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的骑兵叫什么 白马义从 原指跟随公孙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公孙瓒在与匈奴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由于公孙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这支部队是公孙瓒的精锐,击杀匈奴无数、乌孙,公孙瓒的威名也就此确立。但是,在界桥之战当中,公孙瓒碰上了鞠义,其白马义从亦被强弩所破。 白马义从是怎样的一直骑兵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白马义从"是公孙瓒最精锐的一支骑兵,这支骑兵打了无数胜仗,打的北方游牧民族闻风丧胆,看见就躲的远远的,然而,这支精锐的骑兵后来却遇到了克星,最终栽在了袁绍手下的一员大将手里,就此覆灭。袁绍的这员大将是谁呢? "白马义从"又是怎么覆灭的呢? 《三国志》注引《英雄记》记载:瓚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因虏所忌,简其白马数千匹,选骑射之士,号为"白马义从"。 由此可见,在经过公孙瓒精简之后,这支骑兵更加精锐,战斗力非同一般。然而,"白马义从"却遇到了一位克星,他就是袁绍手下大将麴义。麴义,是袁绍部下的将领,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早年在凉州,精通羌人战法,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 初平三年(192年),袁绍率军与公孙瓒在界桥交战,公孙瓒有三万精兵,骑兵在两侧,白马义从为中坚,袁绍命令大将麴义率领精兵八百在前,用千张强弩布在两侧,袁绍自己率步兵在后面。公孙瓒轻敌,认为袁绍兵少,让骑兵进攻,也就是他的最精锐骑兵,历史上有名的"白马义从",麴义命士兵伏在盾牌下不动,等公孙瓒骑兵快到跟前时,射出强弩,公孙瓒大败,骑兵死伤无数,冀州刺史严纲也被斩杀。 《三国志》注引《英雄记》记载:瓚步兵三万馀人为方陈,骑为两翼,左右各五千馀匹,白马义从为中坚,亦分作两校,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铠甲,光照天地。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陈于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瓚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瓚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馀级。 公孙瓒军败走,麴义追至界桥,再次交战,公孙瓒军又被打败,最后麴义冲进公孙瓒大营,公孙瓒军都四散奔逃。袁绍率军在后面,在距离界桥十余里处,听说前方已经获胜,就下马卸鞍,稍事休息,没有防备,随身只带着强弩数十张,持戟卫士一百多人。这时公孙瓒部逃散的骑兵二千人多突然杀来,包围了袁绍,箭如雨下。别驾田丰扶着袁绍,要他躲进矮墙里,袁绍将头盔摔在地上,说:"大丈夫宁可冲上前战死,躲在墙后,难道就能活命吗!"他指挥士卒射出强弩,射死了公孙瓒很多骑兵。公孙瓒的兵士没有认出袁绍,便退走了。这时麹义来迎,都回去了。 《三国志》注引《英雄记》记载:瓚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义追至界桥;瓚殿兵还战桥上,义复破之,遂到瓚营,拔其牙门,营中馀众皆复散走。绍在后,未到桥十数里,下马发鞍,见瓚已破,不为设备,惟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馀人自随。瓚部迸骑二千馀匹卒至,便围绍数重,弓矢雨下。别驾从事田丰扶绍欲卻入空垣,绍以兜鍪扑地曰:"大丈夫当前斗死,而入墙间,岂可得活乎?"强弩乃乱发,多所杀伤。 骑兵冲击力大,机动性快,战斗力强,但是,面对强弩,也是活靶子。强弩不同于一般的弓箭,强弩的威力不可忽视,杀伤力强,是冷兵器时代战场上重要的克敌武器。诸葛亮后来也研制和改进了强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诸葛弩",并用它射死了曹魏名将张郃。 界桥一战,公孙瓒的精锐骑兵"白马义从"死伤无数,元气大伤,后来就此覆灭。而"白马义从"的克星麹义,后来由于自恃功高,骄纵不轨,最终被袁绍所杀。 相关人物 魏国:曹操、郭嘉、曹丕、曹植、贾诩、司马懿、张辽、徐晃、典韦、许攸、荀彧、夏侯渊、荀攸、许褚、司马昭、夏侯惇、曹爽、张郃、程昱、于禁、曹仁、杨修、邓艾、马岱、曹真 蜀国: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