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到来方知国企好 风光、收入高……曾几何时,外企,特别是排名全球500强的大牌外企曾经是无数年轻人心中神圣的憧憬。在金融危机之下,沃尔玛、麦德龙、戴尔、马士基、诺基亚、摩托罗拉、惠普等一系列耀眼明星的拙劣表现,让人不禁大跌眼镜。 在国内某白领论坛里,一位署名"祺天大圣"的网友发表了题为"金融危机一来,就知道国企的好了"的帖子:"外企是不错,很风光,收入也高一大块,但不是每年都风调雨顺的。现在最担心被裁员的是外企的小白领……"这个帖子随即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短短几天里就有数百条回复。 有网友就感叹:"金融危机的到来,扒掉了外企华丽的外衣,让他们风光不再。然而,被‘优化掉的我们又该跳到哪里?已经而立之年,不会再去考公务员吧?" 宁裁员不减薪的秘密 在外企,一个成熟工程师的月薪大约在1.5~2万,如果要想辞退至少要赔偿N+1倍的月薪(N指工作年限)。在国内企业纷纷降薪的背景下,为什么外企宁愿付一大笔补偿金都不愿意降薪,继续留用?在裁员的同时,不少外企还在考虑重新招人,这是不是不符合成本学原理? 据业内人士介绍,裁员和减薪是不一样的,中外企业的做法,也有区别。裁员是西方企业运作中的一个手段。按照西方规则运营管理的企业,或者是要在按照西方产业规则运营的中国企业,也把裁员作为必要的运营手段。 从成本上考虑,裁员对成本下降的力度远远大于减薪。正规运营的中国企业一个员工的综合人力成本中,固定工资比重大概只有50%,企业还要为员工支付"四险一金",各种福利和补贴,培训成本,以及为每个员工提供设备、办公场所、通信、水、电等各种可变和固定运营成本。降薪带来的人力成本下降力度,弱于裁员。另外,裁员也给企业带来结构调整和人员优化的机会。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企业有些业务和产品是要被裁剪掉的,处理这些部门的员工的方式,也只有裁员。 对于员工:争取更多赔偿金才是正解 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董保华认为,在国际上裁员适用的是一种大的概念,目前一些在华外企已经出现通过要求员工自愿离职、借口厂房搬迁、将员工调离岗位等方式实行"隐性裁员"。但是这样的裁员方式却并不等同于国内法律意义上的裁员。我国法律意义上所指的裁员是指10%或者20人以上的员工被裁,并且是企业单方面和员工解除合同,但目前的情况是员工自愿离职,并不属于我国法律意义上的裁员。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社会稳定。目前双倍赔偿的概念已经被滥化,一些律师往往告诉劳动者,在发生纠纷时可以要求双倍赔偿,这实属一种误导。其实目前有关部门对于双倍赔偿采取的是"紧缩"的态度,即使发现企业有非法解雇的情况,也不提倡双倍赔偿,实际操作中多要求企业和员工重建劳动关系,签署劳动合同。面对企业并不违法的"劝退",员工应从企业方面争取更多的赔偿金,是员工"以退为进"的最好方法。 逼走"老人"换新丁 由于软裁员而面临离职的现象,目前在外企中已颇为普遍,而且针对的是工作3-7年的资深雇员。根据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拥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员工,在企业裁员中占了将近4成左右。 业内的一位资深人士解释了其中的原因:根据一般外资企业薪酬逐年递增的规定,拥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员工薪酬大约是一年以上新晋职员的2至4倍,而在产出方面,虽然老员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工作热情远不如新人。所以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减少高管的整体薪酬措施。"当然,资深员工不能说裁就裁,而如果换成换岗减薪,很多人都会接受不了而索性辞职,这样就规避了敏感的主动裁员。" 同时,大规模的招新运动也风起云涌。如在今年年初宣布将全球裁员5000人的微软,其首席运营官特纳曾表示,微软今年会有新的招聘计划,将产生2000至3000个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