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夏至日


  每年夏至这一天,春季和夏季就要举行交接仪式,春季宣告结束,夏季随之开始了。
  不过,有的年头,到夏至日还保持着布谷声声,绿满田野的明媚春光;有的年头,夏至日却是蝉声聒耳、挥汗如雨的盛夏气息了。虽然如此,天文学家还是把夏至这一天算做春夏相交的日子。这是为什么呢了原来,在天文学上,夏至的开端并不根据气候的炎热程度,而是以中午时分的太阳高度来定的。在北半球,中午的太阳在一年里要数夏至这一天升得最高;这一天就被天文学家定为夏至的第一天。
  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我国广东省的汕头、广西省的梧州,云南省的个旧和台湾省的嘉义等地,几乎就在北回归线上。在嘉义设有"北回归线标",它是一座宝塔形的石碑来做标记的。到了夏至日,这座高塔连一点影子也没有。
  夏至日还是一年中自昼最长的一天。而且越往北,白昼越长。例如,夏至日的北京,昼长约十四小时五十八分;黑龙江省北端的漠河和乌苏里,夏至日的昼长可达十七小时。在北极圈以北,到夏至日太阳就不下落。芬兰的克米亚尔维,几乎就在北极圈上,每年到夏至日夜晚,当地人民喜欢跑到城郊的小山上,欣赏那"白夜"的太阳。克米亚尔维及其北部地区,每年夏季有七十三天"白夜"。六月二十三日是芬兰的"中夏节",人们要跑到森林里去,燃起篝火,跳起舞蹈,迎接"白夜"的来临。
  在古希腊,人们十分重视夏至。那时的航海者是以日影的长短来计算时间的。希腊南部的爱琴海,不时有大风,一些地方的海流还相当险急,但到夏季海面就比较平静。古希腊航海者从经验得知,每年在日影最短的一天——夏至日起算,五十天内是出海航行的最好时机;而当昴星团(七姊妹星团)一旦于早晨"跃"入海水以后,暴风季节就要来临,航海便很危险了。
  在我国《书经·尧典》上说,尧帝命令羲氏、和氏两家兄弟,观测日,月、星辰,确定季节,指导耕作(颁布农时),其中,羲叔住在"南交",发现了夏至的规律。这段记载虽不见得可靠,但从中已可窥见古人对夏至的重视。
  夏至是我国最早的节气,《礼记》中记载,清代之前十分重视夏至日,每到这一天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
  现在夏至日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每年的夏至日是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这个节气只是标志着夏季的到来。真正的夏季,也就是所说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时间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这是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达到40度左右。
  夏至时节也是庄稼生长的好日子,这时候庄稼接受阳光的照耀,更加茁壮的成长。由于阳光比较强,所以这时候的农活只要是保证庄稼要有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其次是抓紧时间除草,以免杂草夺取更多的养分从而削落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农谚中有关于这方面的描述:
  "夏至棉田快锄草,不锄就如毒蛇咬,夏天不锄地,冬天饿肚皮",可见锄杂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除了迅速的锄去杂草之外,害虫在这一时期也是十分猖撅,秧苗小而嫩,没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如果这时不及时消灭害虫,很可能以前的一切努力都将白费。
  夏至的三候,也是用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来表现的,"初候鹿角解",就是说这时候鹿角上的粗糙的皮已经相继脱落,继而新生的皮肤代替了这种衰微的景象。"二候蜩始鸣"蜩指的就是蝉,这时候蝉已经出现并且开始鸣叫了,"三候半夏生",半夏指的是一种草药,这个时候半夏开始出苗了,因为这个时节处于夏季的分界点上,于是又被称为半夏。古人们在谚语中指出了这三种动植物,用以表示这个节气的特点,是非常准确的。
  盛夏到来多雷阵雨。这种雨来得快,去得快,范围未必很广,但雨量一般较大,所以在夏至注意防汛是十分必要的。在北方一些河流的上游高山上的冰雪融化,使河水上涨,因此在这个时候要注意防止水患,尤其是对农作物物的危害。
  从周代时起,在夏至日己经有了祭神仪式,到了清代仍然被视作"国之大典",民间的百姓们在这一天吃夏至面,有的地方还将新麦做成饼摸等,他们分别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夏至。
网站目录投稿: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