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对油藏沉积微相及其特征的正确认识,对于查明剩余油分布和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油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义北大43地区沙四下地层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性组合地层对比模式",实现了沙四下亚段统层对比;结合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对研究区进行了沉积相类型划分,将研究区沉积相划分为以下四种沉积相类型:冲积扇、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滩坝以及滨浅湖泥。 【关键词】大43沙四下;滨浅湖相;沉积微相 一、区域地质概况 工区位于河口区义和镇东北部,构造位置处于义和庄凸起东北坡,义东大断层的上升盘。研究工区所在洼陷带为郭局子洼陷带,郭局子洼陷属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的一个洼陷。 大43区块由于断层多、地层缺失严重,地层对比及构造解释难度大,所以明确研究区地质认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研究区沙四段断陷湖盆环境的沉积及储层发育规律展开研究,目的是建立研究区地层格架,搞清沉积体系及有利砂体的展布规律。 二、油藏地质特征 1.地层特征 (1)地层层序。义北油田大43块自上而下依次钻遇平原组、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沙河街组、孔店组、中生界、古生界地层。本次研究的目的层系为沙四下段。 (2)地层对比及划分。通过统层对比,完成了区块所有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建立地层格架,为沉积储层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全区统层对比,沙四下分为4个砂层组,其中1砂层组分为3个小层,2砂层组分为3个小层,3砂层组分为5个小层,4砂层组分为4个小层;共划分小层15个,含油小层9个。 2.构造特征 (1)构造精细研究。在地层划分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目的层段的精细构造解释,刻画出断裂的分布特征,搞清楚地层格架的空间分布。 (2)构造形态。大43块构造形态整体为向西南抬升的单斜构造,由于区块内多条断层的存在使得局部构造破碎,但西南高、北东低的构造形态不变,局部构造在断层位置存在轻微的牵引扭动。 (3)断裂系统.大43块断层多为张性断层,断层走向以近北东向为主,多为西倾东掉,发育多条低级序断层,断层落差小,延伸距离短。地层的接触关系在地震同相轴上表现为:上超、下超、削截和顶超。研究区全区三维地震覆盖,沙四下对应T7轴。T7轴反射强烈,便于全区追踪。在地震剖面中,可见T7轴下出现杂乱反射现象。 3.储层特征 (1)沉积相类型。在沉积环境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各类沉积相特征,将研究区沙四下亚段沉积相划分为四种类型。冲积扇沉积物主要以砂砾岩为主,由于受到湖水面升降的影响,当水退时,冲积扇主要以进积型为主,所以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岩石的颜色主要以紫红色和灰色为主。冲积扇可以划分出扇根、扇中、扇端三个亚相,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中、扇端两个亚相。沉积微相主要包括:河道、漫流、泥石流沉积为主。 扇中。扇中位于冲积扇中部,为冲积扇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扇根没有明显的界线,沉积坡度角较低,砂与砾比率增加,沉积物偏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增加。 扇端。扇缘是整个冲积扇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的部分,呈环带状围绕在冲积扇周围。沉积物主要为少量细粒、含砾砂岩、泥岩,沉积微相为漫流沉积。(见图1) (2)沉积砂体展布规律。通过对测井资料以及录井资料的研究绘制了渤南洼陷4个砂组的砂层厚度图和砂体有效厚度图,研究区9口井测井定性标准化:(1)纯砂岩段SP负异常幅度大;泥质砂岩SP异常幅度较小,并且随泥质含量增多异常幅度下降;(2)砂岩、碳酸盐岩、石膏等GR显低值;泥岩GR高值;(3)井径CAL砂岩段略减小,泥岩段增大;视电阻率砂岩段为低值,碳酸盐岩段呈高尖峰状。 大43块沙四下砂体展布受沉积相影响,研究区物源主要来自北部埕子口凸起,厚度中心位于斜345和斜394侧井区附近,储层砂岩厚度一般在90-200米,平均120米。沙四下西部油层较发育,由高部位向低部位逐渐减薄,油层厚度在10-25米,油层平均有效厚度15m左右。 (3)沉积相展布规律。研究区总体上早期断陷明显,地区性差别大。断裂活动由早到晚逐渐减弱,区域上整体活动逐渐加强。边界断层控制着凸起与洼陷的高差及剥蚀充填,各凸起都是不同程度的物源区,义和庄凸起、埕子口为继承性凸起,出露面积大,时间长,为研究区的主要沉积物源。各沉积体系受这些凸起及各边界断层及斜坡的差异控制,其发育具有明显的分区性、继承性、旋回性。 (4)储层展布特征.大43区块沙四段北扩区1-3砂组储层厚度中心在大43-343和大43-斜345井区,厚度在20-90米,平均40米;沙四段4砂组储层由高部位向低部位逐渐增厚,储层砂岩厚度一般在40-60米,平均50米。纵向上沙四段储层发育,储地比在0.25-0.53,其中沙四4砂组储层最为发育;义东大断层下降盘沙四1-3砂组发育,沙四4砂组在义东大断层上升盘最为发育。 (5)岩矿特征。沙四下岩石类型丰富多样,主要为泥岩、含砾粉-细砂岩及灰质粉砂岩,细砂岩和含砾砂岩和砾岩,还可以见到玄武岩等;岩石颜色以浅灰色、灰色和紫红色为主,总体反映浅水沉积环境,干热的气候环境加剧了母源的风化作用,产生了丰富的紫红色泥岩。 4.储层特征 4砂组孔隙度平面分布非均质性较强,孔隙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D43-X345井附近,高值区常呈孤立分布。3砂组孔隙度平面分布非均质性较强,3砂组整体孔隙度较高,孔隙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D43-X345井附近,孔隙度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明显。2砂组孔隙度平面分布非均质性较强,孔隙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D43-X345井及D43-X394C附近。孔隙度受沉积相控制,分流河道附近孔隙度较高,分流河道间孔隙度较低。 4砂组渗透率普遍较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D43-X345井附近。分流河道间地区渗透性较差,泥质含量较高。3砂组整体渗透性较好,高值区主要分布在D43-X345井及D43-X394C井附近。2砂组整体渗透性受沉积相影响较大,水下分流河道及扇中地区渗透性较高,分流河道间地区渗透性较差。1砂組渗透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D43-X345井和D43-11井附近,渗透性受沉积相影响较大。 三、结论 (1)综合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等多方面,识别标志,根据岩石差异组合特征将沙四下地层划分为4砂层组。 (2)通过井剖面的岩心观察,并综合地震、测井、录井等特征,确定研究区相标志,主要有岩相、测井相及地震相标志,将研究区划分成4中沉积相类型:冲积扇、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滨浅湖泥。 (3)沙四下亚段储层物性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四个砂层组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特征各不相同,孔隙度在平面分布上非均质性较强,高值区常呈窄条带或者孤立分布。渗透率在全区分布总体较低,洼陷内滨浅湖相高值区分布较少。 【参考文献】 [1]朱伟林等.沉积学报[J] .渤海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大型油气田勘探,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