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寻人密探组第一季观后感摘抄


  《寻人密探组 第一季》是一部由Paul Holahan执导,安东尼·拉帕格利亚 / 恩里克·穆西安诺 / 波普伊·蒙哥马利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人密探组 第一季》观后感(一):简简单单地说说...
  这部剧怎么说呢有些重复,因为是一帮警察寻找失踪人口的剧,但是失踪方式能有多少种呢?暴力犯罪,诱拐,青少年离家出走,意外事故.我能看到的都看到了..比较好的方面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演员演技都很到位还有剧情节奏抓的很不错,不快也不慢.假使多一些拓展对于剧本和角色,少一些说教的话会更好..
  《寻人密探组 第一季》观后感(二):开始追第七季
  用了大概半年的时间,看完了前六季。从一开始怀疑这类剧集会落入俗套,到后来的彻底喜欢上这部剧,也就是在看完前两季后。当看完第六季时,很多人问我怎么一直看这样一部只会"找人"的美剧,我只能耸耸肩:"因为它不止关于找人"。
  我想这部剧的成功之处就是把FBI寻人组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贯穿在剧情的发展中。很多时候,看着这部剧我会感到莫名的难受。寻人组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且多半是不那么光鲜的故事。他们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FBI的形象,他们更代表了每个普通人的形象——工作不好干,生活更不易。
  9月24号第七季开始在CBS开播,比想象得还要快。又有寻人看了~~今天开始追第七季~~~
  《寻人密探组 第一季》观后感(三):第二季质量比第一季好些
  刚看第一季的第一集里一群人在白板上画出时间线,然后每个人都很忙很有推断能力的样子,觉得还有些兴趣。但看到后面时就开始生厌。剧情有一大半都围绕着911及其后遗症来展开。有妻子在911中意外身亡从而决心报复妻子同事的疯狂丈夫,有备受歧视却又正直不阿的悲情中东医生,再往后看几集,似乎都是那个方向走的。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时候是三年已过,导演和编剧都敢开始在伤痛上做文章了的缘故,那么大规模的描述,而且拍摄的镜头拖拉,对主要办案人物性格交待不明确,实在是懒得全部看完。
  不过既然下到了第二季,顺便看了看,发现比第一季质量好很多。整个剧的风格向CSI上面靠拢,开始打吃香的人性牌。煽情画面增多,人物大特写增多,摄像机也不再总长时间的拍摄那个已经不再有新意的time line了。参加拍摄的演员里很多都是熟知的名跑龙套,看起来比以前亲切多了。
  《寻人密探组 第一季》观后感(四):FIND PEOPLE, FIND YOUSELF
  之所以力荐这片子,其实是因为每看一集,就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生活,实在具有很大吸引力。第一季倒数第二集21、22,对之前剧集涉及到的部分案情及内部同事人际关系给予了总结,也开始揭示这些几乎无所不能FBI人士同样有着常人的软弱与无奈。而这些案情——包括因怀疑是恐怖分子被无辜枪杀的阿拉伯和遭遇911事件造成严重心理创伤的人群,使得这个原本仅关心民众生活百态的话题开始深入。
  22集与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开始有了紧张对持的局面,走投无路持有枪支的失业中年男人胁持在书店的平民,绝对扣人心弦,然而该剧集最令人感慨的,却是911事件死难者家属的处境和与社会救助无力,关于这一点,你当然可以通过《华氏911》来获取相关信息,但将其融和到个人失踪这一剧情(其实看到后半部分失踪的席妮简直快要被我遗忘了),让人感觉却和纪录片一般天衣无缝。
  2007.9.7完第一季。
  《寻人密探组 第一季》观后感(五):失踪现场中的小笔墨
  《失踪现场》中的小笔墨
  断断续续从五一就开始看了,已经看完了第一季,第二季也差不多了。
  看第一季时还做了些笔记,这一季偷懒,没有记,等全部看完再记点重点吧。
  其中一集探讨的是老年人的问题,癌症,老年痴呆症,安乐死,通过一个患乳腺癌即将去世的护士的失踪展开。
  其中还插入了FBI那个头头的家庭生活,他和父亲的关系,瘳瘳可数的三个场景,就把父子从前的对峙,现在关系仍旧恶劣,却又在彼此改变的感觉描述得很好,演员演得也很棒。
  他对父亲说,大意就是,我现在跨出这个门口的话,下一次你可能就不认识我了(因父亲被医生判断患老年痴呆症),如果有什么话,就一定要在现在说出来。
  父亲说get out时我眼泪就下来了。
  很有趣,看第一季时,每一集都是找寻失踪人口,一个推理破案过程,老看老看也有些烦了吧。但在第二季里,开始加入不少元素,就是每个探员本身的生活改变加进去了,在办案子的过程里面他们遇到的痛苦,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家庭,这些只是小笔墨,却很打动我。
  《寻人密探组 第一季》观后感(六):say goodbye to WAT
  几周前下了第七季的最后一集,后来知道这也是这部剧的最后一集。不相信这是真的:一部长期居于全美收视率前20的剧怎么会被砍。于是找到了CBS的官方论坛,发现这是真的,那里同样充斥着不解与气愤。
  前两周才如释重负般地告别了PB,现在又要不情愿地告别寻人。尤其当我看完最后一集,对于那样的结局,还是有点不能接受。或许导演并没有想到这是整部剧的最后一集,只是把它当作了第七季的最后一集。
  一直觉得这是一部情节并不新颖的剧,但这是一部很能抓人心的剧。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看完一集呆坐在电脑面前的情形,无论是失踪者的命运还是这个寻人团队中每个人的境遇都能在某个时刻引起我的强烈共鸣。也许这正是这部剧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传统的正义战胜邪恶,WAT更多的时候让人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复杂,法律的无助。
  寻人这种一集一个故事的编剧方式也很容易拍出比较长的剧集,所以它有了7季。坦率地讲,7季真的不少了,现在有太多的美剧拍个一两季就被砍了。但还是很遗憾这样的好剧还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被砍了…
  《寻人密探组 第一季》观后感(七):暂时离开
  看失踪现场总有种不咸不淡的感觉。比起那些一上来就杀人放火,杀人谋杀他杀的有犯罪心理CM,犯罪现场调查CSI之类;放火验尸验骨头的有识骨寻踪BONES之流。以"失踪"作为切入点,失踪者是自杀、绑架、离家出走、等等未知的因素太多。
  CM是以犯罪现场的细节特征,犯罪手法来进行侧写,来推断连环杀手的。也就是说经常在两起及以上的案件件数得到讯息。等待凶手下一次犯案——之前,最好的期望就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捕获。
  也就是说,如果缺少同类案件发生能够推到的证据条件,调查很难进行下去。那么过去被杀害的死者仅仅是成为一个前车之鉴的参考资料吗?因为没有死亡才没有必要的需求吗?
  失踪现场,更多的是揣摩失踪者的心理。最快时间从生活习惯等等细节上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会做出怎样的判断,他会到哪里去。以失踪者离开众人眼前的时间线作为主轴逆向推倒,目击者的线索作为副线同时进行确定失踪者眼下的位置。
  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可是进入到另一个人的生活领域是如此可怕。你会发现他的朋友、父母、同事或者其他相熟的人,都不够了解失踪者。谁呢?有谁能真正互相了解,你的亲密爱人陌生得让你觉得不认识。
  "原来我并不了解他。""为什么他什么都不说。"
  这是全世界的通病。
  为什么要出走呢为什么要离开呢为什么要逃避呢。
  写于2009年初观
  《寻人密探组 第一季》观后感(八):坚持不下去
  第3季第8集,尝试用pps播放数次未果,终于放弃了……
  但我得说,播放不流畅并不是主要理由,这部剧集并不能说不好,应该说质量过得去,有几个人物顺眼,有好些黑暗过去,某几集也还挺深刻,但是好像就是少了那么一点什么,令我时时觉得要靠意志才能撑下去。吾生也有涯,美剧之无涯,看来我们就是没有缘分呐。
  记得Monk里有一集描述FBI,全穿黑西装戴墨镜,开黑色大车,车里装满各种五颜六色指示灯和按钮,头戴耳机,手持微麦,一来就要掌控局势,刚愎自满,几近忽视他人。这种简单、平面化甚至有点戏谑的形象,不知道为何,在without a trace这部以FBI为正面主角的戏里竟然也有一定的重合。想想Jack和他的数位手下,基本都是如此吧?他们是我见过的犯罪剧集里犯错误最多的探员们了。是的,们,没有发生在单个人或几个人身上,是他们全部。而且很多是些初级的、即使情绪再激动也该知道避免的技术性错误。看这部戏我有个深深的感觉,原来FBI们不是警察,不是军人,他们就是政府雇员,从本质来说,他们就是办事员。或者换句话说,我不觉得他们很"强"。他们的能力就是一般人,所以他们也犯一般人犯的错误。这种表现手法也许会让人觉得亲切,但于我,有些索然无味。
  不过要为without a trace拉个票,如果有想看罪案片但是又讨厌尸首遗骸血迹斑斑的mm,大可以义无反顾的看这个。不知道是预算少还是怎样,这部戏中的尸骨多半都语焉不详,常常都在画面外……而且基本没有法医的戏份。就像我上面说过的,其实从人物到剧情到线索都中规中矩质量不错,只是比起我心爱的其他罪案剧集来说,还是稍微少了些亮点。
  《寻人密探组 第一季》观后感(九):老朋友
  很清楚记得,开始下头两季WAT的时候,我还没有做现在这行。只不过是一个无聊的周六下午,坐在办公室里打发时间。
  第一季的最后,马龙和在书店里劫持人质的丧妻男子推心交谈,发现他的生活完全因为911而被毁灭。妻子死了,工作没了,房子被收了,孩子无力抚养了。他拒绝领取律师代他谈下的国家补偿,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他对马龙说:20万。我的妻子。是那么好的一个女人。难道她只值20万?马龙回答他:这20万不是买她的生命,而是让你们继续前行。不论生活里谁离开了我们,生活还是需要继续。(大意)
  男子最终投降被捕,马龙精疲力竭地走出书店,天已全黑。背景音乐响起,是"哈里路亚"。我从没有这样被电视剧里的配乐震撼,竟有在看史诗剧的感觉。一个普通人的绑架失踪,折射出的还是几年前那场国难无处不在的影响,隐然是一种宏大叙事。我在心里不得不赞一个米国编剧的掌控能力。从此开始追看这部剧,一直到现在它结束。
  一集一个小故事,大多是普通人的失踪。FBI寻找他们,也寻找出他们生活中各种尴尬的现实。一个在大城市俨然奋斗到金领的独居女性,却完全无法面对自己和公司同事的感情纠葛。一个邻里眼中妻子心里的模范丈夫,实际上是被保护的证人,他的一切信息都是伪造的。所谓恩爱的模范夫妻,也只是两个陌生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谁都可能失踪,谁都或许是你看到的另一个样子。
  最打动我的,是他们寻找一个早已被杀的孩子。最终没能找到,却在他20年前栖身的地下室发现了他的速写本:中央车站。中央公园。洛克菲勒大厦。全部都是从下往上看的仰视角度。马龙说:他孤单前来,希望投身这个巨大的城市。但是,这个城市,最终却吞没了他。
  这一瞬间,泪盈于睫。
  《寻人密探组 第一季》观后感(十):我看失踪现场常常会哭
  《失踪现场》第二季的最后一集,杰克马龙申请了工作调动,想和妻子女儿一起去芝加哥生活,这是他的艰难决定,认为是对妻子做出了一定的补偿,也是他决心的表示,想要维持这个家,想要和妻子一直走下去。
  但妻子坐在沙发上掩面而泣,她最终告诉他,她没指望他会答应调动工作,她之所以要去芝加哥,就是想摆脱掉他。
  马龙不说话。
  马龙的律师说你等着收离婚协议书吧。
  马龙不相信,不相信自己的妻子会如此处心积虑的对付他。妻子心中的恨意远远比他想象的强大得多。
  马龙和妻子为了两个女儿的抚养权开始了一场战争。
  在第三季的某一集里,马龙面对妻子的律师提出的问题,全线崩溃。从前枕边分享秘密的人,此刻将自己心里的阴暗对这个律师早已经全盘而托,在这种场合下,质问你,一步步下圈,只是要让你自己说出自己是个多么不可靠的人,女儿如果和你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可怕的状态。
  马龙将椅子举起砸向了玻璃。
  办公室里躲在沙发上睡着的是自己的老父。
  马龙看着父亲,自己内心曾经的阴暗一切源于这个男人的存在,但此刻,他睡在他的办公室里,他在圣诞夜来看望他,他和他是有血亲的,他们才是世界上惟一不可分开的亲人。
  好奇怪。
  马龙冷静了。他对妻子说,你今天所做的一切不可原谅,但你的目的达到了,你赢了,你获得女儿的抚养权。
  律师咄咄逼人的台词写得很好,一句一句将马龙逼向自己的绝望处境,是一个从少年时代起,所有爱的人都会远离他,他的心中的孤独与绝望能够跳出屏幕,感染到我。
  我说我看《失踪现场》常常会哭,就是原因于此。
  简略的几个场景,不需要大段的台词,不需要眩目的摄影,不需要夸张的表演,一切尽在人物适当的举止之上。
网站目录投稿:雁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