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环境应急管理探讨


  【摘 要】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7年突发环境事件数据,我国2017年共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302起,虽然较上一年有所减少,但是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一旦处置不及时极易造成恶劣影响。突发环境事件不同于一般事故,会在短时间内排放出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对外环境和周边居民造成影响。环境应急管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介绍当前环境应急管理的现状、发展和存在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关键词】环境应急管理;现状和问题;对策
  一、什么是环境应急管理
  狭义上说,环境应急管理就是政府及相关部门为防范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包含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处置、恢复等过程[1]。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和降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根本目的是保障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广义上讲,环境应急管理的主体还包括公众、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机构。
  二、环境应急管理的起步
  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建了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但当时并未脱离监察体系。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爆炸,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严重污染了江水,造成沿岸数百万居民生活受到影响。松花江污染事件是我国最早受到关注的一起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松花江是一条跨境河流,也一度引发了临国恐慌。在松花江事件的影响下,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将环境保护放在了重要战略位置,提出"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建立环境事故应急监控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体系"。这是国务院首次正式提出要健全环境应急体系[2]。
  三、环境应急管理的工作内容和特点
  1、工作内容
  环境应急管理作为政府职能的一部分,通常由环保部门组织开展,主要承担常态下的环境应急管理和事故状态下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常态下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应急联动、应急专家队伍、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以及事故状态下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事后恢复等。
  2、特点
  (1)环境应急管理的非常态性。环境应急管理的对象具有突发性、不稳定性和损失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应急管理会根据事件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以便应对各类水、土壤、大气污染事件。
  (2)环境应急管理的内在常态性。突发环境事件虽然有不确定性,但是只要立足本地风险源特点和位置分布,结合以往经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发展、消亡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日常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内容,平时做好必要的应急监测、预警和预测,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四、当前环境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机构人员建设不足
  当前我国环境应急力量发展极不平衡,地市级以上环境部门应急能力较强,县区级等基层环保部门应急能力偏弱。《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环境应急建设方案,然而各级环保部门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不统一,即使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多数基层环境应急力量还依托监察系统,还未形成高效和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难以迅速有处置。
  2、风险防控监管力度不强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重在常态下的预防和准备,这就要求环保部门对风险企业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和预案备案制度,但是环保部门的应急机构一般为事业单位,无行政执法权,在日常检查和现场处置过程中遇到的违法问题一般只能通过监察机构处理,时效性较差,容易造成证据丢失。化工园区风险源较多,企业生产工艺千差万别,环境应急管理人员日常巡查中不能面面俱到。
  3、缺少联动机制建设
  突发环境事件通常伴随消防、安全事故,需要消防、安监等部门协同配合处置,大多数地区的部门联动依靠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来明确,但缺少专门的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导致现场处置时,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影响救援效率[3]。
  4、应急保障能力较弱
  应急管理平台、应急专家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和各类应急培训等应急保障能力建设需要地方财政支持,由于未受到重视,很多地区环境应急资金缺乏,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可能发生物资运送不及时等问题,没有应急管理平台的大数据支持,信息需要逐级获取,环保部门不能在第一时间作出有效决策。
  五、如何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环境应急人员素质
  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应在环保系统内设立独立运作的环境应急机构,通过培训深造、交流学习等方式建立起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过硬的应急管理队伍[4],有条件的地区可参考《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提升本地区环境应急水平。
  2、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隐患排查制度,加强环境应急执法力度
  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是从思想、体系及技术层面上切实保障环境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5],各地政府应根据环保法和环保相关政策文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督促企业参照编制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并到环保部门备案。不定期对风险企业开展环境应急检查,对未进行预案备案的企业或未按照预案要求落实应急防护措施的企业,环境应急管理人员应依法進行处罚。建立本地风险源库,将风险企业全部入库管理,督促其进行风险隐患自我排查,环保部门应该根据排查情况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抽查,帮助企业提高抵御环境风险能力。
  3、联合多部门建立环境应急联动机制,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环保部门应当与公安、交通、建设、水利、卫生、安监、海事、消防等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如联席会议制度),相互组织交流学习,开展联合演练,充分发挥各方应急队伍在技术、装备和经验上的优势,良性互动,增强合力。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联合制订处置方案,以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全力保障环境安全。
  4、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建立自上而下的环境应急管理平台,将日常环境应急管理数据纳入平台,为提高工作效率,可单独设置政府端和企业端账号,企业负责填报各类信息,由环保管理人员统一汇总调度;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环境应急储备库,根据本地化工行业分布特点制定物资储备、调拨和配送体系;建立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队伍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培训,形成应急队伍及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贝贝,白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9):161.
  [2]陈静,华娟,常卫民.环境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3]张力军.环境应急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4]环境保护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Z].北京:环境保护部,2015.
  [5]马文亮,靳雪城,李霞.加强基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对策探讨[J]甘肃科技,2018(9):34
网站目录投稿:怜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