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想学习做菜,但却不知道该怎么烧的人来说,去网上看菜谱算是一个比较刚性的需求。在WEB端有美食杰或者美食天下这样的网站来满足这样的需求,那么移动端呢?下厨房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的看下这款产品,我们的分析流程如下:简介 – Slogan – 文案 – 同类产品 – 融资状况 – 主要用户人群 – 核心功能 – 次级功能 – 产品吐槽与建议 – 产品数据 – 面对的困境 – 未来发展前景 – 可能的盈利模式 一句话简介: 厨师和美食爱好者的记录、分享平台 Slogan: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下厨房最初能够打开市场,和这句Slogan关系应该很大。好的Slogan,除了让人印象深刻之外,还要能够让用户自发去传播。 文案: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下厨房 iOS 版本的介绍: 在天然气并不盛行的过去,伴随着自行车铃铛声的放学路上,每家每户炊烟袅袅,整座城市都弥漫着饭菜香味,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们从各自的厨房端出烹制 好的菜肴⋯⋯回忆起来,至今也琢磨不透为什么那时的味道如此特别,或许是那时候彼此并不攀比家境、事业,儿时最让人骄傲的事情是谁家妈妈做的菜好吃;大人 们散步剔牙彼此问候"吃了吗"⋯⋯ 如今,城市的车水马龙似乎带走了这股熟悉的味道,每个人都在为梦想奔波,填饱肚子的方式更加多元,每个人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下班回家亲自下厨的人,似乎更像是这个快节奏多元的城市里面的怪咖。 如果不想让快餐占满孩子们的童年,下厨房吧! 下厨房并不仅仅只教人们如何烹调美食,而是期望找回迷失在童年那股熟悉的味道。在这里,你能找到躲在宿舍用电饭煲做蛋糕的学生;也能看到卸去西装 烹制男子汉料理的型男⋯⋯在风卷残云过后的深夜,全世界的厨房怪咖猫在被窝一边寻找明天早餐的灵感,一边问候彼端的厨友"嘿,今儿吃得不错呀"。每张美食 图片背后都记录着一段生活故事。 下厨房,是一种生活方式。 好的文案,始终会非常接地气。整篇介绍以过去的回忆开始,介绍了自己做菜的好处,同时宣扬做菜是一种生活方式。 那下厨房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案呢,简单的说是他的目标用户群体决定的,同样也可能和它的创始人是豆瓣的首位设计师有关,这也导致整个应用处处带着豆瓣式的烙印。 同类产品: 美食杰、MY菜谱、主妇快餐、心食谱、美食天下、网上厨房eCook、好豆网、豆果网 融资状况: 根据IT桔子数据,下厨房融资状况: 2012年6月份,拿到 天使湾 和 九合创投 数百万人民币 种子轮 投资 2012年10月份,拿到 联创策源 的 数百万美元 A轮 投资 作为对比,可以参考下豆果美食的融资状况: 根据IT桔子数据,豆果美食融资状况: 2011年6月,拿到 盛大资本 1200万人民币 A 轮投资 2012年3月,拿到 纪源资本 800万美元 B 轮投资 2013年11月,拿到 高瓴资本 和 清流资本 2500万美元 C轮投资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下厨房在2012年10月份之后并未融资,说明下厨房在过去的两年的发展状况应该还是不错的,至少A轮拿的钱烧的挺久的了。对于投资人来说,如果想在餐饮类产品市场布个局的话,可以考虑在下厨房 B 轮的时候加入。 产品主要用户人群: 简单的来说,就是想要做菜但是不会做的用户,以及以分享做菜方法为乐趣的用户。这样的用户大概在23岁到45岁之间,以上班族为主力,主要用户群体应该以女性为主,男性用户占比应该较少。此外由于应用整体的UI取色以及层级设计偏小清新,所以用户群体会和豆瓣的用户群体有部分重碟。 核心功能: 对于下厨房来说,菜谱无疑是其最核心的功能。 最初的下厨房,可能是一个纯菜谱的移动端工具。想学习做菜的用户,想查找菜谱的时候,打开下厨房,搜索想要做的菜,获得完整的烹饪流程,然后关闭应用。而现在的下厨房,可能是一个围绕着菜谱的厨艺交流社区。对于用户来说,工具永远有被替代的可能,这个工具不好用,换个就是,迁移成本太低了。但社 区不同,因为社区有着吸引他们的人以及自己产生的数据。这些人不走的话,他们也就不会走,他们愿意忍受社区的一些不好的体验。自己在应用内产生了相关的数 据,因为迁移成本较大,很有可能也就不愿意随便的迁移。 对照到下厨房,就是需要去培养特别喜欢分享做菜的明星用户,以及培养用户在自己做完菜之后上传自己的作品分享到社区。 那么下厨房,在这两方面是如何做出努力的呢? 1、培养特别喜欢分享自己做菜的明星用户:在首页,每天会展示在下厨房的厨友们;对每个菜谱,都强调制作菜谱的用户; 2、对每个菜单,强调制作菜单的用户:培养用户在自己做完菜之后上传自己的作品分享到社区;在每道菜谱后面都有上传自己作品的功能;在作品集里面,上传我做的菜的 Table 非常明显 次级功能: 1、搜索 搜索功能对于菜谱类应用来说,可以说是菜谱之外最重要的功能。下厨房应用搜索功能不仅可以保存与删除最近搜索记录,还有流行搜索推荐,帮助用于筛选想做菜。此外,还在首页添加了搜索关键词,便于用户挑选想吃的菜,再也不用担心中午做什么菜的问题。 2、购买清单 这个功能对于做菜的人来说特别贴心,将菜添加到购买清单之后,在超市买菜的时候就再也不担心会忘记买什么菜了。特别是在购买清单里面右滑删除购买的菜的功能,带有声音,体验也非常赞,再也不担心误操作了。当然,如果能在这个购买清单的基础上做拓展的电商服务,比如提供1小时送菜上门服务的话,我想整个体验会更便捷。 3、市集 似乎是一个精选的厨房用品电商市场,里面可以购买比较精致的食材与厨具。当然,如果继续做的更大一点,做成一个跳骚市场的话,或许更好。比如下厨房的用户与用户之间交换食材,或者在宁波的用户可以卖当地的正宗年糕给金华的用户,金华的用户也可以卖正宗的火腿给宁波的用户。 4、作品集 是一个展示用户作品的大橱窗,用户会上传自己的各式各样的作品,其他用户会对这些产品点赞,用户也因此会被激励,从而上传更多的作品。 5、榜单 榜单对于下厨房来说,则是深度的挖掘应用内的优质内容,推荐新的用户与菜谱,让应用内的优质内容得到再次传播的机会。 6、菜单 以专辑的形式聚合一类菜,深度的挖掘一类信息,同时也是UGC非常重要的一环,有效的促进了信息的流动。 产品吐槽与建议: 1、厨房主页的作品图片直接平铺的方式体验太差了 建议改成以时间为顺序的列表呈现方式,比如2015年1月分享作品(37),2014年12月分享作品(31)。或者改成日历的呈现方式,让用户有动力每天都上传作品。 2、未做IM功能 不是很清楚下厨房不做IM功能是基于哪方面的考虑,泛社交类应用及时通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 3、对菜单未做评价功能 无法特别好的去评价一个菜单的好坏与热度 4、市集讨论区做的过于简陋,无法很好的呈现信息 建议对在市集发的讨论添加标签或者精华,这样不会导致同样的讨论反复出现 5、首页布局,直接将所有的信息呈现在首页 这里持保留意见,不是很好评估是否增加底栏菜单对于下厨房来说会更便于信息的呈现以及用户的使用。 产品数据: 以下厨房iOS版本作为参考对象,可以看到,应用在大部分时间可以保持在总榜前500名,而在美食佳饮榜单大部分时候可以保持在前10名。目前总用户数大致在 3000万 – 4000万 之间。此外,根据Alexa的数据,WEB端的下厨房,每天大概有20万左右用户访问,全球排名大概在7000名左右。作为对比,WEB端豆果美食,每天大概有50万左右用户访问,全球排名大概在2000名左右。 面对的困境: 个人觉得目前下厨房的发展态势还是非常不错的,面临的压力主要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面,以及如何做到菜谱类应用老大的位置。 整个团队给我的感觉应该属于踏实做事的一批人,关于这个团队的消息页比较少,CEO 也没有到处参加各种乱七八糟的活动,专心的在打磨产品。 未来发展前景: 总的来说,个人比较看好下厨房的发展。对于用户来说,衣食住行是用户永远最关心的话题,而食则是重中之重。菜谱类应用作为饮食领域关键的一环,是可以与外卖类应用以及线上电商产品打通的。 可能的盈利模式: 在这里,简单的说说我个人认为的可能的盈利模式以及发展方向: 1、广告 广告可能是最简单直接的商业模式了,连微信都选择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作为盈利支撑点。当然,怎么插入广告,怎么样让广告的用户体验更好是需要去摸索的。目前下厨房应用里面已经有广告了,而且从形式上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2、用户在分享作品的时候,给照片添加贴纸或者标签功能 Nice 的火爆,证明这类应用有着独特的用户基础,那么是否可以做一个饮食版本的Nice 呢,给用户上传的每张照片打标签或者贴纸呢。 3、做用户与用户交易的跳骚广场 由于这里的用户相对靠谱,那么是否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线上电商交易平台呢。用户可以卖当地的食材或者厨具。 4、饮食版本的 Uber 或者 Airbnb 下厨房里面有大量会做饭的人,那么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在下厨房上面开店,附近的人可以通过付费来一尝手艺的话,那将会是极好的。 5、做生鲜电商(或者收购一家生鲜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