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电影分析摔跤吧爸爸


  电影新视界
  2017年5月,由印度著名演员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将真实的励志故事搬上了银幕,这部女性"摔跤王"的热血养成史以及片中严厉苛刻的父亲形象在国内观众中引发了热议。在影片中,马哈维亚曾是印度的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了摔跤,却将为印度赢得世界金牌的梦想寄托在有惊人摔跤天赋的女儿吉塔和巴比塔身上。为了完成 爸爸的梦想,她们经历了种种残酷的训练,慢慢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了父亲、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并站上了最高的领奖台……影片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一个女性摔跤手的故事。通过吉塔和巴比塔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生可以看到,在印度现阶段的社会环境下,女性能够拥有自由选择职业与人生的权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像片中的父亲对女儿说的,"你的胜利不是你一个人的,而是代表千千万万有梦想的印度女性"。
  叙事结构
  叙事电影包括线性、非线性、碎片化、网状、互动等叙事结构。《摔跤吧爸爸》采用线性的叙事结构,拍摄手法朴实,平铺直述的叙事风格使得大多数人看到开头,就能够猜到是以培养女儿拿到冠军作为故事的结局。但是整部电影叙述的过程非常成功,以女儿吉塔的成长为线索进行叙事,在该过程中,影片与观众产生共鸣,在叙事的理解程度上可与受众达成一致,这也是这部影片可以在海内外受到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摔跤吧爸爸》这部体育传记类影片中,人物传记的性质必然不可缺少顺叙的时间安排,因为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组织的结构。 在影片中,主要是通过顺序的时间安排来发展情节,首先交代了女主吉塔作为一个女孩子为何要去训练摔跤运动的原因,然后再按照吉塔从最终懵懵懂懂进行摔跤训练,到奋起反抗父亲,再到自主进行训练,最终获得成功。当然,在电影中除了最主要的顺叙时间安排之外,还穿插着相应的一些插叙加以表达。
  一个叙事作品往往包含多个叙事空间,进而体现其叙事空间的丰富性。影片叙事空间也是丰富多彩的,女主吉塔的家、由父亲搭建的草棚室外训练营地、国家体育学院等都是其叙事空间。在吉塔的家这一叙事空间中,展现了吉塔一家的生活状况,同时也交代了吉塔一家人对吉塔进行摔 跤运动的不同观点。通过顺叙与插叙的时间安排、丰富的叙事时空,促使《摔跤吧爸爸》在叙事时空上的表达更为准确,也给受众带来了更为清晰的故事情节。
  情节设置
  《摔跤吧!爸爸》的剧情设置与好莱坞电影的情节安排非常相似,开头快速交代人物的基本信息,没有任何拖沓冗余、干脆利索,然后展开矛盾,即这位前国家摔跤冠军未能如愿获得奥运冠军,所以将希望寄托到了下一代,但一连生了四个女儿。之后,马哈维亚发现两位女儿很有摔跤天分,希望重燃并且开始训练女儿,在经历各种艰难坎坷之后,女儿终于获得了国家摔跤冠军,进入国家体育局。本来故事看似可以顺利发展,但电影却在这里加入了一个大的转折,就是女儿训练方式不当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在比赛中惨败,父亲和女儿的矛盾已经白热化,而故事也发展到了紧要关头,最大的悬念留在了观众心里,就是吉塔是否有望夺冠。电影情节继续发展,父女隔阂化解,齐心协力训练备战,最后在吉塔的比赛胜利中电影达到了高潮,接着是欢乐的收尾。
  这样的剧情设定并无很大的特色,但是却能够在观众看电影的过程中不断被情节所刺激,每当故事趋于平缓的时候就甩一个包袱,产生一个新的矛盾调动观众的情绪,这是非常典型的好莱坞商业电影运作方式。电影多了更多的情节障碍设置,困难不只是体现在了挑战体育运动中更高跟强的难度,而是多了性别歧视、超越个人利益的对国家荣誉的追求,同时在情感方面的情节设置让这部电影多了亲人之间的误解、矛盾和精神升华的元素,所以相较于一般的体育题材类电影,《摔跤吧爸爸》的情节设置让电影脱离了单纯的励志主旋律,而变得一波三折更加耐看和值得回味。
  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戏剧表演中,塑造角色人物的核心,就是对角色人物的性格塑造。 在《摔跤吧爸爸》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是玛哈维亚和吉塔,电影以父亲的欲望动机展开,想要依靠两个女儿来完成自己的梦想,体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在训练时父亲的严格要求展现出了他严厉的一面,而在女儿要被学校开除时,父亲的苦苦哀求又体现出了他柔情的一面,多种感情的交融丰富了人物的 性格,使角色更加饱满。吉塔由反抗到理解再到叛逆,最后终于明白父亲的苦心,这种由低潮到高潮的反复出现,使剧情跌宕起伏,人物性格的转变推动了电影情节的变化。
  影片在处理吉塔成长、成熟的过程中是非常细腻的,比如多次眼神的特写,传达了愧疚、骄傲、不屑、专注等心理情感。同时两次剪发环节的设计也十分精妙:第一次是小吉塔和小芭比塔试图逃脱训练、撒谎而被父亲剪掉长发,此时的她们开始明白父亲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认真的想要她们成为职业摔跤手,她们开始面临全部接受还是彻底反 抗的选择;第二次是吉塔在体育学院混够日子,重新得到爸爸鼓励,找到了自己的奋斗道路,亲手剪掉了头发。这次剪发,代表着吉塔内心成熟,找到了"我是谁",也是她即将蝶变的标志。吉塔的成长之路,经历过反抗、顿悟、诱惑、理解等丰富的情感层次与心理阶段,呈现在银幕上,是一个职业女摔跤手完整而富有感染力的成长史。
  这部电影里,受到争议最多的就是阿米尔·汗塑造的"父亲"形象,马哈维亚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了顶级的摔跤手,让印度国旗在竞技场中升起,他是成功的。但他既严苛又疯狂的训练方式,以及强制要求女儿完成自己未尽的事业的做法,却让有些观众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摔跤"这项体育运动赋予了吉塔和芭比塔姐妹俩人生的意义,她们并不是囿于父权的藩篱,而是通过摔跤这项活动感受到了更坚忍的父爱。
  此外,父亲在训练的过程中是注重技巧的,比如给予每次行动小鼓励:吉塔在第一次和侄子摔跤失败后,父亲用自己的威力压下了侄子的"挑衅";大女儿在第一场正式的摔跤比赛失败 后,父亲摸摸她的头说"没关系",每次鼓励都让女儿感受到自己之前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而后续爸爸带着女儿去参加各种摔跤比赛,其作用也是同样通过比赛获胜的满足感来持续激励女儿进步。在吉塔的最后一场比赛中,父亲缺席了,在赛末点反败为胜的5分来自影片开头便埋下的伏笔,印度国歌响起时被关在器材室中父亲的泪光、吉塔终于看见蹒跚着冲过观众席的父亲的神情、以及哪怕全篇都没出现一个"爱"字、却只用一句"你是我的骄傲"就将父女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从某种程度上说,父亲缺席吉塔的最后一场比赛,意味着吉塔已经可以脱离父亲的指导,独自在摔跤场上绝处逢生,父亲的缺席暗示着女性的独立,这才是影片最终所想要传达的情感力量。
  蒙太奇的运用
  蒙太奇剪辑技巧在电影中如果能够非常巧妙地运用则会 为电影的叙事带来很多特色,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虽然《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商业片,并不需要刻意追求艺术创新和突破,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却有一些剪辑将不同的内容情节通过不断切换产生了超越单个画面本身的效果。
  在电影最初,马哈维亚还是一名摔跤运动员,他和一些摔跤手通过电视看印度选手和俄罗斯选手的摔跤比赛时,与一位身材非常高大的摔跤手产生了口角,然后彼此想通过现场摔跤证明各自实力,所以现场的摔跤比试和电视里的摔跤比赛在不同的时空同时上演,恰巧电视里的印度选手并不高大而俄罗斯选手人高马大,这样两场比赛互相回应,电视里的解说词和现场比赛的情景几乎重叠,最终都是身材并不高大的选手战胜了强敌以弱胜强。这样声音与画面的看似分离,其实是一致的,让剧情变得更加丰富巧妙。
  在吉塔参加奥运会时,巴比塔在参加全国的摔跤比赛,这一次也同样巧妙灵活地运用了蒙太奇,将在参加比赛的巴比塔和在家看吉塔比赛的马哈维亚之间来回剪辑,一边是吉塔在比赛中节节失利,另一边是巴比塔步步为营,一边是吉塔比赛落败,无缘奥运冠军,另一边是巴比塔赢得全国冠军,这样的剪辑和对比就是为了突出马哈维亚对女儿训练指导的正确性和吉塔否定父亲教育方式和放松自己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样的剧情设置表面是两种训练方式和教育理念之间的较量,也是一种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主题升华与立意超越
  女权主义 在整部电影里,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都有展示,首先是摔跤这项运动在印度虽然很受欢迎,但基本上是男性参与,国家给这项运动的投入并不多,而在这有限的资源里给女性的份额更少,所以马哈维亚想要给吉塔申请一个摔跤垫都成了问题,以失败而告终。除了物资上给予女性摔跤运动员的份额有限,其次是社会的压力,摔跤这项运动在当时的印度看来不属于女性,而在吉塔所在的农村思想更为保守,女性如果想要参与摔跤运动面临的不只是村里人们异样的眼神和嘲讽,甚至还有排斥和孤立。再次是电影对于童婚的呈现,很多印度女性 在很小的时候就结婚生子,一生都与灶台打交道,没有选择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在铺垫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的同时,电影里的女权主义思想也逐渐展现,当村民们认为女孩参加摔跤比赛非常滑稽可笑,当马哈维亚的妻子担心自己的女儿参与摔跤会被歧视嫁不出去时,马哈维亚给予的回应是自己的女儿不是被别人挑的,而是她们来选别人。在参加邦级比赛,女儿因性别无法参加比赛,马哈维亚据理力争,最终吉塔打败了男性运动员,这都是为女性获得平等权利的抗争,包括参加英联邦运动赛事时马哈维亚对女儿的鼓励也包含着为女性获得自由和权利的意愿。
  体育竞技精神 虽然这部电影的重心并不在于宣扬体育竞技精神,但摔跤比赛却成为整部电影所有思想情感寄托的现实载体,而体育精神也为电影带来了激昂的情绪。
  电影在最初就非常巧妙地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于摔跤比赛的误解,让观众了解到摔跤不只是在拼体力,用的也并不只是蛮力,而是需要智慧和策略,还需要有天分。短短的几句旁白一下子扭转了常人对摔跤比赛的误解,提高了摔跤在人们印象中的层次,也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让人们带着对这项运动的未知而随着剧情去探索这项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的运动。《摔跤吧爸爸》通过剧情很自然地把摔跤比赛的规则展现出来,让观众能够很容易地理解摔跤比赛的基本规则和得分点,在看比赛的同时能够读懂运动员每一个动作和较量的过程,能够体会出看比赛时的亢奋和激情,从而更好地领略体育竞技之美,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运动员在比赛中所经受的考验和面临的挑战。
  爱国情怀 在整部电影里,爱国情怀贯穿始终,电影的主角马哈维亚是一位获得印度国内冠军的摔跤运动员,因为缺乏国家支持和 生活所迫而放弃了自己的摔跤事业,但获得奥运冠军、为国争光的心愿一直伴随着他,所以,他才会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能够生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实现未了的心愿。
  电影里的马哈维亚数次提出了为国争光的想法,在为女儿争取一个摔跤垫时,与体育局官员的对话中,爱国情怀表现得更明显,在斥责体育局不作为、阻碍印度体育事业发展的不满中,恰恰是满腔爱国热情的迸射。在大女儿吉塔参加英联邦运动会前,马哈维亚给予的鼓 励并不是个人荣誉,而是站在了国家的立场上,以为国争光和为更多的印度女孩树立榜样、获得社会地位为激励,在吉塔获得奥运冠军后,马哈维亚的激动与热泪盈眶再次将他的爱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网站目录投稿: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