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国外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借鉴与对策研究


  摘要:区域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顺应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规律,是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办学瓶颈问题的突破口,因此,对区域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恰当地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使我国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对于目前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瓶颈,本文探讨通过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营造出真实和仿真的职业环境,建设融实践教学和职业培训、技能应用与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
  关键词:区域共享型 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7-0108-02
  实训基地作为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和技能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实训基地需要配备先进且配套的设施设备、科学且具有实用性的教材以及技术娴熟且素质较高的实训指导教师等。因此,实训基地必须有大量资金的投入才能保障其建设和运行。然而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由于高校的扩招,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学校实训资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一些高职院校各自投资建设自己的实训基地,因高职院校本身资金有限,导致实训基地各项设备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大多数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且只限于本校学生使用,致使很多设备闲置、利用率低。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是集教学、培训、生产服务和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实训场所,对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改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条件,提高高职院校师生实践技能和素质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笔者所在的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针对目前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的SWOT分析,通过借鉴国外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研究建设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和运行的对策。
  一、国外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分析
  1.资金投入方面。
  (1)德国。德国政府通过将一定范围内无法独立开展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联结在一起的方式提供员工学习技能的实训场所。通过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培训补充操作技能,促进企业参与培训中心建设的积极性。其中企业培训中心的费用主要由企业承担,政府则承担职业院校的费用支出。
  (2)新加坡。新加坡的职业培训通过学生与企业签订合同的方式,享有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在学校进行职业培训的费用由政府承担;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实习的费用则由企业承担。南洋理工学院作为其中之一,以"教学工厂"这种独特的教学模式享有盛誉。
  (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采用TAFE模式(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学院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达到岗位要求的职业人,其实训基地分为两部分,校内的实训基地和企业中的实训基地。校内实训设备数量多,种类全,其中有一部分比较先进的设备是通过企业捐赠的方式获得的。
  (4)日本的职业技能培训,政府保障稳定的投入。日本的公共实训基地接受来自政府的投资和拨款,而费用的来源则是失业保险金。政府按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就业需求确定所需预算金额,通过地区经济特点决定地区的专业布局,形成专业技能特色的地域性特点。接受国家设备投资的学校与公共实训基地之间可以进行设备调用。
  2.管理方式方面。
  (1)德国。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在教学管理方面,使用职业课程框架教学计划进行培训,以强调学生操作能力和独立完成整套工作任务为原则设计培训课程。由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目标明确,并不强调受训者的学历证书,而是更看重他们的职业资格证书。
  (2)新加坡。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课程、教材都来源于企业,学院组织"课程开发委员会"负责课程和教材的相关事宜,并要求教师每年按照技术发展变化来修订教材,以此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3)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学生去企业实训没有学院教师带队,培训计划由企业自行决定。学院人力资源部负责管理教师事务,聘任时应聘者需要经过一系列考核环节,教师上岗前也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从而确保了学院教师队伍和教学的质量。
  3.运行机制方面。
  (1)德国。根据联邦职教所调查显示,德国共有 955家跨企业培训中心,为全德国企业提供了1万多个培训岗位。德国以其培训对象的广泛性、目标的针对性、投入的多元化以及非盈利性作为明显优势。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支持是保障跨企业培训中心顺利运行的重要后盾。
  (2)新加坡。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做法,并且根据新加坡的工业发展基础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对"双元制"进行了改革。
  (二)国外先进经验对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
  1.资金投入多元化,政府主导化。
  (1)美国。美国为了鼓励企业投资职教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例如,给青年工人提供工资补贴、减免税收等政策,以此来鼓励企业积极投资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企业参与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捐款、捐赠实训车间或实训器材设备。
  (2)德国。德国由于管理体制即为多层次多元化的,除了各级政府作为主要经费的承担者外,行业协会、各部门以及教会也都是投资者,这也体现了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经费来源途径广泛。
  (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采用的是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政府、企业、行业和个人都可以作为其投资的一份子,澳大利亚政府投资建立了很多高水平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适应了岗位的要求。
  (4)日本。日本实训基地的投资比较有特点,靠的是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而资金的来源却是失业保险金这种形式。
  2.采用企业需求导向化的管理模式。通过上面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分析可以得出,共享型实训基地是一个处于企业、职业院校、政府以及行业协会之中的一个独立、开放的系统,面向社会提供各种不同的培训和鉴定。管理决策层对实训基地实行直接管理。德国跨企业中心由不同的行业协会主办,不依托于职业院校,采用的是多元化的运作模式。在教学管理上,跨企业培训中心完全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尽可能地贴近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各种职业技能解决现实问题。它的存在不仅连接了企业和职业院校,同时也为社会其他团体提供多种职业培训。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侧重不同的专业作为特色培训,避免重复建设,也满足相互协调弥补专业空缺,形成体系化建设。
  3.采用政、教、企三方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选择,关系到实训基地能否顺利运行以及培训质量是否达标的问题。相比实训基地目前大部分以院校为主的运行机制而言,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运行机制更注重发挥企业的作用,使政、教、企真正站在互惠互利基础上,达成三方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在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政府和企业三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只有当三者相互协调,才能保证实训基地的有序运行。
  二、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对策
  (一)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
  政府需要在政策措施和经费投入上为区域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区域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作为资源共享和区域内合作的推动力,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只有通过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才能使区域内资源共享机制真正形成并发挥其作用。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可以由政府作为主要投资方建立一所综合性、开放性、先进性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建立以区域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为中心,辐射整个区域内的联合网络,完善校际和校企间的合作,减少隔阂,走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效益与风险共同承担的建设之路。
  (二)政、企、校间寻求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导致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其快速发展要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大多是高职院校通过原有的实训室或是引企入校等形式改造而成,这使得学校与企业两者矛盾突出。学校资金有限,改造或新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投入较大。企业引进方面,生产型企业可以满足多人实习,但可以引进的此类企业较少;服务型企业合作相对容易但可提供岗位较少,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实习要求。区域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处在到学校、企业、政府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平衡点,通过基地平台满足企业要求、学校愿望、专业发展趋势。探索新渠道搭建与企业合作平台,引入不同层次企业参与,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顶岗实习。
  (三)构建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师资双向交流机制
  为了提高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训质量,可以构建师资双向交流机制,实训企业技能专家和学校实训教师的深度合作与互动。共享性实训基地每年设立专项教师培训基金,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进修、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研究和下企业锻炼;设立专用项目经费,用于教师参加实训室或企业科研开发、项目建设,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见31页图。
  参考文献:
  [1]张蕾,魏龙,冯飞.论高职能源技术专业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
  [2]刘晓瀛.浅析"学案导学"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J].职业教育研究,2012,(2).
  [3]薛新巧.以地方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构建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J].职业教育,2013,(10).
  [4]胡苗忠,李阳霄.校企共建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培养会计高技能人才研究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4,(11).
  [5]蒋青泉,宋燕辉.校企合作共建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4,(35).
网站目录投稿: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