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恨曼联,请站起来!"这家足球俱乐部反对者们集体高呼的这句口号并没有让我热血沸腾。我并不恨曼联(Manchester United),只是对它不感兴趣。成年人对足球俱乐部的激情总让我感觉有些荒谬可笑。 尽管如此,就算不是球迷你也能明白,曼联的现状恰恰体现出资本主义不好的一面。该俱乐部1991年在伦敦证交所(London Stock Exchange)上市。2005年,美国体育大亨马尔科姆•格雷泽(Malcolm Glazer)及其家族将曼联从其股东手里买了下来,结果令曼联背上巨额债务。自此以后,债务问题一直困扰着曼联。 上月,曼联发行了5亿英镑债券,为其债务再融资。根据发债要求,格雷泽家族披露了自己曾从俱乐部支取2300万英镑管理费。曼联球迷们认为:局外人能大举借债收购他们的俱乐部,用俱乐部收入支付利息,接着又付给自己一笔可观的管理费,这么做是不对的。他们有如此想法,谁又能指责什么呢? 同样感到愤怒的还有英国糖果公司吉百利(Cadbury)创始人乔治•卡德伯里(George Cadbury)的子孙。上周,吉百利被美国卡夫(Kraft)收入囊中。 乔治•卡德伯里的曾孙女费利西蒂•洛顿(Felicity Loudon)曾表示,如果知道吉百利被一家"生产放在汉堡包上的奶酪"的公司收购,她的祖先"会气得在坟墓里打滚"。曾孙彼得•卡德伯里(Peter Cadbury)则表示:"很遗憾,一家用186年造就的公司,已把自己的未来交到那些关注短期目标的投资者手中。" 这话或许没错,但如果卡德伯里家族不希望公司被那些短线投资者染指,当初就不该选择让吉百利上市。 无论是足球俱乐部还是一般公司,除了上市,不是没有其它选择。与曼联同样声名显赫的西班牙俱乐部巴塞罗那(Barcelona)和皇家马德里(Real Madrid),就都归俱乐部会员所有。 英国零售企业约翰•路易斯(John Lewis)则由6.9万名员工共同所有。我可能不算一名球迷,但我绝对是约翰•路易斯的粉丝。该公司各家店面里的氛围,与其它任何一家公司都截然不同。员工服务更加周到和专业。他们是公司的主人,而这一点会透过他们的行为举止反映出来。 有这种感觉的不止我一人。最近,约翰•路易斯连续第三年被研究公司Verdict评为英国最受青睐的零售商。该公司的圣诞假期销售业绩超过了它的竞争对手,公司旗下的食品部门Waitrose是增长最快的食品零售商。 上世纪初,该公司创始人之子约翰•史派登•路易斯(John Spedan Lewis)惊讶地发现,他和弟弟、父亲三个人所赚的钱,超过了他们当时拥有的两家店的所有员工。他没有说,正是因为这样自己才没有跑去当银行家。相反,他缩短了每周的工作时间,建立了员工委员会,并最终在他父亲逝世后,把所有权转移给了员工。 并不是每一家由员工所有的公司都那么成功。美国联合航空(United Airlines)也尝试过员工所有制,却以机械师险些发动罢工收场。机械师与其他员工一样,是该公司的多数股股东,在董事会有自己的代表。这就意味着,他们要是罢工,反对的将是自己。 美联航改制之前就不是一家健康的公司。与大多数老式航空公司一样,它受到员工成本和工作方式的拖累。1994年,员工以薪酬和福利方面的让步,换取了该公司55%的股份。2001年的911袭击令美联航的业务急转直下,暴露出该公司在股权设置上的缺陷。 员工所有制应该使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相一致。但正如哥伦比亚法学院(Columbia Law School) 杰弗里•戈登(Jeffrey Gordon)在2003年的一篇论文中阐述的那样,1997年以后入职的美联航员工没有入股,这导致半数机械师不持有该公司股份。即使是其余的机械师,持有的股份也很少,而且不能在退休或离职前兑现。 约翰•刘易斯的合伙制在建立时就避免了这些问题。所有人都入股,作为回报,他们每年都获得分红。这一年如果效益好,员工(也就是所有者)就更有动力再上一层楼。 约翰•刘易斯的故事并非毫无波澜的"田园诗"。1999年,受到若出售公司就可以让每人进账10万英镑传言的怂恿,一些员工开始施压,要求让公司上市。 他们的行动无果而终,但对于一家成功公司的所有者来说,兑现的诱惑是永远存在的。在股票市场上市可以带来一些好处,比如轻松融资,但它也意味着,公司可能落入完全陌生之人的手中。如果所有者愿意冒此风险,就不该在事情变糟时再来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