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5"你瞥了一眼电脑屏幕, 深吸一口气,再抿一口水。 告诉自己,还有15分钟,就可以…… 开始自己想要的生活! 下班后你可能会去练习一小时瑜伽,看一会书,学习手绘还是烘焙,再在自己的个人号上面写写文章。 说不定哪天就收获一篇10万+,然后开始分享着你的经验:就是利用好下班后的4个小时,空余写写文章,充实自己…… 想想都觉得很美好呢,于是挤地铁、穿人海,回到家,含着这口热烈的鸡汤,和疲倦做斗争。 一碗毒鸡汤 "下班后的4小时,决定你的人生!" 你肯定看到过类似画风的这类文章,羡慕着作者工作生活两不误的状态,一边嫌弃每天下班就只知道刷剧玩乐的自己,一边暗下决心,我也要充实自己的下班生活,我也要利用一切碎片时间进行学习。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仅仅依靠下班后这4小时,真的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了? 第二天一早,你可能还是需要面对一份你也许不太喜欢但还是硬着头皮做下去的工作,并且是8小时。可能还不止。 再美好再充实的下班4小时,也抗不过一个操蛋工作天天打击消磨你。 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二十几岁的年纪用"老气横秋"四个字来形容都丝毫不过,看起来懒懒散散完全没有一点儿激情与活力。 工作一天累下来,只想最葛优瘫地跟家里的沙发亲密接触,还要我这4小时强打精神突围出一个全新的未来——很难看到希望。 所以每隔段时间,你就被激励一次,撒鸡血誓要改变世界,再过几天,又热情消退,实在没有了精力: 梦想什么的,先放一放吧。 道理我都懂 可是我真的懒啊 看过很多文章,我也大概知道自己之所以不能拥有所以羡慕的那种生活,是因为我不能坚持。 因为电视很好看,手机很好玩,躺着很舒服,而看书很难静心,健身懒的去动,而我意志力不够决心也不够。有时候真的就想死皮赖脸地说,哎呀不想努力了,就这样吃吃吃玩玩玩简单快乐地过活吧。 心灵鸡汤喝多了偶尔也想来一剂砒霜。 所以很多人的状态是:上班是为了生存,虽然痛苦但是能够赚钱啊,下班呢,我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给自己加一项技能,以后说不定用得上呢,但是有段话说得很对啊: 一个上班时拖拖拉拉的人会在下班后鸡血满满地学英语吗? 一个上班时溜号偷懒的人会在下班后去健身房挥汗如雨吗? 一个上班时开会走神的人会在下班后认真读书记读书笔记吗? 如果你在工作中就没有全身心投入,在下班后难道就不会三心二意吗? 在没有任何约束和督促的环境里,你真的觉得你会比工作时更高效吗? 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下班后的4小时"其实是不存在的,只不过因为不喜欢上班,就单独给自己一个说法叫下班后的4小时,为自己能够在这4小时抓住人生,拼命地告诉自己要去坚持,坚持就会有收获,有努力就会有成长。 道理确实是这样没错,但是我真的懒啊。 上班的8小时 才是状态最好的8小时 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上班的8小时。 即使有天你完全进入你的人生梦想,也需要很多很多非梦想以外的能力,这些能力在现在工作里,都可以得到锻炼。 所有能改变你人生的工作、生活和机会,都意味着某种底层核心能力的提升,而这种底层核心能力可以在白天的工作里得到修炼。 两种模式:一种痛苦地工作,每天盼着下班,然后再独立地去锻炼自己其他方面的技能;一种在工作中融入自己需要学习的点,利用最好的8小时进行积累。 难道不会比用零碎又疲惫的4小时更能坚持下来吗? 至于下班后的4小时,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不要被学习两个字束缚。疲惫了就休息,想玩乐就去放肆,反正明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又是充满挑战和学习的8小时。 在下班培养梦想,在工作中练梦想——这会让技能发展更快。更重要的是,这个方式让未来的梦想和现在的工作搭接起来,形成正循环。 只有当你清晰的看到下班后的投入,在工作中兑现出来价值,你才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愿意继续投入。 未来支持你梦想的能力,都是现在上班的时候练出来的。 最好的状态 是把成长当做一个生活方式 成长其实也是24小时、自自然然的生活方式。这个状态应该横跨上下班,蔓延工作与生活。 最好的成长方式,不是晚上加班突击2小时,而是在某一个领域整体加速你思想的新陈代谢率——晚上学习新知,白天8小时时时刻刻找机会刻意训练。 所以,重新审视关于上下班努力的假设,你是不是有所改观? 上班其实也可以有机会训练自己想做的事,即使上班没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在锻炼未来自我实现的能力; 与其非要在下班后集中突击,其实平时做训练,效果会更好。 下班4小时重要 ,但上班8小时更要珍惜——如果你能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甚至这两个东西就是一件事。 最好的状态,就是享受你现在的一切,下班后的4小时,到上班的8小时,到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