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看世界 2019-10-16 21:50:10 中国历史重大事件第三篇: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疆域图及历朝国号的由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几为世界之冠。每个朝代的开国帝王立国之初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自己的国号。《论语·子路》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名正方可言顺,确立了国号也就是名正了,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史记五帝本纪》说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有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 (一)夏(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共传十四代,延续约471年 夏商周疆域图 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二)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共传十代,延续约510年 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史家便据此将盘庚迁殷前的时期称作"商"、盘庚迁殷后的时期称作"殷"。 (三)周(前1046—前255年)共传30代,延续约791年 周朝初期分封建国图 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大败商军。纣王鹿台自焚,商朝亡,史称"武王克殷"。因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春秋战国列国图 (四)秦(前221年—前207年) 秦朝统一图 秦朝的前身为周朝的诸侯国秦国,位于关中平原。秦国的国号来自于地名。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便成了他们的族称。而在秦王政灭六国以后,秦由一个诸侯国的称呼,变成了大一统皇朝的称呼。 (五)汉(前202—220年) 西汉疆域图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东汉疆域图 (六)三国(220年—280年) 三国鼎立图 1、曹魏(220年—266年) 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2、蜀汉(221年—263年) 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3、东吴(222年—280年) 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七)晋(265年—420年) 西晋统一图 魏帝曹髦封司马昭为晋王,后来其子司马炎继承了此爵位。魏帝曹奂被逼禅让,司马炎得位为帝,国号"晋"。由于八王之乱和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晋南迁,称为东晋。 东晋燕秦图 (八)南北朝 1、刘宋 南北朝魏宋图 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政权,改国号宋,定都建康(今南京)。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因刘裕故乡为春秋宋国故地,故以之为国号。 2、南齐 南北朝魏齐图 南齐是南朝第二个朝代,为萧道成所建。定国号为大齐,改元建元,源于谶纬之说,史称萧齐或南齐。《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宋"。 3、萧梁 南北朝梁与东西魏 公元502年,南齐宗室萧衍取代齐朝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 4、南陈 南北朝陈齐与周 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废帝自立,定国号为陈,以陈代梁,建立陈朝。这是直接以自己的姓氏为国号 5、北魏 386年初,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时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当年四月,拓跋珪迁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 ,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 6、北齐 北齐的国号本是"齐",起源于高洋的爵位名。高洋所建的北齐,原来是属于齐地,代魏称帝后,便以"齐"作为国号。 7、北周 北周的国号为"周",是以宇文觉的爵号命名的。宇文觉称帝后,便以"周"作为国号,"周"字前加方位"北"字。称呼"北周",是因为地处北方之故," (九)隋(581年—619年) 隋朝统一图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十)唐(618年—907年) 唐朝十道图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十一)五代(907年—979年) 1、梁 五代之后梁 朱全忠原为黄巢大将,原名朱温。降唐后赐名全忠,任宣武军节度使,据汴州(今河南开封),渐渐成为唐末最强大的藩镇,并受封为梁王。朱温篡位以后便以梁伟国号。 2、唐 五代之后唐 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李克用拒不承认,仍奉大唐天祐正朔。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位。923年,晋王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称帝,改国号唐。 3、晋 石敬瑭是沙陀人,后唐之主李克用曾被封为晋王,而石敬瑭是后唐的开国功臣,取国号晋。 五代之后晋与后汉 4、汉 后汉的开国君主刘知远为世居太原的沙陀人,原为五代后晋河东节度使。947年,乘契丹陷开封而于太原称帝,自称为东汉显宗八子淮阳王刘昞之后,所以国号汉,史家称"后汉",以别于汉朝。 5、周 五代之后周 郭威灭后汉之后称帝,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以别于其他以周为国号的政权,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 (十二)辽(916年—1125年) 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北方民族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国号初为"契丹",后改名为"大辽"。 辽原称"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契丹"的含义是镔铁或刀剑之意。后来改的国名"辽"也是铁的意思,同时"辽"也是契丹人发祥地辽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 (十三)宋(960年—1279年) 北宋、辽、西夏疆域图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十四)西夏(1038年—1227年) 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南宋、金、西夏疆域图 (十五)金(1115年—1234年) 金是中国历史上由东北女真族建立的王朝。《金史·卷二·本纪第二太祖》记载,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时对群臣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于是以大金为国号。另有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 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十六)元(1271—1368年) 元朝中国本部图 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干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十七)明(1368-1644年) 明代疆域图 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十八)清(1644-1912年) 清朝疆域图 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