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肌肉可分浅、中、深三层: 浅层一块肌肉:臀大肌 中层一块肌肉:臀中肌 深层:1.臀小肌 2.盆—转子肌群:梨状肌、上下孖肌、闭孔内外肌、股方肌 臀部肌肉附着点参照图: 1.臀大肌 臀大肌:是臀区最大,最表浅的肌肉。其是一块宽,厚的四边形肌,上有脂肪筋膜覆盖,形成臀部常见的隆起形状。 起止点:起自髂嵴、骶骨、尾骨和胸腰筋膜,肌束斜行向下,止于髂胫束和股骨大转子下方的臀肌粗隆,一部分肌束合并于阔筋膜张肌。 主要作用:后伸并外旋髋关节,还可通过固定骨盆于股骨维持身体直立,因此对于行走和骨盆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受臀下神经(第5腰神经,第1、第2骶神经) 触诊臀大肌: 图显示的是从上方观察臀大肌。 髂嵴、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是臀区最基本的骨性标志。 臀裂几近水平位,大致与臀大肌下缘相一致,稍斜向下外侧。 检查时,要求被检查者大腿前面抬高离开检查台,屈膝腰部固定。检查者右手下压大腿后下部以防止膝部活动。手即可触及臀大肌的收缩。可与对侧松弛的臀大肌相比较。 注:腘绳肌收缩可以屈曲膝关节,有利于臀大肌的活动。 2.臀中肌 臀中肌:宽厚肌肉,起自髂嵴、髂前上棘、髂窝外面、骶髂部纤维弓和臀肌腱膜,止于股骨大转子。 运动: 其可外展、上抬和内旋髋关节,当股骨附着点固定时,在矢状面还可稳定骨盆。 受臀上神经(第5腰神经、第1骶神经)支配。 触诊臀中肌: 基本的骨性标志是髂嵴前部和大转子上缘。 嘱被检查者髋关节抵抗阻力外展,检查者右手拇、示指之间的即是收缩的臀中肌。 然后置被检查者髋关节于外展和屈曲位,嘱被检查者快速、不断地内旋髋关节,能更好地触诊。此时阔筋膜张肌位于臀中肌的下前方。 注:检查者施加阻力的左手应放在被检查者股部的外下方,膝关节稍上方,以固定膝关节的活动。如左图所示,(1)显示的是臀中肌肌腹,它位于阔筋膜张肌后上方。 观察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 3.臀小肌及盆—转子肌群: 臀小肌:位于臀中肌的深面,起自髂嵴前面和髂窝外面,止于股骨大转子和髂关节囊。(图中示臀小肌) 运动: 臀小肌可外展、旋转髋关节,稳定骨盆。 梨状肌、上下孖肌、闭孔内外肌、股方肌属于盆—转子肌群,全体参于:①髋关节的旋外运动。②当梨状肌在股骨附着端固定时,它外展和稳定髋关节。③股方肌内收髋关节。 注:当髋关节外展时,盆-转子肌群使髋关节旋外。当髋关节屈曲时,盆一转子肌群使髋关节水平外展。 触诊臀小肌: 检查者右手拇、示指置于大转子上缘和髂嵴最前部之间。 检查者左手支撑被检查者的股、膝和小腿的内侧面,右手拇指和其他手指之间即是阔筋膜张肌。 被检查者从最初屈膝、屈髋关节各90°的姿势,变为髋关节内旋,胫骨带动"向上"。检查者可以在手指下感受到肌块的收缩,此肌即是阔筋膜张肌。臀小肌和臀中肌位于此肌腹的后上方。 注:仅仅能在手指下感受到臀小肌的收缩,而不是可以直接触及,这是由于臀小肌被臀中肌前部的肌纤维覆盖,这些肌纤维与其同时收缩。 梨状肌: 起止点: 此肌近侧端附着于第2和第3骶骨的前面。 此肌远侧端附着于上孖肌和大转子上缘。 触诊方法: 梨状肌位于臀区。为了感受其在臀肌肌块深面的位置,必须确定以下两个骨性标志:大转子上缘和骶骨外侧缘。梨状肌是介于上述两个结构之间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