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避免低水平的勤奋就要挑出最重要的事最先做


  1.
  小张是互联网公司的一个产品经理,刚工作不到2年,每天都忙忙碌碌的。   平时他早上总是拿着豆浆和包子匆匆忙忙赶到办公室,然后眼看着各种事情找上门。工程师、设计、运营、市场营销人员都得找他对项目。一上午忙过了之后,才有点时间看看互联网行业资讯。   而下午,他则需要可乐和咖啡提神,然后再来一轮,去PK上午的那些人,跟老板要资源。只有晚上,他才能安静下来,不被打扰,写点产品的下一步思考,或者刷刷手机,玩玩游戏,12点多才上床睡觉。   这成了他固定习惯。   但最近,他找我聊,说感觉自己陷入到了一种"低水平的勤奋"当中,每天都在打杂一样,事情看上去做了不少,但又都像是琐事。没有方向感,只有紧迫感和焦虑。   现在,很多职场人都像小张一样,低水平勤奋也已经成了众多微信号频繁写作的话题,尤其是那些刚毕业进入职场的人。   这其实是一道坎,每个人都会遇到。   我们很容易陷入到一种思维盲区中:一张便签纸把待办事项写得满满的,一天做下来划掉了很多,看上去很充实。但做事时是先把着急的和容易的先消灭掉了。   想着最后踏踏实实做最重要的。但现实往往是,要做重要的事时已经没时间了,自己都累的葛优躺了,啥都不想干了。最后便签纸上留下的,好几天都是同一件重要的事。   长此以往,可不就陷入琐事当中了吗?   2.
  其实,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对于小张来说,工作上,除了涉及团队进度的与别人协调沟通,产品规划也是头等大事,涉及未来的方向。   哪怕上午很多沟通,可以早起一点,早上集中一个小时做规划好的事情。早上一般是高效时段,应该匹配给最重要的事。   一天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一个一个干掉。干掉了大Boss,后面闯关就会轻松,即使一天下来做的数量不多,心里也会踏实。   一般来说,重要的事都不是容易的事。自然会有畏难情绪,我们会犯拖延症。   拖延症犯病的成因之一就是有完美主义心理,有人希望用完整的时段,把一件事情好好做好、做完美。如果不能做好,宁肯不做。   但工作中重要的事你不可能不做啊。一天中会有太多意外情况,到最后心理上就松懈了,没有意志力和勇气去捡起重要的事。结果只能靠Deadline来逼你推进。至于效果嘛,看运气啦。   而一大早做规划中的事,也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这同样是个需要意志力的事情。差距也由此产生。   其实优秀是一种习惯,低水平勤奋也是一种舒适区内的习惯。   怕就怕这种习惯长期保持,没有改变。事务性的产出与重要事情的产出是指数级的差距。说白了,领导不会因为每天写日报、催着实习生也写日报就重视你,而是因为你真的做出了项目才会重视你。   除了意志力,还有一些技巧上的东西。   要学会拆解,把一个重要的事(通常是一个项目)拆成一件件小事,一点点做,这样就容易多了。估量好自己的时间资源,不要乐观地高估自己的能力,而是做最严峻的打算。   3.
  重要的事与不重要的事还不难区分。更难的是,都重要,你怎么办?   美国股神巴菲特就深知要事第一的原则,懂得聚焦的他有句名言:"真正成功的人几乎对所有的事情都是说不的。"   Mike Flint是巴菲特的私人飞行员,还曾为美国多任总统开过飞机。在为这些成功人士服务之外,他自己也想在事业上有更多的追求。   一次,他和巴菲特聊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巴菲特叫他先写下职业生涯最重要的25个目标。等他写完,巴菲特让他审视一下,然后圈出他认为最重要的5个。   这样,Flint就有了两个清单:一份是他认为自己职业生涯最重要的5个目标,另一份是他觉得比较重要的另外20个目标。   巴菲特问Flint :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Flint回答:知道了,我马上去实现这5个重要目标,另外20个,并没有那么紧急,所以我可以在闲暇的时间去做,慢慢实现它们。   巴菲特说:不,你搞错了。那些你并没有圈出来的目标,不是你应该在闲暇时间慢慢完成的事,而是你应该尽全力避免去做的事——你应该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它们,不花任何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上面。   4.
  这20件事看起来也比较重要,但比较下来,它们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把它们也放在待办清单上,它们就像站在男士身边的裸女一样,只会让人欲火焚身。你会经常冲动地去做一下,这就与那5件重要的事争夺资源。   事实上,你应该全力以赴地保证重要的事被完成,不分心。不是最重要的事要果断舍弃。有些极简主义断舍离的精髓。   重要与不重要的容易区分,但重要的和比较重要的就难以分辨了。还得取舍,这就更让人抓狂,因为得深度思考啊。美团网的CEO王兴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可以做任何事情。"所以他们不分,不思考,就去做一堆琐事了。   人的本性都是贪多求全,你让他放弃,无疑像割自己的肉。尤其在面对不止一个机会时,比如既能出国留学又有机会去Google工作,你怎么选?   俄罗斯有句谚语,如果你同时追两只兔子,你一只也抓不到。   这个过程必然痛苦。两头都准备的,不全力以赴对付一个,这不也是相当有风险吗?反正我看到的,在大四既想考研又想找工作还要考公务员的最后都不理想。   用巴菲特的这个思维,再去比较,极端点,最重要的事情最后只有一件。当我们手上的时间和资源有限时,就只能专攻一个。而未来长远规划,像Flint的远期计划,倒是可以留下几个互相有关联的目标。但也不能说想当CEO,还想做投资,还想做总统。人家一辈子都不一定实现一个,自己就别想这么多了。   股神巴菲特专注于投资事业,他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只做这个圈内的事情。   但我想,在巴菲特的要事清单上,前五当中一定有每天读书和深度思考。为此,他拒绝了大量的社交。一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他会坐在美国奥马哈他那间办公室里去与自己的思想对话。他还习惯关着办公室的门,他说他不想听到走廊里的交谈。   5.
  聪明人往往有能力能做成事情,但取舍很难,给他们选择多了,他们就疯掉了。   与内心的贪婪斗争,我们会败下阵来,而那些侥幸有第二次机会再来一局的,也许会吸取教训。真正能一次做精简的,是有大智慧的人,凤毛麟角。   什么都想要,是任何人在面对机会时的第一反应。   你看一下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在这些公司的发展史上,互联网给了它们百年一遇的机会,于是它们就什么都想吃下来。结果,腾讯做搜索失败了,阿里巴巴念念不忘社交梦想,直到最近支付宝才反思社交必须割舍。而百度,电商和社交都做过,也都没有成效,又趟进了送外卖的事业中。   对于公司来说,取舍就是战略本身。资源有限,机会众多,是样样沾还是专注于一点?没有哪个CEO没听说过专注和聚焦,但是这个错误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南墙。   对一个个体来讲,时间资源有限,不同阶段,重要的事最好只有一件。考验一个人能力,看他日常的工作状态,其实表面上看是时间管理,背后却是看他克服自己贪欲的程度,看他延迟满足的程度,看的是自我管理。   管不好的在瞎忙,表演出勤奋感动自己,而管好的反倒很从容。   作者|周昶帆   来源|微信公众号:北极光阅读(ID:kanbeijiguang)   【原文标题为《避免低水平的勤奋,就要挑出最重要的事,最先做!》,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网站目录投稿: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