甚至凌晨1点,还在线上解答提问。   时间一长,就有了回头客,回头客还带来新客源。   2020年,郭晴以服务全国各地8000名妈妈的成绩,成为阿里健康的"头牌"。   郭晴的故事,我是从阿里健康发布的《2020互联网医生生态报告》上看到的。   像她这样的阿里医生,全国超过6万名,覆盖全部传统科室。   看完上面的内容,你有什么感觉?   你可能为郭晴的辛苦敬业感动;   也可能,你自认为看到商业美好的一面;   但是,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名医生,我希望:   你能感受到恐惧。   就医者总人数是不变的,"互联网医生"看病的人数每多一个,线下看病就少一个。   和以往一样,每当互联网渗透进一个行业,这个行业的"马太效应"就会加剧。   能力强服务好,抢走同行的饭碗,赚得更加盆满钵满;   反之,只能喝点汤。   互联网向传统行业的渗透,才刚过半场,医疗行业的互联网化,只是一个小例子。   但由此可见,   在这个时代,已经有很多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用你想象不到的方式:   挣走原先该你挣到的钱。   2:
  很多人问我,一辈子打工,可不可能收入一直涨涨涨,甚至有一天财务自由?   我的答案是这样的。   传统路径一般两条。   一条是做到大公司高管,或者新行业的新锐,一年百把万到几百万啥的。   这个可以有,但非常难。   第二条是跟老板一起创业,有原始股。   哪天公司上市或者被上市公司收购,解禁期一到股份变现,大家都可以"改善生活";   这不光难,还得看运气能不能跟对人。   毕竟全中国几千万家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也才4000多家,基本上万分之一。   打工人,都是苦命人。   这也是为什么,《黑天鹅》作者塔勒布就说,   "世界上有三种最有害的成瘾性物质:海洛因、碳水化合物、每月发一次的工资。"   工资当然是好东西。   但是获得工资的代价,就是出卖你所有的工作时间。   这没什么好抱怨的,毕竟老板承担风险。   那有没有什么路径,不需要做到高管,不需要靠公司上市,就能在工资之外有所突破呢?   不是非要财务自由,那太难了。   但至少,能不能让人看到一点希望呢?   其实开篇郭晴的故事,我就已经说了:让你的工作,"互联网化"。   当你的工作互联网化,就不再是一个你,去跟另一个同行竞争。   而是互联网复制你,去竞争。   你得到的收益,自然也会加倍。   3:
  游戏玩家们还记得吧,2015年底横空出世的王者荣耀,让腾讯2016年第三季度的财报,突然就"爆表"。   就这一款手游,给腾讯带来收入超过100亿。   那王者荣耀背后的"天美工作室",你知道当时才多少人吗?   不到100人。   这不到100人瓜分了腾讯给的1个亿奖金,有人的年终奖直接拿到82个月工资。   在手游这种"纯互联网"领域,从业者的境遇已经不能用"马太效应"来形容了。   应该叫"赢家通吃"。   他们提供的产品,传播成本为0,一个好APP、一款好游戏,会把其他同行的生存空间干到汤都不剩。   比尔.盖茨就说,   "一个出色的车床工人的薪水,是普通工人的数倍;   但一位出色的程序员的价值,是普通程序员的10000倍。"   纯互联网领域,实在太狠。   传统行业的你,也完全可以互联网化你的工作呀。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可以互联网化?   当然不是。   有下面两个特点,手头工作才可能互联网化。   你自己看看符不符合:   第一个,你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具有专业性,而且可以"直接"满足最根本需求;   第二个,你的产品或服务,还有沟通、共情这些"软能力"。   我们就拿儿科医生郭晴来举例。   她平时的工作,是在医院里回答妈妈们的询问,这就是用专业"直接"满足最根本的需求。   而且这种专业性,会随着时间积累,越来越强。   相反,医院里挂号的、扫地的、采购的、哪怕坐办公室的管理者们。   他们就不是"直接"满足需求。   再看郭晴的服务,需不需要很强的理解力、沟通能力?   也需要。   所以,郭晴的工作,就可以"互联网化"。   有些工作呢,就不行,比如我是销售出身,像销售就很悲催。   我们的沟通、共情能力很强,可以卖掉任何产品、任何服务,但是,这些东西销售自己没法提供。   普通销售,也不可能强大到像李佳琦,有专门的商务对接团队,专门的研究生团队给自己做食品测试、研究啥的。   4:
  我认识的公司老板们,有些经常跟员工说,"离开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这句非常扯淡的话,是不是很耳熟?   你永远都要记得,这个世界没有谁离开不了谁。   究竟谁说了算,是看:   1,谁离最根本的需求更近;   2,谁可以被复制,去贴近更多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早已不是个体能力的竞争了,而是:   "个体能力" X "价值网络"的竞争。   所以,你的技能,你的手艺,原来只是铁饭碗,或者落地就会碎掉的瓷饭碗。   但在互联网时代,也许就是金饭碗。   文章到此结束。   请你不要跟我扯什么"制造焦虑"。   你高中班主任天天提醒你好好学习,是不是也在制造焦虑?显然不是嘛。   但愿你懂得我在说什么。   不要辜负了这个时代,不要辜负自己。
网站目录投稿:听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