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表示,在大量新增的学位需求面前,海淀区基础教育师资正面临总量和结构双缺失的挑战。2016年海淀区启动了教育高端人才储备库,面向全球招揽人才。进库人员不设编制,但待遇比在编教师要高,且根据评估每年浮动。用收入杠杆鼓励入库教师向普通校倾斜,明确同等水平教师去农村学校执教薪酬更高。(2月13日中国教育报) 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是教师。师资队伍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是保障中小学校有效运转的重要支撑,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不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无从谈起。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同样被摆在前所未有的位置,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发展。然而,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小学布局的有效实施,城区新建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村中小学生源变化逐渐加大,基础教育师资总量与结构双缺失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教育面前不得不正确面对的问题。 按照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学校的教师数量与结构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而突破制度障碍,寻求教师编制与实际需求的最佳平衡点,切实找到师资队伍优化的最合理路径,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实际需要,解决中小学校的燃眉之急,就需要在顶层设计上设置调控机制。诸多地方,通过盘活教师资源,建立更加灵活,更加动态的教师编制管理,推动师资跟随生源变化而流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生源的流动只是制约师资流动的一个方面,在纷繁复杂的现实师资调配需求下,农村小班额师资配备,因二孩政策导致的临时性师资配备,短时期教师替代性教学服务等等,同样不容忽视,这仅靠编制是难以调控与补充的。在这样的状况下,"应急教师"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对于满足教师多元化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急教师"打破了编制的限制,为高端性人才的引进提供了流入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师资的层次,让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完善,更加科学。不仅能满足学科教学的专业性需要,而且可以满足学校个性化课程开设的需要,诸如系列拓展课程开设所需的专业技能性教师,社会实践指导课教师等,都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予以引进。 "应急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管理方式。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实施聘任制,教师聘任制是中小学教师的管理使用的最基本制度。然而,在现实教育生活中,这种聘任制并没有真正实施,仍多是计划经济时代编制控制下的师资管理。"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师资用人机制终不能予以打破,教师实际配备与实际需求并不能划上等号。呆板僵死的教师管理制度,必须通过深层次制度改革予以推动与解放。"应急教师"在师资结构中,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犹如师资队伍管理中的"鲶鱼",也将成为师资队伍管理改革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以搭建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加实效的师资管理平台,为推进教师聘任制提供实践性支持。 当然,"应急教师"虽然是改善师资结构的有利举措,但是,毕竟是教师人才引进与管理的有效补充。为了保障师资队伍基础性与稳定性,还需要从夯实基础入手,变"应急"为长效,通过制度的改革与设计,通过待遇杠杆,通过政策激励,将"应急教师"在专业水平,工作待遇,职称评聘,管理使用上纳入到师资队伍,使其真正融入,成为推进师资专业化发展与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