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号房间》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夫·奥诺雷执导,齐雅拉·马斯楚安尼 / 班哲明·比欧雷 / 文森特·拉科斯特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12号房间》精选点评: ●挺轻松的爱情小品,适合就着红酒品下去。女人跟男人一样,也有欲望也有喜新厌旧,没有道德评判也只是法国电影才做得到吧 ●奥诺雷按照自己规定动作完成 但差了喜欢轻吻快跑太多 但也确实看着愉悦 厉害的是把国内一定会拍成狗血的题材不狗血的呈现出来了 ●创意还是很棒的,导演选歌的品味很棒,选小哥的品位也很棒,把一对夫妻纠结一夜的内心戏外化出来,感觉杜琪峰也可以拍这个。 ●Such a little beautiful film ( and we should argue this film about a straight couple as a queer film!) 奥诺雷的每部电影都是"喜欢、轻吻、快跑",他的影像永远是弹性的、活力的、运动的,他的思想永远是戏谑的、自在的。啊,我对奥诺雷的爱不完,我对奥诺雷的自由爱不完。 ●一年要在屏幕上看几次Lacoste的屁股? ●(7.6/10)一个出轨妻子的胡思乱想通过影像化后成为奇思妙想。家对面酒店的房间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婚姻生活。妻子爱的是年轻时的丈夫。而丈夫却不认识年轻的自己。一个认为婚姻应该永葆激情。一个觉得婚姻就像完成工作。丈夫的初恋是妻子过不去的坎。而活生生的婴儿变成假人的那一刻。丈夫的真心归属便非常明显。 ●轻松有趣的法国小喜剧,一个永恒的爱的命题。 ●天马行空的幻想与切换人称叙事的手法令这个实验舞台剧意味的爱情小品焕发出意想不到的惊喜!没想到法国人也开始在年龄问题上大做文章,这是在以前的法国艺术片里较为少见的主题,而且更一反女性专属的口吻,甚至从男性的角度来探讨年龄对异性吸引力的影响,这一点颇为亮眼。 ●"爱建立在回忆之上" -- 又亲切又满满间离感的奇幻小品 我可是太喜欢了 ●形式>内容 《212号房间》影评(一):212号房间 45周年》法国版海报 这份包容可能显现于床笫和书架之间。知识分子和性瘾者,只有在法国电影中,此番矛盾属性才能以说服力极强的方式共存。饰演玛利亚的齐雅拉以对分寸感的熟练把控,演活了这个存有道德争议的不忠女人形象。 她毫不掩饰自己旺盛的性欲,甚至能在爱人面前坦然辩护:"出轨是夫妻关系持久的法则,就像二二得四,不需要什么道理。"在她身上,我们能隐约窥见性解放意识的充盈,正像其母曾在布努埃尔镜头下展现的那般。 《212号房间》影评(二):挑战传统夫妻关系里约定俗成的角色定位 【香港法国电影节观影】法国导演克里斯托弗·奥诺雷去年一部攒人热泪的《喜欢,轻吻,快跑》入围戛纳竞赛后好评不断,今年却没有乘胜追击,继续拍摄类似的现实题材,反而一改悲郁的情调,奉上一部奇幻风趣的爱情小品。这部新片有点让人喜出望外,天马行空的幻想场景占据了影片绝大篇幅,来回切换叙事视点,以及人物与幻想分身同时出场的手法,令这部实验爱情舞台剧打破空间约束感,同时也在用颠覆常规的角度来探讨中年人的婚姻危机。 奥诺雷向来不喜用严肃呆板的方式给观众灌输道理,轻盈幽默的对白与漫画式的人物刻画才是他鲜明的作者标签,再加上怀旧的法国香颂,仿佛上演的是中年版的《巴黎小情歌》。故事仅仅发生在一个晚上,场景也仅仅局限在两三个房间里,有照搬舞台剧的形式。然而,惊喜在于女主角的心理外化成一个个具象的人物:年轻时的丈夫、丈夫的初恋钢琴教师、她婚后的一众鲜肉情人,还有她的母亲和外婆等等。这些原本只是出现在她思绪里的人物逐一出现,在阿伦•雷乃风格的室内布景里跟她畅谈婚姻问题,引发出一连串趣味盎然的话题,比如"爱情建立在回忆之上"等等。 观众不再需要看着女主角自言自语、自我反省的单调画面,她所有的谈话对象均以幻想人物的互动形式出场,而这种不拘一格、打破现实与幻想边界的实验手法又让人联想到法国导演贝特朗•布里耶(Bertrand Blier)的经典作品《美得过火》《感谢你生活》,具象化的意识流给叙事文本带来灵动活跃的节奏感。 讲师女主角被丈夫怀疑与年轻男学生有染,争吵之下主动离家出走,躲到家对面的酒店房间里反思一夜。这种中年婚姻危机故事我们看得不少,但是在奥诺雷的手中却演变出意想不到的趣味。作为同志导演,他似乎有意挑战传统异性恋夫妻关系里约定俗成的角色定位,不断颠覆观众的期待。在常见的中年危机故事里,出轨的一定是丈夫,年老色衰的男人迷恋青春少女的肉体再自然不过,而死心塌地的必然是妻子,无论丈夫有多花心最后都选择责怪自己以泪洗脸,甚至是原谅丈夫。然而,在这部影片里,丈夫与妻子的角色与遭遇完全颠倒互换。妻子婚后的鲜肉情人不断,而丈夫却对初恋的钢琴教师不再痴迷。这种性别角色的反差逆转令观众在捧腹之余,也令人反思法国人婚姻中的开放性关系。 与其说剧本故意打破这种婚姻中两性关系的刻板印象,倒不如说是在赤裸坦然地刻画法国人崇尚的婚姻价值观。两人结婚后,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世界,彼此不相打扰,却又无法避免最终陷入感情变淡、枯燥乏味的中年危机。意外地,故事在接近结尾时,彻底打破时空的桎梏,现实与幻想场景水乳交融,四个角色共舞,年轻的肉体与衰老的灵魂共聚一堂,将这个奇妙的夜晚推向高潮,也算是给这场婚姻危机划上一个不完美的休止符。 《212号房间》影评(三):没想到此片拯救了我的人生 起初觉得好无聊何时能演完啊?然后惯性觉得她是个生理过剩的婊子,如果你永远只爱20多岁的肉体就请不要侮辱糟蹋他对你的爱。小20个情人同时出现在一个房间挤在一起时竟然没有恐惧感,而是搞笑感也是绝了~被羞辱的初恋抱着死孩子走的时候,就想起了我妈指责我为何要自取其辱的去问他如果当初我跟他去了上海,结局会不会不一样。然后这个自鸣得意出轨小鲜肉的老女人终于无颜面对专一于自己的老公时我心绞痛了。当老公对她说出你也小心翼翼的忍我过了这么多年就泪奔了,原来人心是对应的,她也很煎熬。最后一幕两人的对白我已经没法再看下去,太多过往,刺上心头… 突然间明白小20个情人,每一个都代表了她的一段时期,迷茫或无助,无头苍蝇乱撞的感觉,那就是我的一段段青春岁月们啊!原来我一直在男人身上要求缺失的父爱!这个找不到下一个再找!初恋谈起钢琴时我就知道年轻时的记忆只能停留在记忆中了,当年轻的他与初恋相拥,我才明白自己的偏执,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害了自己。原来再重来一遍,结局也不会改变。一切都取决于当时的心智,境遇。她的母亲姥姥突然出现的几幕虽然很搞笑,但是让我穿透了她的往昔岁月,可能从小看母亲带不同的小鲜肉回家风骚,习惯了这种生活,才从无罪恶感,甚至是炫耀的,原来她也是受害者,而他是治愈了她心灵创伤的人(虽然她还未意识到)。 我不会换位思考,总以为我为了后悔至今没结婚是我对他的忠诚是对过去的悔恨,因此而不允许他忘记我,不允许他幸福,憎恨他的老婆,觉得他老婆抢走了本该属于我的幸福,(个人觉得初恋受挫按电梯急于下楼时与老婆的对话应加一句我恨你,用手指着她说:你离我远点)。没看到初恋时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一个跟他有孩子的梦!就像照妖镜一样突然看到了附在我自己身上的恶魔!把过去这浑浑噩噩的十几年想明白了!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有用孩子拴住他的心结,我也没想过他遇到了一个他降服不了的女人,终有一天会面对年老色衰的自卑痛苦。当年没有选择彼此这辈子就再也没可能了,根本就没有不甘心的余地。终于可以把背了这么多年的死孩子扔掉了!没想到这竟然如释重负如此解脱! 终于懂了他们的选择,不再怨恨当年的自己和他她们!4人两两拥舞的时侯我已经没有理智再看下去了,内心所有的委屈爆发,积在心底的十年的怨恨控制不住的放声痛哭,后面只记得大火烧毁过去烧毁后悔,我终于抛下了背负了10年的千金重担,认知枷锁,从监狱放出来的感觉!原来他有权忘了我,原来他有权幸福!原来我有权不憎恨他老婆,原来我可以不去毁他的家庭,原来我可以抛弃没有父亲的人生,而这一切都可由我决定!就像魔法回到了我的手中,终于解救了自己。打破了习得性无助恶性循环。 回家的路上我又经过了跟他见最后一面的转角,打开车窗,冲他当年坐过的副驾驶大吼一声:你滚下去!然后,他就真的消失了 《212号房间》影评(四):婚姻哲学的三重唱 火热非凡的戛纳2019,除去主竞赛中奉俊昊、阿莫多瓦、马利克等熟悉的座上宾外,还有布鲁诺·杜蒙、克里斯托夫·奥诺雷这些老面孔跻身"一种关注"单元。其中擅长吟咏法国当代男女故事、尤以清新唯美见长的奥诺雷,带来了他继去年《喜欢,轻吻,快跑》后的最新作《212号房间》。 作为近年来影坛"作者性"的显著代表,奥诺雷的电影每经诞生,无不涂满了怀旧的油彩。无论暗藏心思的道具,抑或是复古流行乐的使用,都能瞬时将观众思绪拉回到那个由雅克·德米等人领头、天真曼妙的歌舞黄金年代。从处女作《巴黎小情歌》(Les chansons d"amour,2007)开始,这股迷影情结便悄然种下因缘。值得欣慰的是,在拍片道路上,奥诺雷从未拘泥于对前辈的机械模仿,而是从中汲取灵感,将其出众的审美意识与自己对情感的看法相连接,开辟出鲜明而独到的叙事风格。 奥诺雷和主演齐雅拉、文森特等人在戛纳电影节上 和前几部作品相比,《212号房间》单听片名便让人生出许多联想。它既浓缩有导演迄今典型化的素材,也能让我们看到他在制作上更加大胆新颖、充满想象力的尝试。尽管影片对婚恋中背叛、前任等敏感话题的探讨,与巴黎这片土壤有着天然的贴近性,却又于镜头外散发出深长的普适意味。借由一场传统中年婚姻危机,观众跟随有限空间下精巧的调度,和演员们的出色表现,去反思"肉欲"和"爱"在不同位面的冲突,以及存在于亲密关系中,所有无法湮灭的偶然和必然。 时空交错的奇妙旅程 影片有个稍显滑稽的开场:身为大学教授的女主人公玛利亚在跟自己男学生偷欢时,对方女友突然造访。因受不了眼皮下甜腻的调情,她钻出衣柜,当着二人面离开。当夜被丈夫理查德偶然撞破出轨后,玛利亚无力辩解,只得搬到家对面旅馆的212号室,却在此和25岁时的年轻理查德相遇。随着夜色渐深,理查德昔日的爱人、中学钢琴教师艾琳,玛利亚的母亲和其他床伴也相继涌入房间,多条时空线的边界逐渐模糊,促使这对相伴二十余年的夫妻隔着大雪覆盖的街道,去挖掘婚姻中被长久掩埋和忽视的真相。 和原版片名比起来,另一个译名"on a magical night"无疑更为昭彰。夜晚,似乎总在冥冥中预示着日常秩序重组和奇迹降生,因此给电影人提供了各种思路轨迹。但奥诺雷要做的,并非讲述一个脑洞惊人的奇幻故事,而仅是以此为契机,洞察现代人特有的情感症候,抚慰黑夜里被怀疑、孤独和道德负罪感侵扰的灵魂。 为了呼应这种封闭叙事格局,电影在镜头架构上也呈现出强烈的舞台剧风,譬如简洁有效的角色设置,以及镜头的流畅推移,将场景切分为一个个单独而又相互嵌套的隔间。每当新角色加入,便预示着新的事件冲突发生。在类似由大段对话和蒙太奇串联起的情境中,观众摆脱了常规剧情模式,从而被卷进高密度的信息扭结中,体味到过去、现时和未来三重风暴合奏出的弦外之音。 奥诺雷在《212号房间》片场 对熟悉奥诺雷的影迷来说,这并非他们首次在其电影中看到类似好玩的调性。和不少法国多栖文化分子一样,奥诺雷最早出任《电影手册》编辑,之后转往文学界发展,正式踏入电影圈前曾是个剧作家,第一部剧作《新手》(Les Déburantes,1998)还入选过极具影响力的阿维尼翁戏剧节。这或许不难解释其影像中喷薄的舞台和形式感。对人物某时状态的抓取变成重点,情节则缩减为游离在镜头边缘、与观众隔空交互的玻璃纸。 而在新片《212号房间中》,这种古希腊戏剧特性更是被进一步放大,让人恍惚间产生处在全知视角下来回穿梭的观感。奥诺雷采访时提到过特吕弗晚年《最后一班地铁》(Le dernier metro,1980)对自己拍摄的影响,但和后者通过舞台-地下室垂直构造来混淆虚实的做法不同,他采用了偏向水平轴线的翻转设计,进而将这对夫妇隔离开来。而荧幕上惊艳的缪斯也不再是冰美人德纳芙,而是她的女儿齐雅拉·马斯楚安尼。 《最后一班地铁》(1980) 一个个幽灵般的爱人在身边兜转,就如理智走向失控时,人们脑内循环映现的小剧场。尽管影片在情绪刻画上有着纯粹法国基因,我们也可用类好莱坞式的精神分析观点来说,正是藏匿在双方心中数年的兔子洞,作为触发时空断层的机关,开启了这个漫长、奇诡而难以预料的魔力之夜。 婚变中的自我凝视与检省 正式海报上,玛利亚和闯入她生命的一屋子男人扎堆站在212号房门口,暗中表明了这是部异常"拥挤"的电影。然而大部分时间里,剧情的重心仍落在玛利亚-理查德-艾琳三人间微妙的张力关系上,关于他们在命运的岔路口如何周旋,面对各自或遥远或新生的伤疤,收拾起满地琐屑,步态从容地奔赴下个驿站。 此类与(脑海中)前任重逢的情节,几可视作《45周年》的中年平行版本。艾琳的现身仿佛一面棱镜,折射出理查德心底对过往,抑或对逝去青春时代激情的留恋,也让原本混乱的局势更多了几分狗血戏剧性。然而不同于安德鲁·海格和其他欧美影人,奥诺雷骨子里的文学做派,决定了他在处理相关题材时的站位:不急于拆穿伪装,而是从开头便将人物性格托出,进而对婚姻制度下的心理困惑和波动展开冷静剖析。也正是这种轻巧自在的口吻,构成了法国电影别样的风味和包容底色。 这份包容可能显现于床笫和书架之间。知识分子和性瘾者,只有在法国电影中,此番矛盾属性才能以说服力极强的方式共存。饰演玛利亚的齐雅拉以对分寸感的熟练把控,演活了这个存有道德争议的不忠女人形象。她毫不掩饰自己旺盛的性欲,甚至能在爱人面前坦然辩护:"出轨是夫妻关系持久的法则,就像二二得四,不需要什么道理。" 在她身上,我们能隐约窥见性解放意识的充盈,正像其母曾在布努埃尔镜头下展现的那般。 片中引人爆笑的一幕 然而再多青春逼人的胴体,终究替代不了长久陪伴。因此影片还关乎另种包容,也即如何坦然直面生活中的弯绕坑洼,接受那些因时间错位所滋生的不甘与悔恨。当玛利亚面对自己放任自流的欲望,当理查德面对艾琳,他们双双产生了动摇。而奥诺雷也在角色陷入抉择的同时,向观众抛出一个永恒的疑问:当婚姻中的意外插曲与昨日幻觉一道降临,是该沉湎于此,还是选择往前? "212"这个数字在片中除去旅店门牌号外,狡黠地埋下了第二层含义:根据法国民法第212条,夫妻应相互尊重、忠诚、互救互助。然而在既有社会制度下,契约式关系与个体欲求的冲撞总是在所难免。导演大胆绕开了对天平两端猛烈的价值谴责,与冗长而俗气的聒噪场景,转而让所有零碎的情绪如雪花般在这个特设舞台背景上洒落、沉淀、铺成一张吸纳噪音的绒毯,仿佛他本人颇为现代化的感情主张,带点小心思,小俏皮,却又是准确和恰到好处的。 然而,对这种结构性技巧的拥戴,多少也造成了影片的设定过于喧宾夺主,和在情感主题的挖掘和阐述上略欠火候,因此拘囿于滑稽剧般的形式黑洞中。就像那个拥挤嘈杂的房间,通过枝蔓层生、累加的人物素材来表现婚姻中不和谐的音调,抛出的种种疑问却并未得到回应,剖析难免有些流于浅表,难以同菲利普·加瑞尔等人描写男女欢爱时灵活的架势扳手腕。如何打通舞台感和情节线索间的穴位,仍是他当下所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这部轻量级的古典创意小品后,我们也期待一个从文艺书堆走出,回归到日常源头,更加具有影像感知力和控制力的奥诺雷。 《212号房间》影评(五):激情退后的倦意,失去欲望的婚姻中还有爱情吗? 《212号房间》是克里斯托夫·奥诺雷自编自导,讨论中产阶级性,爱情,婚姻中年危机的文艺片。 女主角齐雅拉·马斯楚安尼凭借该片获得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佳演员。 豆瓣评分:7.4IMDB评分:6.2鲤鱼评分:8.0 212号房间 Chambre 212 (2019) 导演: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编剧: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主演: 齐雅拉·马斯楚安尼 / 班哲明·比欧雷 / 文森特·拉科斯特 / 卡米尔·科坦 / 卡洛尔·布盖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比利时 / 卢森堡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19-05-19(戛纳电影节) / 2019-10-09(法国) 片长: 90分钟 主演看点 小资情调画面唯美,构图精致太会选歌了,插曲都十分动听性与爱情的思考法式幽默,惊喜不断 玛莉亚(齐雅拉·马斯楚安尼饰)是一名事业有成的知识女性,与丈夫理查(班哲明·比欧雷饰)有着二十年朝夕相处的稳定婚姻关系。 但是于此同时,小鲜肉是玛莉亚难以拒绝的诱惑,劈腿成为了玛莉亚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让玛莉亚瞬间春心萌动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比如这次她的这位学生的名字,让她嗅到了情色的味道。 回到家中的丈夫理查在替洗澡的玛莉亚收拾衣服时,看到了妻子的小情人发来的暧昧短信,这让理查伤心不已。 当理查开始质疑玛莉亚出轨的时候,玛莉亚解释道,夫妻二人好像兄妹一样生活多年以后,自己只是找点"性趣",得到满足之后生活继续,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提醒大家,这不是一部关于婚外情的畸恋电影,最好也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看下去。 换句话说,大家觉得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可耻的吗?即使没谈过恋爱的应该也不太会质疑这个。 那么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把理查和玛莉亚之间的感情定位成精神恋爱,而小鲜肉可以满足玛莉亚的生理需要。只要承认柏拉图式爱情,就等于承认性欲是爱情之外的另一种情感,既然是两种情感,就没有必然的联系和冲突。 再换个角度,已婚人士看岛国动作片时产生冲动,会有人觉得是可耻的吗?应该没人会,而说到底冲动可以定性为未遂。 而且现在我们欣赏的是一部法国电影,不要用我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先入为主的上升到批判的高度。 这个世界不是二元的,绝对不是非对即错,尤其在感情这件事上。 跟理查争吵之后,玛莉亚一气之下偷偷跑到家对面的旅馆,住进212房间想要独处一晚。 电影后面点明了212房间的寓意。 法国民法典第212条规定:配偶双方有互相尊敬,互相忠诚,互相爱护和互相帮助的义务。 从旅馆的房间偷窥对面丈夫的一举一动,玛莉亚倍感失落,担心这段婚姻走到了尽头。 在沮丧中沉沉睡去的玛莉亚一觉醒来,发现有人闯进了房间,定睛一看来人竟然是25岁的理查。 电影从这里可以视作进入了二次元,玛莉亚的梦境,精神世界什么的都行,直到结尾清晨玛莉亚关紧精神世界的房门为止。 出现在玛莉亚面前的小鲜肉版理查,继续因为玛莉亚的出轨行为,与她争论不休。 不过争吵和辩论很快就被另一件事打断了,熟女人妻遇到了重回二十五岁的丈夫,最该做的什么大家可想而知。 激情之后的倦意未去,玛莉亚发现房间里又来了其他人,这次来的是理查小时候的钢琴老师伊莲娜。 理查十五岁时曾经在一次下课时问伊莲娜:"如果我爱上了你,会被赶出这一班,还是可以继续来上课?" 而伊莲娜的决定是将授课方式免费升级一对一,在自己的家中给理查授课。 好吧,每个男孩都幻想过跟钢琴老师谈恋爱,或者美术老师,英语老师,体育老师,卫生老师,什么的老师。 为什么是老师呢?原因很简单,荷尔蒙上脑的年纪,成熟丰腴的女性远比同座的柴火妞更容易成为幻想偶像,而正常情况下这时最容易又爱又恨,又接触最多的便是老师。 这又可以回到前面的话题,可能大部分骚年想去牵女生的手指,却很难把身边的女同学当成幻想对象。 理查的初恋故事让玛莉亚震惊不已,而伊莲娜也直接表明了来意,要趁着理查与玛莉亚的婚姻,抢走理查与自己心爱的学生再续前缘。 在伊莲娜出现之后,玛莉亚的意识化成身穿豹皮装的潮男大叔也来到了房间, 然后玛莉亚去世的母亲和外婆也出现。 当所有与玛莉亚发生关系的男士都挤在一个房间时,震撼的画面将电影推向了高潮。 鲤鱼喜欢法国这类婚姻爱情题材的电影,最近看的《美好年代》,之前的《阿德尔曼夫妇》,吉约姆·卡内自编自导的《小小的白色谎言》我都非常喜欢,这里一并推荐给大家。 关于这部先说说电影的表现形式,这部格局不大,导演在狭小有限的空间内,用色彩、构图、灯光将每一幅画面都拍的精致唯美,让我觉得非常舒服。 经常有要好的朋友批评我的欣赏习惯缺乏原则性,这可能来自于我今天推荐了一部粗粝的《小武》,明天又推荐了华丽的《同流者》的缘故。 仔细想想好像说的也对,我压根就认为没必要有什么审美原则。把Metallica和蔡琴的歌编到一张歌单里没什么不妥之处,喜欢是出自于一个人自己的感觉,无论是人,是物,是艺术作品,不存在砖家,权威,流派,风格之类的约束。 我喜欢只是因为喜欢,没什么道理可讲。 这部另一个非常独特的创意,就是将一个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多年的爱情故事,压缩到了一个狭小的房间之内,或者说只是通过玛莉亚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构建了整个故事,这部的剧本挺强大的。 至于电影中理查和玛莉亚的婚姻观,爱情观我没有选择站队的必要。 在年初疫情发生以后,我在网络上混的时间比之前多,我有种感觉现在每发生一件事,大家都喜欢迫不及待的选择站队。 而且非左即右,壁垒分明,相互指责,态度激烈。 这部电影里有一段对白挺有意思。 -我要问什么? -总有问题可以问。 左或右?停止或继续? 今天或明天?健怡可乐或正常可乐? 比如说,为何你不再爱我了? 爱情和婚姻绝对不是左右、对错那么简单,还没意识到这一点的朋友,我友情提示最好一直单身一直爽吧。 爱,从因为喜欢,而愿意包容一切开始,是起点。 完美的爱人,都是婚托。 能够把爱情说清楚的电影就不存在,这部也一样,能够让观众产生思考或者困惑足够了。 爱一个人的同时被这个人所爱,是件非常美好而又幸福的事,虽然成功率不高,但是值得愈挫愈勇。 祝所有单身狗,都找个心爱的人告别单身。 资源分享,娱乐资讯,深度评论,关注微信公众号:鲤鱼电影手册 lydysc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