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兰生长在河南农村,18岁那年嫁给了邻村的刘旺,刘旺比凤兰大2岁,父母都已去世,家里有两间土坯房。婚后凤兰生下了一儿一女,老大是儿子取名壮壮,老二女儿取名玲儿。夫妻两勤劳能干,生活虽然不富裕,温饱没有问题,口粮还略有结余,平淡的生活常常被孩子们的欢笑声充满,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凤兰夫妇俩心中增添了喜悦和盼望。 平静的生活持续了几年后,家乡遭遇了大灾荒,田里产不出粮食来,家里的粮食也没有了,夫妻俩忍饥挨饿,把仅有的可吃的给孩子们吃,凤兰和村里的人们都出去挖野菜,野菜也很快被挖完了,可吃的草也被人吃完了,有的人甚至吃掉了可以吃的树皮。由于饥饿没有营养,很多人得了水肿病,刘旺也在内,刘旺一天天的虚弱,不能得到营养和治疗,不久就去世了,凤兰埋葬了丈夫,带着两个孩子更是陷入了绝境,看着村里被饿出病来死去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的人都外出逃荒了,为了活命,凤兰也打定主意出去逃荒,凤兰望着两个饿的黄皮刮瘦的孩子,又害怕起来,儿子5岁多,女儿4岁,一个女人要带两个孩子,多难啊!纠结了一晚无法入睡的凤兰做了一个决定;一大早孩子还没起床,凤兰就收拾好了一个包裹,然后她偷偷的用泥巴做了一个饼放在灶里,她叫来了瘦弱的女儿,她告诉女儿:"玲儿,灶里有个饼,等烤熟了给你吃,你就在这等着。"玲儿就乖乖的坐在了灶前。凤兰出门牵着儿子悄悄的跑了,凤兰和儿子跟随着逃荒的大军,踏上了开往湖北的轮船,船离开了岸边,凤芝如梦初醒,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声,没有人知道她做了什么,只有她心里明白,是她害死了她的女儿,是她夺去了女儿幼小的生命;她知道她犯下了大罪,而这时已经是无法挽回了。(那时饿死病死的人多,后来也无人过问此事。) 凤兰和儿子背井离乡到了湖北的一个农场,这里可以做工,一天每人能有半斤口粮,再加上一些野菜就不会挨饿了,儿子壮壮身体也好了许多,凤兰拼命干活,不太说话,很快就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和好评。后来经人介绍,与同队的一个单身汉王二得结了婚,王二得也是来自河南,因为家里太穷,没有娶上媳妇。婚后一年,凤兰生下了一个女儿,凤兰给她取名叫爱玲,凤兰流泪亲吻着初生的爱玲,她希望这是她的玲儿回来了,因此凤兰对爱玲痛爱有加,有了爱玲后的生活,凤兰更加忙碌,她操持家务,而且常常加倍的劳作,从不说苦和累,她把苦楚深埋心底,有时也会给孩子们可亲的笑容,她想忘记过去,想麻木自己,想通过劳累让自己受到惩罚。几年过去了,爱玲已经上学,有一天爱玲在上学的路上,丢掉了吃剩的半块馒头,被一位大叔捡到交给了老师,老师批评了爱玲,又告知了家长,凤兰得知此事后,把爱玲打了一顿,爱玲哭喊着:"妈妈不要打我,我改了,我再也不丢馒头了。"凤兰停下了手,爱玲看到妈妈已是泪流满面,凤兰告诉爱玲:"爱玲,粮食一定不能浪费,如果没有粮食吃,人会被饿死的,记住了吗?"爱玲答应妈妈:"妈妈,我记住了。"这是爱玲唯一的一次挨了妈妈的打,从此爱玲铭记了妈妈的教诲。 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了,儿子参加了工作,爱玲也已经13岁,岁月流逝并没有带走凤兰那锥心的痛苦,这种痛时常折磨着她,使她无法安眠,积劳成疾,有一天凤兰病倒了,她得了癌症,本来就瘦瘦的身体更加羸弱,黄黄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她拒绝治疗,她不听王二得和俩孩子流泪的恳求,她似乎是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有一天,她把王二得、儿子和女儿都叫到了床边,说出了这个折磨了她几十年的秘密,她说:"我是个罪人,我坏了良心害死了自己的女儿,我是该死的,我要去给玲儿道歉,请求她的宽恕。你们两个要照顾好爸爸,照顾好自己,妈妈也就放心去了。"几天后,凤兰平静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