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刑是我国古代一种恐怖的刑罚,蒸刑顾名思义就是像现在蒸东西是一个原理,找到一口大锅堆满了烧红的炭火,然后再将行刑的人放进去,蒸刑最早的记载应该是在周朝时期,讲述的就是纣王将周文王的儿子放在锅里蒸然后送去给周文王吃掉,如此残忍的恶刑也是一直存留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年。 蒸刑是什么? 蒸刑,满清十大酷刑之一,操作方法,蒸刑即用一个大瓮,四周堆满烧红的炭火,再把犯人放进去,再顽固不化的人,也受不了这个滋味。十大酷刑是中国古代的残酷刑法的主要表现,是那个时代用法律作为震慑手段维护统治的原则指导下产生的产物。 蒸刑的起源: 蒸刑在中国最早的历史记载应该是周朝时期,周的始祖姬昌被囚禁于羑里的时候,姬昌的儿子伯邑考在殷都作人质,为纣王当车夫。纣王把伯邑考放在大锅里"蒸为羹",赐给姬昌。姬昌不知是人肉羹,就把它吃了。纣王得意地对别人说:"谁说姬昌是圣人?他吃了自己儿子的肉羹还不知道呢!"这是古代蒸人的最早的记载。 蒸刑的原理是什么? 蒸刑是窒息而死,具体原理是,烫导致剧烈疼痛,昏厥;水蒸汽导致呼吸不畅,同时进行呼吸会使呼吸道系统灼伤,再加上之前的昏厥,最后窒息而。所谓烫死,就像烧伤,烧伤严重会导致器官衰竭,这与窒息相比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所以窒息在前,过于炎热会导致呼吸和心肺系统衰竭,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蒸刑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吐? 蒸刑虽然还不是古代刑罚中最残忍的,但是现场会散发出很腥的气味,会令人恶心作呕,在现场围观的人一般是受不了这个气味的,对围观的人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感,就比如说一般情况下,人在心理特别紧张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些身体不适的状况,例如看到凶杀案现场的尸体,就会产生恶心想吐的反应。 蒸刑的历史事件: 1.公元前479年楚国的白公逃到山中自缢而死,白公的学生微子抓住了石乞,问他白公死的地方,石乞无论如何也不肯说,微子就把石乞烹死。晋公子重耳流亡到郑国时,郑国有个叫被瞻的臣子劝郑文公杀掉重耳,郑文公没有听从。后来重耳归国即位,就是晋文公,他率军攻打郑国,指名要被瞻这个人,以报昔日之仇。被瞻向郑文公请求把自己交出去,来解救国家的危急,郑文公说:"这样做,我的罪过就太大了。"被瞻悦:"死了我一个,可以保全社稷,臣甘心情愿。"于是,郑文公派人把被瞻送到晋国军营中。 晋文公命令准备好大鼎,要烹被瞻,被瞻用两口手按着鼎的铜耳,不肯进去,大声叫道:"晋军将士们,都听我说,当今世界上再没有像我被瞻这样的忠实于国君的人了。可是,忠于自己的国君,只能落个挨烹的下场啊!"晋文公听了他的叫喊,被他的忠诚和勇敢所感动,就改变了主意,向被瞻道歉,并宣布撤军,同时把被瞻送回郑国。被瞻因忠勇而免遭鼎烹之刑,后世传为佳话。 2.战国时,却有一位贤明之士因忠于国君而被烹,为后世留下千古遗憾。此人是齐国人,名叫文挚,医术及其高明。有一年,齐泯王生了一个恶疮,派人到宋国请文挚。文挚归国,诊察了泯王的病情,私下对太子说:"大王的病我是可以治好的,但治好了他的病,他也一定要杀死我。"太子大惊,问为什么,文挚说:"大王长的这个恶疮,必须让他发一场雷霆之怒,才能治好,否则就没有救了;但要使他发怒,我就犯下死罪了。" 太子向他叩首求告说:"先生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我的母后一定要以死在父王面前为你表白,父王一定会看在母后和我的面上,赦你无罪,请先生不要担心。"文挚说:"既然如此,我就是被大王杀死,也没什么说的了。"于是,文挚叫人报告齐泯王,说某日某时文挚前去治疗。 3.汉景帝的儿子广川王刘去性情残暴,他和他的王后阳成昭信一同谋害姬人陶望卿,陶望卿被逼无奈,投井而死。昭信叫入把陶望卿的尸体打捞上来,肢解成碎块,放在大镬中,加上桃灰和毒药一起煮,并且把其他姬妾都叫到跟前,亲眼看着陶望卿的肉和骨头在汤中销化干净。这虽然不是活煮,但其残忍程度也实在骇人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