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毕波丨壹心理翻译专栏·象谷之恋的心理小站 社交高手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聚会仅仅是打发无聊的手段还是为至关重要的人类需求服务?为了找到答案,我们请教了马克 里亚利博士,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家。马克 里亚利博士是杜克大学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还担任杜克大学社会心理学项目主任。里亚利博士已经创作出版了12本书,发表学术文章200余篇,已被提名位列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家前40名。 Q:告诉我们,教授,我们对社交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习得的? A:当然,人类对于社会交往、社会认可和社会归属的内驱力大多数都是天生的。纵观人类进化历史,人们只有生活在——并得到支持社会群体的认可才能存活下去。不渴望进行社会交往、而想拿着一块锋利的岩石独自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人,要么成为食肉动物的盘中餐,要么受伤身亡。但是,还有一些人,不仅经常和族人在一起,而且与那些活下来的人形成强烈的关系,并以较高的速率繁衍。因此,我们都是那些活下来的最爱社交的人的后代,他们对社会任何和社会归属有很高的需求,并努力适应。 Q: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是社交高手呢? A:人们的社交能力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我们看到外向或内向的人有50%的变异性取决于他们的基因。这就给经验和习得影响留下了空间。父母和其他成年人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让他们知道社交成员是什么样子的;比如,父母是社交高手的孩子就可能比父母总是呆在家里的孩子更好交际。父母还直接教会孩子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是否非常重要,有些家长比别的家长花更多时间教会他们的孩子在联谊会上舒适度过需要的社交技巧。 Q:当今社会,联谊会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A: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家人朋友通常住地比较远、大多数家庭成员不多、家庭办公,而且也不像以前有那么多社区组织和教会成员——人们可能更依赖非操作性聚会和其它的联谊会进行社会交往,而不是以往的交往模式。 Q:所以聚会不是无聊的举动?您的意思是我们比以往更需要聚会吗? A:社会交往特别重要,联谊会在心理学方面对人们来说当然很重要。在分裂的社会中,联谊会为社会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场地,因为人们过着各自的生活,建立关系可能有困难。当然,有一些聚会有明确的或含蓄的目的——庆祝生日、慈善募捐、欢迎新邻居到来等等,但是这基本上都是互动的"借口"而已,再一次反映出和其他人在一起的心理的重要性。 Q:所有这些方面,技术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技术把我们变成更爱交际还是更不喜欢交际的社会群体? A:两者都有。尽管我们现在比电子邮件、短信和脸书出现之前的面对面的互动少一些,但是我们的确通过某种方式进行相互交往,所花费的时间比20年前长。技术似乎帮助我们对当代社会形成的社交距离作出了一定的补偿。我认为大多数人觉得他们和家人及朋友之间的社会交往比电子邮件和短信发明之前更多。人们需要社会支持、社交关系、社交信息、社交帮助、社交安全等,通常我们获得这些的唯一途径就是与他人互动。 专栏回顾: 每个人都有无意识的偏见,但你能摆脱它吗? 为什么手写笔记比电脑笔记更好? 本文由 壹心理专栏翻译 毕波 所著,版权归壹心理所有,所有的独家文章未经正式授权不能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susan.liao@